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
自導自演,還原經典,吳鎮宇還是當初的吳鎮宇,江湖早已不是當初的江湖。
當我看到吳鎮宇+喬杉組合的海報的時候,就想到《轉型團夥》不會是一部嚴肅的片子。事實也果然如我所料,當《古惑仔》混入了東北小品,就像一道南北大亂燉,能讓人尬笑到起飛。
先說說主創的配置,導演:吳鎮宇;主角:吳鎮宇;配角:文松、喬杉、吳志雄;打醬油:任達華、雷宇揚、盧惠光。
香港黑幫+東北小品,南轅北轍的反差萌搭配,可以當成兩種類型片去看,買一張票,過兩種癮。
豆掰評分3.4,如今的網絡江湖中,已不再買「情懷」的單,這不稀奇。吳鎮宇貌似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把自己直接黑成了「過氣明星」,拿自己和自己演的角色開涮、打趣。這是吳鎮宇骨子裡的幽默,也是他最真實的一面。
《轉型團夥》的情懷點:吳鎮宇還原「靚坤」,吳志雄再現「大B"
靚坤還是一副」拽拽「的樣子,大B還是一副兇神惡煞,過去了這麼多年,我終於看懂了吳鎮宇的靚坤。除了狠辣,邪魅以外,他是如此的可愛,如此的頑皮,如此的玩世不恭。
20多年前,《古惑仔》系列,反派陣營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演員,一個是張耀揚,一個就是吳鎮宇。如果說張耀揚壞的是一種氣質,那麼吳鎮宇壞的就是一種狀態。
所以說,烏鴉看著就不像好人,而靚坤則不同,他的惡在於他能帶給人忐忑的不安和危險。後來張耀揚和吳鎮宇分別在《槍火》、《無間道2》裡合作。至於兩位反派大咖的演技比拼,我就不用說太多了,吳鎮宇憑藉阿來這個角色擊贏了梁朝偉、張國榮,獲得了金馬獎影帝,至於《無間道2》,說倪永孝是繼靚坤之後,吳鎮宇的又一次大神級表演,我想不會有人反對。
頹廢中附帶玩世不恭,瀟灑中附帶漫不經心。這是多年後再看「靚坤」得到的深層次感受。於那些港片中大奸大惡之徒相比,欣賞吳鎮宇的表演,其實就是在捕捉人物高光時刻的狀態。
《轉型團夥》,作為導演,作為主角,吳鎮宇還原了」靚坤「,還原了一個略帶童真、孩子氣的」靚坤「,這本來就是「靚坤」該有的特質。
讓擅於娘娘腔的文松變身導演,讓滿臉喜慶的喬杉當變身投資人。戲中的兩個東北人拍的是香港的「古惑仔」,從創意來說,這本身就是個荒誕、反常規的無稽之談。不過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行我素,總是一副無所謂樣子「靚坤」的形態嗎?
所以說,吳鎮宇的「故事」有著」靚坤「式的頑皮和不拘一格,從深層次來說,吳鎮宇把自己塑造角色天馬行空、漫不經心的狀態融入到了他的故事架構裡。
一會是文松和喬杉東北小品式表演,一會又回到古惑仔的紛爭時代,吳鎮宇把「靚坤」的角色狀態內化到了故事套路裡,他的故事離譜,就像靚坤拽拽的強調一樣不講道理。
靚坤依然收小弟,依然動手打人,走起路來依然很拉風,依然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模樣,只不過我們在20年前,看到他的是神經兮兮,看到他的心狠手辣,卻沒有看到他身上那種令人玩味的瀟灑和不羈。
大浪淘沙,演員過氣很正常,就像現在很紅的明星也會有過氣的那一天,可即便是過氣的人,也會給這個世界沉澱下來一些珍貴的東西,《轉型團夥》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吳鎮宇的靚坤沉澱下來的除了陰邪、狠辣之外,還有一種童真的喜感。
從《古惑仔之隻手遮天》裡的靚坤,再到《無間道2》裡的倪永孝,吳鎮宇的表演,就是把自己沉浸在角色的狀態中。就像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中所蘊含的情緒和靈感一樣,可遇不可求。
港片中的特色反角很多,激烈的黃秋生、狂狠的張耀揚、兇惡的成奎安,陰毒的李子雄。可是在吳鎮宇身上,你很難找到一個特別外顯的風格特點。他時而漫不經心,時而目中無人,時而又玩心興起,他的表演猶如行雲流水般的自然,又能讓人在不經意間瞥見那靈光一現的即興發揮。
拿槍戰、剖腹製造笑料,一臉嚴肅的吳鎮宇,還有怎麼打都不死的文松、喬杉,構成了一個非常違和、突兀的畫面。笑點的確很尬。讓人看著非常不習慣。不過它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20多年前我們沒有發現的真相:靚坤除了讓人害怕,其實也很喜感。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吳鎮宇把「靚坤」還給了我們,我們也看到了全貌的靚坤,所以我覺得這不是情懷炒作,而是經典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