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中,男主人稱呼妻子的父親為丈人或者嶽父。但是,在古代,丈人不僅僅是嶽父的意思。魏晉南北朝,妻子的父親被稱為「婦翁」。大概到了唐代,丈人才有了嶽父的意思。柳宗元曾經寫過一篇祭文,開篇就說明了,有一個女婿要祭奠他的丈人。從此以後,人們提到丈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嶽父。不過在先秦到魏晉的文獻中,丈人是老人的意思,跟嶽父沒有任何關係。
丈人等於老人,第一反應就是丈是不是老的意思。丈的本意是度量單位,和老沒有關係。丈這個字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論語》中有子路遇到丈人的記載。在這裡,丈人就是老人的意思。丈這個字和老人發生聯繫,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丈和杖這兩個字相通,可以互換使用。老人有個標誌性的物品手杖,所有老人就被稱之為丈人。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有尊老敬老的傳統,把老人稱呼為丈人,是尊敬的體現。在這個意思的基礎上,丈人產生了兩個引申用法。第一個用法是,丈人可以泛指受人尊敬的人。《易經》中出現的丈人,多為這個意思。第二個用法是,丈人可以泛指長輩。在東漢時期的文獻中,丈人多為這個意思。比如《漢書》中,匈奴單于稱大漢天子為「丈人」。這是匈奴單于把自己當成大漢天子的晚輩,稱大漢天子為長輩。
從泛指老人,到特指妻子的父親,丈人這個詞的意思縮小了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字和詞的發展都是由少到多,由模糊概念到概念精準。為了交流方便,一聽就懂,詞義就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產生變化。這說明了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知識儲備量在提升。
了解丈人這個詞的變化,其實是想探討詞義縮小。詞義縮小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詞在不同時期意義變化的過程。比如「菜」這個字,在古代,專門指蔬菜。到了現代,「菜」這個字有了更多的含義,包括蔬菜、炒菜、素菜、肉菜等等。再比如,「布」這個字原本是葛布或者麻布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更多是指棉布。時代不同,很多東西都會發生變化。
回首昨天,學習一切有益的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活在今天,面對明天。
拓展閱讀
位比三公,漢朝四將軍
有人說他是渣男,有人說他是才子,元稹其人其事
關於甲骨文,還有這些小秘密
古代範文合集,《古文辭類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