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人權藍皮書見證中國人權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2-23 中國網新聞中心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此次研討會總結了人權藍皮書10年來的歷程、經驗和貢獻,旨在推進中國人權的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中國人權事業的編年史

「我認為人權藍皮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國人權事業編年史的作用,為人權話語構建、理論構建提供了一個基礎。」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志鵬介紹,人權藍皮書不是理論本身,但每年都會對中國人權事業發展作全景式考察,用一個個事實來說明中國的人權實踐是怎樣的,成為中國人權事業的年度路標和裡程碑,為中國的人權國際對話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基礎。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穎俠回顧,人權藍皮書引領了中國人權話語體系的方向,10年來所有的報告的題目放在一起,就可以發現這些題目反映出的是中國人權話語的變化。比如說人權議題的關注點,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生存權漸漸發展轉向發展權,尤其是經濟高速發展和轉型過程當中所帶來的人權問題。人權藍皮書有別於作為國家政策宣示的白皮書,是人權學者基於人權學理分析對政策與法律的詮釋,英文版推出後向世界發出了中國人權學者的聲音,也是國外了解中國人權現實發展狀況的權威資料來源。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李君如是人權藍皮書的主編。他介紹,人權藍皮書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問世的,反映了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和歷史經驗。它力圖建立一個全面正確展示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具有特殊權威性的思想陣地,培育一支具有正確思想理念的研究中國人權理論和實踐的專家學者隊伍,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國際人權話語已遠超西方人權話語內容

會上,不少與會專家追溯了人權話語體系的演變。

西方人權話語如何進行國際化傳播?中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指出,除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優勢外,與其人權話語拓展方式有關——

西方國家充分把握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歷史機遇。戰爭的過程震驚了人類的良知,二戰後人權思潮蓬勃發展,推動西方人權觀念從區域理念躍升為更具影響力的理念。另一方面,西方人權話語充分藉助觀念輸出、規則制定和實施機制,如推動人權條款納入《聯合國憲章》,將西方人權話語融入國際人權規則。隨後,藉助國際法上的條約遵守機制,監督締約國在國內通過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方法融入外部性人權理念和規則,進而轉化為內部自覺,推動西方人權話語的全球化。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李雲龍補充認為,事實上非西方國家很少能夠達到西方規定的人權標準,因為這個標準是為西方量身定做的。在國際人權實踐中,聯合國沒有局限於西方劃定的人權概念,而是側重於防止和反對大規模侵犯自由、種族歧視、種族滅絕、侵略、貧困等問題。實際上國際人權話語已經遠遠超越了西方人權話語的狹隘內容。

「可以看出,人權不是一個古已有之或者一次性就建構完整的東西。它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社會發展中所形成的一種社會共識。」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認為,「中國不可能完全擺脫西方和國際人權話語另起爐灶,但是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融合、超越和創新,這其實是更難的工作。」

常健說:「我們現在有不少理念,也有不少話語,也有一定的規範,但缺的是話語體系,也就是理論以及規範的體系。這是現在迫切需要建構的。比如,『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人權』,但什麼叫作首要?是理論上的首要,還是戰略上的首要?等等。對這些問題還需要作出精準表述。」

毛俊響進一步指出,在不同人權文化開展對話的過程中,「社會共情」非常重要。近年來,中國提出的以和平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價值共識。提出這些人權話語就是基於全人類共同繁榮的「社會共情」。今後,中國應該積極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權維度,夯實中國人權話語的國際社會基礎。

中國人權從應有權利走向實有權利

對於中國人權發展的實踐,雲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紅春通過分析中國制定和實施的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來揭示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特點。「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及其評估報告顯示,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經歷了從『政策宣言式』到『立法規範式』再到『行動確定式』的轉變,展現了中國人權從應有權利走向法律權利再走向實有權利的過程。」劉紅春說。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教授王理萬則將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概括為「規劃型人權發展道路」,即通過編制和實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以行政主導的方式推進人權實質進步,確定各項人權的優先順序,促成國際人權話語轉化為國內人權表達,並進而實現人權表達契合國家整體發展規劃和政府部門工作職能,確保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具有可操作性和必要發展空間。

此外,多位與會專家繼續呼籲加強國家間交流。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羅豔華梳理了10年來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所取得的重要進展:

10年來中國深度參與了與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的合作,並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已5次當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並接受了三次普遍定期審議。

中國表達的人權理念也被寫入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展促進人權」的理念、「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的理念。

近年來中國雙邊人權對話的對象不斷擴大,除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權對話,中國也積極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人權磋商。

相關焦點

  • 10部人權藍皮書見證中國人權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此次研討會總結了人權藍皮書10年來的歷程、經驗和貢獻,旨在推進中國人權的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 「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舉行
    據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  (記者李鯤、張宇琪)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視頻研討會19日舉行,主會場設在天津。
  • 「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舉行 聚焦...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視頻研討會12月19日舉行,主會場設在天津。來自國內有關人權研究機構的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中國人權理論、人權表達、人權道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加快構建我國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儘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為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要求,本報理論部近日舉辦「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專家研討會」。
  • 《2019-2020年度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藍皮書》
    《2019-2020年度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藍皮書》 2020-12-23 0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綜述: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0日電綜述: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陳俊俠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人們對人權這一概念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回顧今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疫情有關的人權問題發出的理性之聲,國際社會不但看到了中國在多項人權領域的巨大成就,也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權觀念和主張背後「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強支撐。
  • 迎接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系列人權學術活動在廣東財經大學舉辦
    為了慶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與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12月10日以來廣東財經大學人權研究院連續三天舉辦了「工商業與人權論壇籌備會議」、人權學術講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基本權利的法治保障研究」學術研討會等系列人權學術活動,在學界產生了積極影響。12月11日,由廣東財經大學人權研究院與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工商業與人權論壇籌備會議」在佛山召開。
  • 什麼叫真正的人權?看看跨年夜的紐約時代廣場和武漢,你就懂了
    人權,不是虛飄的政治概念,不是煽惑作秀的話語,必須要在事兒上見,在行動中見。中國人對人權的守護,不是要做給誰看證明給誰看,而是一步步按自己的方式辦好自己的事,用不懈奮鬥和切實發展續寫人權事業的新篇,也必將讓中國人的幸福更加實實在在、觸手可及。
  • 美大使館人權日發微博,華春瑩:網友的話要聽
    大家都看到面對疫情,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護佑每一個生命,細心呵護每一個人的健康,捍衛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我昨天也講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已經將促進和保護人權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權利。
  • 外交部:美方讓世人看到什麼是教科書般的虛偽人權
    大家都看到,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護佑每一個生命,細心呵護每一個健康,捍衛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已經將促進和保護人權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權利。
  • 喬治·索羅斯控制著歐盟人權法院
    這篇文章基於斯特拉斯堡的歐洲法律與司法中心(ECLJ)一份題為《Les ONG et Les juges de la CEDH, 2009-2019》的報告。兩個月後,歐洲人權理事會通過自己的行動,證實並加強了索羅斯對最高法院的影響力。
  • 華春瑩:美國讓世人看到了什麼是教科書般的虛偽人權
    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與以前人權日最大不同是,當前全世界正在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生命權正成為最大的人權。美國當前疫情形勢發展令人震驚,12月9日單日死亡人數超過了9·11事件的遇難人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注意到美國駐華大使館卻在微博上號召中國人「大膽說、站出來」,鼓動「和平抗議」。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 ...大使王愚在阿媒體發表文章《關於新疆人權問題的真相》(中英文)
    中文原文如下: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別有用心的美西方人士無端指責中國新疆人權狀況,散播了很多謊言和謬論,其中8個常見謬論對包括阿富汗在內的國際社會民眾產生了誤導。我願在此澄清事實,闡述背後的真相。謬論一:新疆教培中心是「集中營」,關押了超過100萬維吾爾族人。
  • 以「鴕鳥政策」應對疫情,所謂「美式人權」何在?
    報告把伊朗、中國、委內瑞拉和古巴單列為「應對其民眾人權遭到剝奪,人道主義危機、暴力衝突和恐怖主義」「負責」的「另類」,指責中國政府「任意或非法剝奪生命」,並就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橫加罪名。眾所周知,此類報告臭名昭著,卻每年照發不誤、了無新義,本不值一駁。但今年發布之日,正值國際和中國抗疫形勢嚴峻之時,中國正在戰鬥,美國背後捅刀,頗有落井下石之嫌,自當嚴肅對待,有話要說。
  • 華春瑩:美方讓世人看到什麼是教科書般的虛偽人權
    大家都看到,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護佑每一個生命,細心呵護每一個健康,捍衛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已經將促進和保護人權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協調地增進全體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權利。
  • 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全文如下: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達拉斯晨報》網站2019年12月6日報導,美國聯邦、州和地方執法部門僅在德克薩斯州就設有8個秘密監視中心,共享情報監控社交媒體和其他在線論壇。早在10年前這些監控中心上線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就對其侵犯公民隱私發出警告,稱其權限模糊、過度保密,使得「建立一個全面監控社會」的威脅變成現實。
  • 《中國影視藍皮書》發布「2019年度中國十大影響力影視劇」榜單
    《中國影視藍皮書》發布「2019年中國電影、電視劇年度十大影響力榜單」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吳屹桉)1月10日,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中國影視藍皮書2019年度十大影響力電影分別是(按第三輪專家票選票數排序):《哪吒之魔童降世》(50票)、《流浪地球》(50票)、《少年的你》(48票)、《我和我的祖國》(48票)、《地久天長》(40票)、《中國機長》(34票)、《南方車站的聚會》(33票)、《撞死了一隻羊》(28票)、《誤殺》(27票)、《攀登者》(23票)。
  • 中方:美國自身人權狀況罄竹難書,沒有資格指責別國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言人就美國常駐代表有關言論發表談話中新社聯合國12月15日電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言人14日就美國常駐代表有關言論發表談話指出,12月14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對中方人權狀況進行無端攻擊
  • 孔帆:法國新反恐法:要人權還是要安全?
    這不,法國總統馬克龍10月31日前往法國東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先參加歐洲理事會,然後去歐洲人權法院發表演講,為備受爭議的反恐法辯護。 大家注意到了吧,馬克龍還要爭取歐洲人權法院的支持。雖然最新民調顯示,有57%的法國民眾支持這一法律的通過,但是,推動該法的馬克龍,還是因此受到了法國政界、人權組織的批評。
  • 外交部:美方讓世人看到了什麼是教科書般的虛偽人權
    大家都看到,面對疫情,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護佑每一個生命,悉心呵護每個人的健康,捍衛每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已經將促進和保護人權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