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今年東湖公園的菊展已近尾聲,而且周末將會限制人流,便『偷得浮生中午閒』,到公園裡的幾個展區轉了一圈。吸取了上次看簕杜鵑展的教訓,這次是有備而來,預先規劃好了觀賞路線。從南門入園,先往靠近棕櫚園的西二門,觀賞所謂的『嶺南古韻』。走近門口內側時才發現展區設在了門口外側的小廣場,菊花扎作得花牆確實很氣派,非常適合取景拍照。
可惜沿河北路的輔道上,私家車排成了長龍,不知司機們是在尋找停車位還是等候加油,車流聲喇叭聲不絕於耳,便沒有了細細觀賞的心情,拍完照就轉身前往第二個展點---『菊苑芳菲』的杜鵑園。
就近從杜鵑園的後面進入展區,先是見識了四周的『流暢的圓竹曲線』,然後開始就近觀賞各種盆景,其實對菊花品種一無所知,只是覺得好看的就拍拍照片而已。路過大家都在輪候拍照的『流瀑菊山』,眼前便是杜鵑園的入口。比起西二門的菊牆,這一片菊花海洋才是名副其實的菊展。
離開杜鵑園,過橋前往位於公園中心的釣魚區,地圖上顯示那裡是『荷菊映日』展區。走近一看,倒也切題,只見陽光之下,池裡圍成荷花輪廓的菊圓,與岸上的菊橋及菊瀑相互輝映,確也有些浪漫的風情。
在釣魚區周邊逗留或遊逛的男女,卻都不管什麼浪漫不浪漫,大家各忙各的:有的只顧自己擺姿勢拍照,有的則是邊曬太陽邊照看自家的孩子,岸邊的垂釣者則更是全神貫注於自己的釣竿動靜。
水面上的菊花浮島(荷)及岸上的菊花水榭(菊),再怎麼映日,也不及池塘中間的菊花拱門及花橋,更能吸引遊客的興趣,它們可是本屆菊展的網紅攝影打卡點。不過有幾位從陽光草坪過來的大姐卻仍在談論說還是剛才的『菊花迷宮』更為氣派,我聽後便有點好奇,信步走往距離池塘數步之遙的陽光草坪。
走近一看,果然有許多元寶狀或波浪狀的花壇,似散亂似有機地分布在草坪的中間,很是壯觀。讀了一下看板上的文字說明,知道這裡就是所謂的『群英薈萃』。後來在網上看見別人航拍的照片,這一片『群英薈萃』還真的猶如迷宮,但視野所及的平面效果卻並無迷宮之感。
迷宮沒有迷住我,我更嚮往位於公園盆景世界對面的花木園的『菊印山水』,
因為那裡有我喜歡看而且看得懂的『東湖印象攝影展』以及『歌詠菊花的古詩詞』,東湖四十年的變化讓人眼花繚亂,菊花數千年的詩詞累積同樣讓人目不暇接。
『巨型影集』上展示的那些詠菊古詩中,最切合本人本次賞菊經歷的大概就是唐-元稹的這首《菊花》吧: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正因為如此,我才特意借用了它的最後一句作為本文的標題。
逛完『菊印山水』,便前往公園西大門,網上有介紹說『從西大門一直到水庫牌坊綠道,沿路兩側的特色菊科花卉花境,組成景點「詩書禮樂」』,可惜卻被我完全忽視了。
靠近西大門時,先順路參觀了一下展覽廳裡面的『菊花插花藝術展』,然後才走往西大門。
西大門果然是最熱鬧的出入口,因為它正好也是『菊耀東湖』展區,進出的遊客都喜歡在此取景拍照,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朋友圈裡要是沒有發布這個背景的照片,仿佛就無法證明自己『到此一遊』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