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你」
「我也喜歡你」
「"
「愚人節快樂哈哈」
「愚人節快樂。」
青春是偏要選擇在愚人節告白,就算被拒絕也能笑著說愚人節快樂。
—— 何炅 《梔子花開》
昨晚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思考最近有什麼節日,便於我把手裡頭的禮物給送出去;思來想去,這上半年不是勞動節就是植樹節,不是婦女節就是五四運動啥的,愣是想不到一個可以送東西的節日。睜眼翻開QQ,把自己的個性籤名看了一遍,突然一個節日跳出——愚人節
(1)1582年,法國改革紀年法----格里高利曆,以元旦為一年的開始,改變過去以4月1日為新年的習慣。但是遭到守舊派反對,依舊在4月1日送新年禮;有人便在4月1日送上假禮品、假招待會、把上當的守舊派稱為「四月傻瓜」。從此四月一日便互相愚弄。
(2)起源於印度宗教「到達彼岸」,當時西班牙 建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宗教教徒就被視為異端,每年4月1日處以死刑,臣民感到恐怖,於是每天說謊取樂來衝淡對統治者的恐懼和憎恨。
(3)相傳距亞當之後約1650年,上帝以洪水毀滅世界,亞當第三個兒子惠德後代諾亞造了大船保全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退後,諾亞放出白鴿,探索洪水消退後的陸地,因為剛好是4月1日,後人認為在這一年去做毫無意義的事,行為愚蠢,為之起源。
在這個各種營銷鋪天蓋地的年底,愚人節也是各個商家炒作熱點以及場景的節日;諸如2017年愚人節阿里雲推出「雲計蒜」、百事可樂曾在愚人節發海報說「我們喜歡可口可樂」、淘寶在UI或者交互上玩些小花樣,比如LOGO反過來、界面顛倒、圖標更換之類的。但追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記憶中好像在小學還是初中的時候,突然便有了這個奇怪的節日,在這一天同學們會相互講一些可笑的騙局:
可能在每個人記憶裡,都有那麼一個你故意去惹哭的女生;但無論玩得有多大,最後一句愚人節快樂,也就解決了。
而這個真正賦予這個節日意義的,大概是不知道何時興起的愚人節表白了。
幾年前網絡上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話:現在的愚人節過成了情人節,而情人節過成了愚人節,越來越多的男性小夥伴選擇在愚人節去跟心儀的對象表白;
大家約定俗成的,如果沒有收到「愚人節快樂」那麼這個CP就算達成了;而如果「我喜歡你」收穫的就是「愚人節快樂」也沒有那麼尷尬,就是過個節日嘛,大家也就這麼過去了。我記得在我情竇初開的時候,選擇了愚人節的晚上跟心儀的小姐姐表白,那時候用的還是小靈通上的QQ,奈何我當時是個小黑矮胖子,被果斷拒絕了;很無奈的是,很多人只敢在愚人節的時候說我喜歡你,最後卻總要苦笑回上一句愚人節快樂。或許是不想破壞當下的朋友關係,或許是擔心這個操心那個,總而言之,總有不敢接下發展的理由。要我說,感情這事也不非得挑著節日去過,挑著時候去表白。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女生在每年情人節都收到一句:「嗨,情人節快樂喔」第一年她覺得很奇怪,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她已經習慣這個信息的存在。終於在第五年,沒有再收到信息,她回了一條信息:「其實,你是誰,為什麼今年你不發了」男孩回復到「我的情人節已經不再屬於你了」
像上篇文章說的:讓過去成為過去,活在當下,帶著尊重與自信,大膽得去追求,不需要節日的幌子,只準真心。如果你也有分享的故事、想交流的話題,私信後臺找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