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與聽覺相關,鼻子與嗅覺相關,咽喉是呼吸的要道,這些器官是人體五官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器官都是牽一髮動全身,一旦出現問題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質量。耳鼻咽喉科就好像是這些器官的「維修養護站」,當我們的這些器官不小心發生病變的時候,應該及時到專業的醫院科室進行治療。柳州市人民醫院的耳鼻咽喉科(以下簡稱耳鼻咽喉科)作為柳州市創建最早、規模最大、技術最全面、設備最先進的科室之一,在廣西區內地級醫院中獨佔鰲頭。該科室主診醫生磨賓宇作為其中一員,參與並見證了科室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醫院推行主診醫生負責制後,一年多時間裡他在醫療工作中成績突出,得到了同仁及患者的一致認可。
榮耀加持 源於對實力的認可
輾轉科室許久,終於見到了被同事讚許為「能文能武」的磨賓宇,剛下手術臺的他略顯疲憊,但一談起他的病人和專業領域時,他全身的細胞都煥發著活力,如數家珍般滔滔不絕說起了在科室16年的點點滴滴。
今年40歲的磨賓宇現任該院耳鼻咽喉科主診醫生,是一名副主任醫師。作為青年醫生的中堅力量,他「文」能拍圖、寫作、制PPT,「武」能在治療患者時運籌帷幄精準施策。
去年7月醫院實行主診醫生負責制以來,科室內不同醫生不同責任,不同環節逐項跟進,嚴把醫療質量關。管理體制的變化,讓他這名青年醫生迅速成長起來,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壓在肩上的責任大了,壓力大了,前進的動力也愈發猛進。
從大學專業選修開始,他二十多年來一直鑽研著耳鼻咽喉科中的大大小小病症,無論是經手病例或者是同仁接手的經典案例,他會在治療後總結並反思。主診醫生負責制開展以來,他的醫療技術、經驗積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2019年11月,全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青年醫師手術視頻大賽中,磨賓宇在40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憑藉精細準確的手術操作視頻,展示了「兒童先天性膽脂瘤」規範的耳內鏡手術操作技巧,加上流暢、條理清晰的演講勇奪大賽第一名。
磨賓宇介紹,從2015年開始,他對耳顯微外科亞專科疾病診治有所側重,多次在區內進行學術交流,業屆口碑也在不斷提升。2018年初,磨賓宇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針對耳側顱底外科進修了半年,回來後在桂中地區率先開展了耳內鏡中耳微創手術,手術完全經自然的耳道內進入,不用剃頭髮及額外的皮膚切開,住院時間縮短了5天,術後幹耳時間縮短了3-4周,聽力提高率從原來的30-50%提高到60-80%。也因為這一突出優勢,該院的耳科在桂中地區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提升。
工作至今,磨賓宇共發表論文13篇,其中北大核心8篇,主持區級科研課題3項,獲廣西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獎三等獎1次(排名第一),2015年評為「柳州市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獲「柳州市第十批青年科技人才」榮譽稱號。
微創去除病痛 患者連連稱讚
據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該科室的門診量(含急診量)約為11.5萬人次,手術量約為3500多臺。由此可見,科室接診壓力相對較大。但在病友滿意度調查中,科室的口碑與接診量成正比。黃女士今年6月份在該科室做了中耳顯微外科手術,在滿意度抽查中對科室醫生的醫療技術及醫療服務讚不絕口。
據了解,黃女士患有雙側慢性中耳炎,5年前做了傳統顯微鏡下的中耳手術。當時需要剃頭髮,還要在耳朵後切開皮膚,在醫院住了10天才能回家。這一次手術「一覺醒來」手術就做好了,沒有剃頭,也沒有傷口,術後2天就可以出院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聽力基本恢復,這讓她感到很驚喜。
磨賓宇介紹,黃女士接受的是近年來國內外流行的耳內窺鏡手術,可以完全從自然的外耳道口進入操作,所以不需要剃頭髮和做額外的切口。2018年8月他從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進修回來陸續開展該手術,目前科室70%的中耳手術可以通過耳內鏡微創方法進行,至今完成300多例,為患者省錢的同時,術後幹耳時間更短,聽力恢復時間更快。
上到白髮蒼蒼的老嫗,下到牙牙學語的患兒,磨賓宇都會耐心接診,遇到一直講咱們本地方言的病友,作為外地人的他也會來兩句略顯蹩腳的柳州話,風趣幽默的語言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也讓患者對於病痛沒那麼恐懼。
勇於擔當 敢於進取
磨賓宇2004年畢業之後就一直在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工作,經過16年的不斷學習探索,在耳鼻咽喉內鏡微創手術、上呼吸道阻塞疾病診治、過敏性疾病診治等方面在區內同行及患者中擁有較好口碑,門診常常處於「約滿」狀態。
今年正月期間,正是舉國上下防控新冠肺炎的最緊張階段,很多醫院對呼吸道的侵入性手術「談虎色變」。就在那時,一張他帶著防護眼鏡跪在地上為一名1歲患兒手術的照片讓不少人為之動容。磨賓宇說,患兒2天前在家吃橘子後,出現了煩躁、哭鬧、拒食等表現,輾轉了好幾個醫院,到柳州市人民醫院時已經精神萎靡,呼吸稍顯急促。檢查發現患兒出現右肺氣腫,高度懷疑支氣管異物。
病情容不得猶豫,職責不允許退縮。身為主診醫生的他第一時間聯繫麻醉、手術室團隊做好嚴格防護措施,患兒入院後的2小時,凌晨1點左右患兒被送進了手術室。因為麻醉和手術都必須經過患者氣管,所以氣管異物手術不能像常規手術一樣插管麻醉後再從容的操作。加上兒童的氣道狹窄,視野狹小,手術風險大,手術成敗與窒息死亡往往就在2-3分鐘之間,業內形容為「走鋼絲的手術」。
情況緊急,他當機立斷,直接雙膝跪在地上為患兒進行了手術,不到2分鐘時間,患兒氣管內的異物被成功取出,小朋友的氣緊立即緩解。他發現異物並不是橘子,而是一粒直徑僅有3mm已經灰暗變軟的花生仁,通過詢問家長才知道,7天前小朋友吃過花生。
磨賓宇說:「當時來不及想這麼多。其實,用什麼姿勢救人,或站或蹲或跪,都是為了方便手術操作,贏得時間,更好地救治患者。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是我們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回首醫路歷程,磨賓宇更加深刻的領會到新時代青年醫生的責任與擔當,同時,將在未來規劃中提高個性化醫療服務,擴大門診的醫療服務種類,將輕症、小病儘可能在門診處理完成。
他表示,只有心系患者,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提升團隊,以真心換真心,成為一名好醫生,成為醫院的脊梁。(柳州市人民醫院宣傳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