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東莞,一名34歲女子吃了泡發超過24小時的木耳,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最終不幸身亡。
事情經過
近日
廣東東莞市一位34歲的年輕媽媽
將木耳浸水泡發5~6小時後煮食
隔天繼續食用剩餘木耳
隨後,她開始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拉黑便......
接著被送進了東莞市中醫院ICU治療
醫生判斷為急性肝功能衰竭
考慮到高昂的醫療費用
女子隨後被家人轉送至老家治療
但由於毒素引發身體各器官衰竭
最終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經疾控中心初步調查及檢測
判定為
米酵菌酸中毒所致
此前,全國多地都曾出現
因食用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
導致多臟器損傷的中毒案例
其共同特性都是
黑木耳一般泡發了2天以上
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米酵菌酸毒素是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毒素,而椰毒假單胞菌是存在於土壤裡的一種細菌。黑木耳在種植、運輸的過程中,由於保存不當、加工不當等原因,有可能受到細菌的汙染,也就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木耳長期浸泡在溼潤的環境中,就會適宜細菌大量繁殖、產毒。
不想吃木耳的時候
吃進大把細菌?
泡發木耳的正確「姿勢」
▼▼▼
用冷水泡1-2小時就可以達到木耳最佳泡發狀態,泡發過程最好放在冰箱冷藏,減少細菌繁殖。用熱水浸泡也可,既能加快速度,減少泡的時間,也能抑制細菌生長。
泡發過程應當勤換水,避免出現渾濁、發粘和異味。如果發現它們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異味產生,就意味著有微生物繁殖了,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丟掉。不要一次泡發過多的木耳,泡發當天食用完。
這些人不宜食用:有出血性疾病、腹瀉者的人應不食或少食;孕婦不宜多吃。
為什麼木耳不宜吃新鮮的?
▼▼▼
因為在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卟啉的光感物質,人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可引起皮膚瘙癢、水腫,嚴重的可致皮膚壞死。所以,一般認為最好不食用新鮮的木耳,選取幹木耳。
而經暴曬處理的幹木耳,在暴曬過程中會將大部分的卟啉分解掉,而在食用前,幹木耳又經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餘卟啉會溶於水,因而水發的幹木耳安全食用。
綜合自廣東公共DV現場、成都商報、人民網健康、梨視頻
編輯丨張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