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整齊劃一的「一刀切」管理方式,與當代大學生的多元生活追求並不適配。
▲網傳通報
文 | 丁慎毅
連日來,內蒙古大學一則「不允許博士研究生宿舍床上有布娃娃,逾期不整改取消獎學金資格」的消息,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熱議。
據報導,採取該動作的是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該學院有關負責人在當地媒體採訪中回應,布偶被通報是因為其「不但體積偏大且未擺放整齊,影響了宿舍的整體環境」。根據學院規定,如果學生宿舍在檢查中因衛生或物品擺放整齊程度不達標被通報三次,學生獎學金評選資格就會受到影響。今後,這樣的檢查工作還會繼續推行下去。
此番,除了布娃娃之外,也有內蒙古大學在校學生表示,不讓用蚊帳、床簾,床上不讓放小桌、收納筐;有的宿舍桌子也被拿走了。
大概受到「一屋不掃難以掃天下」的影響,學生宿舍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有的學校甚至對學生宿舍實行準軍事化管理,被子要疊得像「豆腐塊」,所有用品都有擺放標準。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的隱私觀念也越來越強,對宿舍的舒適感、情調感、個性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高校學生,其生活方式有鮮明的獨立性,應該說,除了對宿舍消防安全、上下床使用安全的強制檢查外,學校不宜對學生宿舍檢查過頻。
其實,宿舍作為一個小集體,對於衛生都是存在基本的默契與合作。宿舍的衛生狀況就讓學生自治好了,只要基本上乾淨整潔,不影響到其他舍友,至於床鋪上是放個多大的布偶,或者放一副球拍,不妨隨他去罷。
退一步說,就算必須要整齊劃一,大學生違反了這樣的要求,也不宜和獎學金資格掛鈎。評選獎學金的目的,就是獎勵那些學習優秀的同學,同時激勵其他同學們向優秀學習,從而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不管是國家獎學金還是各個學校自己設置的獎學金,都有相應的評選細則。沒有因為亂擺亂放引發安全問題、也沒有特別嚴重的違規行為,僅是因為放了一個布娃娃就影響獎學金資格,何止矯枉過正——這矯的恐怕連「枉」都談不上。
當下很多大學生都是95後,他們也被稱為Z世代。與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Y世代相比,Z世代從小浸淫在網際網路生態之下,他們習慣了處理多維信息,也相對具有獨立思維,很多人都有著小眾但卻樂在其中的生活方式。
學校管理方要想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進行引導,用一套辦法、一個標準來「一刀切」,實際上已經很難行得通了。鑑於此,管理方式也不妨與時俱進,改變那些不適用於Z世代的條條框框,因材施教,少一些整齊劃一,多一些開放包容。
□丁慎毅(媒體人)
編輯:孟然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