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放假啦!!! Merry Christmas everyone!!!
前段時間因為要寫作業,公眾號擱置了一下。但是我有一直收集公眾號的素材噢!希望假期可以高產一點,把堆積的庫存通通清掉!
那天上課講了羅塞蒂的長詩《精靈市場》(Christina Rossetti’s 『Goblin Market』)。故事講述了兩姐妹蘿拉和麗茲在河邊打水的時候,聽到有邪惡的精靈商人在叫賣水果。蘿拉被叫賣聲吸引,狼吞虎咽地吃下水果後陷入了狂喜狀態。麗茲發現了之後斥責了蘿拉,並給她講了珍妮的故事 – 一個同樣吃了精靈水果的女孩,身體逐漸衰弱最終在冬天死去。
但是珍妮的故事並沒有阻止蘿拉,她滿心歡喜地期待第二天去打水的時候繼續買水果。但是當她來到河邊,她發現麗茲能聽見叫賣聲,而她卻不可以。吃不到水果的蘿拉越發憔悴,在冬天到來的時候一夜衰老,臥床不起。為了救妹妹,麗茲決定去買水果。當精靈商人發現麗茲並不想吃水果,只是想救妹妹的時候,他們用蠻力把水果往麗茲嘴裡塞。一番糾纏過後,麗茲逃了出來。她沒有吃水果,但是全身沾滿了水果的汁液。回到家後,她讓蘿拉舔食她身上的果汁。第二天,蘿拉痊癒了。詩的最後講述了她們跟自己的孩子講述精靈商人的故事,並且讚揚了姐妹之情的強大。
作者羅塞蒂曾多次公開表示,這首詩是寫給少兒讀者的「兒童詩歌」。故事內容似乎很正常,但是令很多讀者不適的是,全詩穿插著很多性隱喻,包括描寫姐妹情誼的地方也有往情慾的方向靠攏。第一人稱敘述者多次提到精靈商人是邪惡的,純潔的少女靠近就會墮落。對商人的水果的描寫也非常刻意,寫它們是如何的碩大有光澤、熟透到快要腐爛,到處散發著誘人的氣息。最後精靈商人逼迫麗茲吃水果那一趴更是……
But laugh』d in heart to feel the drip
Of juice that syrupp』d all her face,
And lodg』d in dimples of her chin,
And streak』d her neck which quaked like curd.
(Rossetti 433-6)
她感受到果汁汁液像糖漿般覆蓋她的整個臉龐,流進她的下巴窩,淌過她像凝脂般的顫抖著的脖頸。
既然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禁果,敏感一點的朋友們可能會有疑問了,這首詩裡的水果是不是暗示著禁果?答案是肯定的。蘿拉吃下水果象徵著從少女到女人的轉變(具體的你們再看那個故事梗概自己品吧…)在英語文學裡面,提到水果,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文學鼻祖 - 《聖經》裡面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吃的那枚紅蘋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禁果」 (Forbidden Fruit)。很多的文學作品裡面的水果意象幾乎都可以和「禁果」扯上關係,可見禁果是歷代作家文豪熱衷於討論探究的對象,也在文學史上具有奠基地位。但是雖說禁果的概念源自聖經,聖經裡關於它的描述並不多。後世對於伊甸園、亞當和夏娃以及禁果的認識更多地是來自於另一部文學史上的史詩巨著 – 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失樂園》可以看作是聖經中人類的墮落這一部分的擴寫,主要講述了亞當和夏娃在墮天使撒旦的誘惑下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如今,尤其是在國內的價值觀環境下,我們常用「偷吃禁果」來表示未成年的、過早的性行為。的確,就故事情節來說,亞當和夏娃是在違抗上帝、吃了禁果之後,才萌生出性意識。聖經裡面是這樣描寫的:
And the eyes of them both were opened: and when they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be naked, they sewed together fig leaves, and made themselves aprons.
And when they heard the voice of Lord God walking in paradise in the afternoon air, Adam and his wife hid themselves from the face of the Lord God, amidst the trees of paradise.
(Genesis 3:7-8)
他們打開了雙眼:在他們察覺到自己衣不蔽體之後,用無花果葉子給自己縫製了衣裙。當他們聽到上帝在午後走進天堂的聲音時,亞當和夏娃躲進了天堂的樹林裡。
聖經只描述了亞當和夏娃在偷吃禁果後意識到了自己的性徵,並且為自己的赤裸感到羞恥,但他們並未因為禁果而發生性關係。《失樂園》對此有稍微不同的描述。彌爾頓筆下的亞當和夏娃其實在吃禁果前已經有性行為,但是相比兩人墮落之後的性行為,吃禁果前的性交更像是一場神聖的宗教儀式 – 性交開始之前兩人要唱聖歌,歌頌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以及天堂的美 – 自然之美、人體之美、兩性和諧之美等等。彌爾頓描述墮落前後的用詞也有很大的區別,前者是「忠誠、公正、純潔」 (『Loyal, Just, and Pure』 (IV.755)),後者則是「情慾」和「肉慾」 (『lust』, 『carnal desire』 (VIII.1015, 1013))。吃禁果前的性是神聖、美好、純潔的;吃禁果後的性則是情慾的、世俗的。相比起聖經,彌爾頓筆下的「偷吃禁果」的行為顯然更加罪惡 – 它讓性變了味。
儘管偷吃禁果是人類墮落的開始,但是無論是在聖經還是在《失樂園》,都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是禁果導致了亞當和夏娃的初次性交(禁果委屈,但是禁果不說)。相比起初次性行為的象徵,我認為禁果的意義更偏向於標誌著性意識的萌生。這裡的「性意識」不只是指性慾的喚醒,更是人類文明區別於動物的很重要的特徵 – 用衣物來遮蔽裸體。所以可見我們常用的 「偷吃禁果」的概念其實是在原著的基礎上經過了我們傳統價值觀的加工,讓它成為了未成年性行為的代名詞。
但是,「禁果」這個象徵的涵義不只局限於性。
蘋果是長在蘋果樹上的,香蕉是長在香蕉樹上的,禁果是長在智慧樹上的。
…of all the Trees
In Paradise that beare delicious fruit
So various, not to taste that onely Tree
Of knowledge
(Milton IV.421-4)
在天堂這麼多能結出各種美味果子的樹裡面,唯有智慧之樹的果實是不能吃的。
我覺得在這裡把knowledge翻譯成知識並不恰當,因為它不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天文地理、文學科學這種具體的文化知識,而更像是一種意識,一種認知。智慧樹 (Tree of Knowledge) 上面結的必然是智慧果 (Fruit of Knowledge), 那為什麼上帝不允許人類吃智慧果呢?
前面引用的聖經原文裡面有一句 『the eyes of them both were opened』。在這句話之前,亞當和夏娃並沒有閉眼,所以這裡的意思絕對不是字面上的睜開眼睛。這句話指的是象徵意義上的開化。萌生了性意識是開化的一個表現,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則是人類自由意志,也就是自主做選擇的能力。
基督教認為,上帝掌控一切、預知一切。他讓亞當和夏娃修剪花草,他們便修剪花草;他禁止他們吃智慧果,他們便不吃智慧果。這可以理解為是人類對上帝的服從,但事實上,他們此時的服從更像是一種「出廠設置」,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有選擇是否服從的權利。也就是說,此時的亞當和夏娃並未發展出,或者並未意識到他們具有自由意志。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雖然上帝禁止人類吃智慧果,但他允許人類具有自由意志,只不過人類需要承擔選擇的後果。根據基督教條,上帝雖然預知一切,但不能決定一切。他能預測事物的發展,但是決定發展的權利還是掌握在事物本身。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是受人類本能的好奇心、求知慾驅使。上帝能預測他們違抗命令,但是否違抗權威的決定權在還是在人類手裡。如果人類自由意志是不被允許的,那麼上帝創造出來的亞當和夏娃就根本不會意識到他們可以選擇不服從,更不會吃下禁果。所以回到上面的問題,為什麼上帝不允許人類吃禁果?我認為正是這樣,才更能體現出人類自由意志的價值 – 你有選擇的權利。整個偷吃禁果的故事其實就揭示了人類的幾大本能 – 性、好奇心、自由意志等等。所以說這個被吃下的禁果,就是人類自由意志最大的體現。
禁果,一個在現代社會經常與性聯繫在一起的文學符號,它在原著中的涵義其實和我們認為的有些差別。它不只是性的符號,更是人類意識開化、萌動、形成的標誌。對禁果的研究,其實也是對人性本能的研究。反過來,人性本能也決定了亞當夏娃一定會吃下這個禁果,人類一定會被逐出伊甸園(和「道德高尚」的眾神劃清界限),人性中的一些東西,就像這個禁果,是永遠無法避免的,它永遠會存在,永遠會發生。
其實我去年在聽了關於《失樂園》的講座之外,就對這個內容感到非常震撼。一些學者認為禁果甚至和勞動的意義、反抗權威這些主題都有聯繫。當時一下課我就忍不住和朋友分享這些想法,可惜一年過去了,只記得震撼的感覺,不記得具體的內容了,所以這次就沒有詳細寫這方面的東西。最近學的《精靈市場》又重新喚醒了我的記憶。希望大家能喜歡這一期「學術黃色」,不要失望。拜~
References:
Milton, John. Paradise Lost. Global Language Resources, Inc., 2001. Print.
Rossetti, Christina. Selected Poems. Penguin. Kindle Edition.
The Holy Bible. Douay-Rheims Version. 1609, 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