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界
作者 | 市界 華宇
編輯 | 老貓
2016年後,影院和院線成為一門投入高、利潤低、回本慢的生意。而這次疫情,一方面給本就生存艱難的影院迎頭一擊。另一方面,其帶來的供給側出清、整合速度加快,也給頭部院線公司帶來更進一步的機會。那麼,拐點何時出現?
3月12日晚,院線公司橫店影視發布2019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28.14億元,同增3.27%;歸母淨利潤為3.1億元,同比減少3.48%。值得注意的是,得益於國慶期間票房猛增,公司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歸母淨利潤達到0.49億元,相較去年的虧損,業績得以顯著改善。
作為一家院線公司,橫店影視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電影放映收入以及賣品和廣告為主的非票收入。2019年,公司電影放映收入為20.62億元,佔比達73.27%;非票收入為7.52億元,佔比26.73%。
眾所周知,儘管在院線公司的收入中,票房收入為大頭,但真正賺錢的則是非票業務,賣品和廣告的毛利率分別在70%和90%以上。令人驚喜的是,橫店影視2019年的廣告收入2.09億元,同增5%。營收結構進一步優化。
與其他院線公司略有不同的是,一直以來,橫店影視堅定對三四五線城市的影院布局,致力於發掘小鎮青年的票房影響力。財報顯示,2019年底,公司影院共451家,新開53家,關停2家;已開業影院銀幕總數為2780塊。
事實上,單銀幕票房產出是影響院線收入的首要因素。而單銀幕票房產出的多少則取決於票房增速以及影院的數量。
2019年,全國影院數量為1.24萬,同比增長13.26%,單銀幕票房卻只有85萬元,同比減少9.6%。顯然,票房增速遠不及影院增速。
那麼拐點何時到來?
一方面,2019年關閉的影院數量較往年有所增長。而本次疫情期間,不少抗風險能力差、規模弱勢的的影院在面臨無法復工的同時,還要支付高昂的房租、水電物業、人工成本,無法維持正常的現金流,不得已倒在了開業前夕。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對於加速供給側出清和院線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對於院線公司來說,擴大市場集中度是它們一直以來的夢想。2019年上半年,國內院線TOP5的市場份額合計只有46.3%,遠不及歐美院線市場。
而只有大的院線才能享有更多話語權,能為旗下的自營影院和加盟影院帶來更高性價比的影片、更豐富的廣告和宣發資源,同時降低旗下影院的管理和運營成本,提高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進而提高院線公司的盈利水平。
疫情過後,或許對於頭部院線公司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發力機會。財報顯示,橫店影視計劃在2020年新開影院60家左右,新增銀幕390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