這時候想起大陸的好了?臺灣藥品告急,島內求助目光轉向大陸

2020-12-11 深度解局

據報導,3月3日消息稱,臺當局勞動部門2日發布最新無薪假統計結果顯示,近期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地區帶薪休假者較上期增加735人,隨著疫情延長,預計這一數據可能會持續增加,臺灣九成旅遊業者恐有失業風險。臺當局勞動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謝倩蒨表示,因大陸遊客數量大幅減少,本來就急速降溫的臺灣旅遊業,受到疫情的衝擊更加蕭條慘澹。近來該部門確實接到眾多詢問無薪假要如何通報的電話。另外臺灣地區旅行業質量保障協會相關負責人當天也表示,疫情導致旅行社從業者資金缺口擴大,上半年恐有逾500家旅行社面臨停業、1500家被迫放無薪假。若疫情未改善,停業風波恐將進一步擴大,影響從業人數恐逾15萬人。

除此之外,臺灣藥品、農產品也宣布告急,據悉,臺灣媒體表示,目前臺灣地區降血糖的要目前已經所剩不多了,醫院在向藥廠訂貨時大多會收到這樣的恢復:「由於疫情的原因,原料藥目前取得還沒有知道一個確切的日期」,另外像抗生素、止痛藥等都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該媒體還表示,各類藥品告急,只因醫藥原料多靠大陸。

另外臺灣農會理事長蕭景田也表示,受疫情影響,加上兩岸關係嚴峻,如今島內農產品銷大陸幾乎歸零,農民損失慘重。未來假如兩岸關係持續緊張,臺灣農產外銷將陷入嚴峻寒冬。終於,臺灣也急了!島內求助目光紛紛轉向大陸。

這時候,臺灣想起大陸的好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先是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宣布口罩禁止出口;緊接著民進黨當局在武漢臺胞返臺事件中百般阻撓,大做文章,以至於近千名臺胞至今無法返鄉。民進黨當局甚至於不顧島內民生福祉與經濟發展需求,藉機中斷兩岸「三通」,以趁機分化兩岸人民關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通過臺灣和大陸之間緊密的經濟聯繫,可以看出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人。不管蔡英文當局如何人為阻隔,但是兩岸同胞的天然聯結始終割不斷、分不開。同時也請蔡英文看清楚: 「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絕路,只會給臺灣民眾帶來深重災難。

相關焦點

  • 需要大陸才能想得起?臺灣藥品告急,民進黨立即向大陸投求助目光
    如今臺灣地區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也是有些嚴重的,最為嚴重的就是這場疫情對臺灣地區的衝擊是很大的。大家也知道,如今民進黨當局的一系列「操作」,讓兩岸關係也越來越緊張了。民進黨當局如今是大肆地在詆毀大陸,這一切大家也都看在眼裡。可是,患難的時候才會見真情,如今民進黨當局想要尋求美國的幫助,那可就真是有點低智商了。
  • 民進黨當局現在知道找大陸了?臺灣藥品緊缺,島內向大陸求幫忙
    編輯:初陽前不久新冠肺炎疫情給大家的生活都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很多企業無法正常運轉,不得不推遲上班的時間,而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不僅有大陸地區,臺灣地區受到這一次的疫情衝擊仿佛更為嚴重,因為這一次的疫情,使得大陸很多人的計劃不得不發生改變
  • 四件大事暴露蔡英文危機,島內目光轉向大陸
    然而,近期臺灣發生了四件大事,暴露了蔡英文當局的危機。四件大事中的第一件就使得島內民眾的目光轉向大陸:臺灣《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稱,沒有兩岸貿易的臺灣將失去可觀的成長動能。該社論列出數據表示,臺灣今年「出口」得以成長主要是依靠大陸和美國市場,而來自大陸市場的貢獻更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 臺灣學大陸搞島內「雙循環」?專家:不如參與到大陸「雙循環」謀發展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倪浩】11月15日,中國等15國籤署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導致目前尚未被任何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接受,且「新南向」政策效果不明顯的臺灣無比失落。而此時,島內有聲音提出有必要向大陸學習,臺灣也應探討在島內實施經濟「雙循環」的可能性。
  • 臺灣農產品外銷告急,急需大陸來解救?
    香港新聞網9月22日電 臺灣農產品外銷量今年大幅銳減。作為島內農產品最大「消化」地的中國大陸,如今進口量卻出現下滑趨勢,究其原因,似乎不只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這麼簡單。
  • 臺灣經濟不必仰賴大陸?臺媒:兩岸和諧才有島內繁榮
    你好臺灣網12月18日消息根據島內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臺灣經濟成長2.28%。有島內輿論認為,臺灣終於擺脫昔日成長低緩、仰賴大陸的循環,找到了新經濟成長模式。臺《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駁斥稱,這顯然是過於樂觀了。
  • 2019年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大陸發展,呼籲臺灣抓住機遇
    2019年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大陸發展,呼籲臺灣抓住機遇 2020年01月03日 14:0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9年,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大陸對外開放、金融市場以及智慧經濟等,呼籲臺當局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改善兩岸關係,抓住大陸發展機遇。
  • 現在想起大陸的好了?高雄議員迫切希望大陸「拉臺灣一把」
    在年初疫情期間的大陸不遺餘力的推銷滯銷的農產品,並且帶火了主播帶貨這一新形式銷售模式。反觀各地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就臺灣地區而言,出口業務一旦受到限制,就會造成農產品的大量囤積。滯銷方想起大陸市場,大陸渠道優勢明顯其實臺灣地區在每年都會存在農產品滯銷這一問題,從近幾年的新聞就可見一二。臺當局在滯銷問題的處理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低價滯銷似乎從根源上無法解決,這樣的情況也在不斷持續。
  • 臺灣農產品23%銷往大陸,島內專家自信:大陸不會中止ECFA!
    而臺灣地區就是擔心的一方,不少臺灣民眾認為,RCEP不包括臺灣,那麼在之後的發展中臺灣地區也會很被動,尤其是臺灣的農產外貿。但也有臺灣地區的專家認為,RCEP的出臺,對臺灣地區的農產外貿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 大陸「美麗產業」吸引臺灣醫美業者目光
    原標題:大陸「美麗產業」吸引臺灣醫美業者目光  新華網上海10月25日電(記者潘清)伴隨消費能級的不斷提升,「愛美之心」在大陸催生了一個千億元量級的美容市場。「美麗產業」的良好前景,也吸引著臺灣醫美業者的目光。
  • 學者:大陸若停止採購臺灣農漁產品,島內農民將血本無歸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陳士良向中評社表示,只有回歸「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才會出現緩和;只有回歸「九二共識」,島內民眾才能夠繼續獲得「和平紅利」;只有回歸「九二共識」,臺灣才有最大的自治權和「國際空間」。
  • 大陸不太可能終止ECFA,臺灣業者:大陸要與島內民眾保持良好關係
    臺灣茶葉從日據時期就是出口主力,近幾年主要是出口大陸。未來如果兩岸ECFA終止,失去零關稅優惠,將形成衝擊。制茶業者建議,蔡當局應勇於加強茶葉的包裝行銷,設法打入更多的不同國家的市場,對島內茶產業才是健康發展。
  • 疫情肆虐,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被島內網友視為「二等公民」?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海峽對岸的臺灣,近期由武漢臺胞包機返臺的爭議也還在持續。翻看島內網友對此事件的評論,在民進黨當局刻意「反中抗中」的政治操作下,延伸到仇恨在大陸工作的臺商臺胞,社會對立、分裂愈演愈烈。
  • 臺灣真的能與大陸抗衡嗎?島內教授:可能一晚上就完事了
    對此,「綠營」媒體以及「臺獨」分子不斷鼓吹:這代表著臺灣與美國的堅固友誼!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大陸不使用武力的方式強行收復臺灣,其實都是在為臺灣民眾考慮!畢竟如果兩岸「爆發衝突」,受到傷害的還是臺灣民眾!所以,「兩岸不會發生軍事衝突」以及「美國會幫臺灣抗擊大陸」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 公開讚賞大陸抗疫,蔡英文一定聽仔細,這是來自臺灣島內的心聲
    然而,就在全世界對中國「豎大拇指」的時候,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灣當局卻對中國的「抗疫戰爭」大肆詆毀,不過,「黑暗」之中總有「光明」,就在最近,臺灣島內報紙公開發文,對中國大陸的「抗疫」行動大加讚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旺報》2月27日發表社評,高度評價了大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
  • 臺灣IT企業在大陸開枝散葉:我們的未來在大陸
    二戰之後,臺灣倚仗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財力物力人力,經濟發展很快,一度被列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這之後又積極向IT業轉型,即使在亞洲金融危機時,也獲得微利增長,然而新世紀伊始,受全世界經濟不景氣及島內投資不振的影響,臺灣經濟出現了近50年來的大衰退,經濟陷入谷底,人們對臺灣的未來做了幾種預測:或者成V型,能夠再次振興;或者成U型,可以緩慢回升;又或者成L型,由長盛變成長衰
  • 蔡英文捅「馬蜂窩」,這次不用大陸出手,島內已有人密集「開火」
    隨著2016年民進黨二度上臺,島內「臺獨」勢力愈發有恃無恐,他們瘋狂煽動民粹來掩蓋施政無能,挑起兩岸民意對抗來為「臺獨」護航,與外部勢力加緊勾連不斷挑釁,甚至妄圖通過「修憲」「公投」來推動「法理臺獨」,屢屢試圖挑戰大陸的底線,將兩岸關係推到危險的邊緣。
  • 唐湘龍:大陸如果不談九二共識,對臺灣來講絕對是一個災難
    連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在臺灣島內備受關注。島內資深媒體人唐湘龍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臺部分篇幅較短,反映了大陸對處理臺灣問題的方式和論述處在一個轉變的過程。「對臺灣問題的處理,我覺得大陸在這次『兩會』開始做了轉向的準備。
  • 臺灣品牌自稱在大陸很成功
    「臺灣」二字在大陸的流行,讓島內看到了巨大商機。最新一期臺灣《商業周刊》稱,上海世博會吃臺灣粽,北京要蓋臺灣街,「吃的、喝的、穿的,只要是臺灣來的,就是不一樣」,呼籲臺灣廠商要抓住兩岸籤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大好機會,「二次西進打造臺灣品牌」。《商業周刊》稱,臺灣品牌在大陸人心中是一種有質感的品牌印象,這種價值感也帶來價格上的溢價。
  • 疫情影響,大陸供應鏈中斷,臺灣連裝感冒藥水的瓶子都缺貨
    平常不起眼的空瓶罐,最近卻鬧缺貨,影響所及不僅包括像美妝、藥品等百業,都陷入生產的成品無法裝瓶銷售的窘境外,更波及到診所開給小朋友感冒藥水也快沒瓶子分裝。超傻眼,6月才能交貨臺灣「指甲彩繪睫毛產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紀皖珍表示,現在疫情不僅讓臺灣美容業績跌了一半,連做生意必備的工具——空瓶罐都因大陸停工而缺貨,緊急轉向臺灣島內購買,沒想到得到的答案是「6月才能交貨」,直呼「超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