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故事#
1990年,張曼玉與爾冬陞正式分手。
分手當晚,爾冬陞跑去同母異父的哥哥姜大衛的片場,等待他下戲。那一晚,姜大衛的戲拍到凌晨3點,爾冬陞就在戲棚外等到凌晨3點。
姜大衛後來回憶:「見到他時我都驚呆了,他直愣愣地看著地板,等了我足足7個小時。」
那天 ,兄弟兩人一同喝酒到凌晨5點,分別時,站在空蕩的香港街頭,爾冬陞對姜大衛說了一句:「哥,謝謝你。」
那一年,爾冬陞33歲,張曼玉26歲。
賈樟柯至今都記得與張曼玉的一次偶遇。
那是2003年的法國巴黎,他在蓬皮杜中心旁的MK2電影院看電影,電影播完,他獨自坐在影院旁邊的咖啡館,讀著報紙消磨下午。
在某個抬頭的瞬間,賈樟柯看到一輛飛速駛過的自行車,車上的人像極了張曼玉。
後來,賈樟柯在文章中寫:「她不知從哪裡來,瞬間之後又消失在樓群裡。」
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賈樟柯一直不能確定那時看到的人是不是張曼玉,直到回國後,在一本雜誌上,他讀到一位住在巴黎的女記者寫的一篇文章。
她寫到在蓬皮杜偶遇素顏的張曼玉,騎著自行車在人群中自由穿行。看完文章,賈樟柯終於確定,自己那天沒有看錯。
彼時,是張曼玉與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離婚的第二年,也是張曼玉出道的第20年。
從這一年開始,張曼玉再也沒主演過電影。
1983年,一副巨型海報被掛在香港尖沙咀東部的商場外牆上,照片上的女孩臉有些肉,有一顆虎牙,黑直的頭髮長到腰間。那是19歲的張曼玉。10個月前,她還只是一名在香港連卡佛商場童裝部工作的普通員工,休息時,偶爾會去拍拍模特照,當做兼職。改變這一切的,是1983年的香港小姐選拔。在那一年的選拔中,張曼玉一舉拿下了「香港小姐亞軍」以及「最上鏡小姐獎」。自此之後,張曼玉順利籤約香港無線電臺,正式踏入娛樂圈。
獲得香港小姐亞軍的張曼玉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女孩能夠拒絕港姐帶來的光環,張曼玉也不例外。6年後,當她在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中提起這段經歷時,她半開玩笑半坦率地說:「就是因為貪慕虛榮才進入娛樂圈呀。」
成為港姐第二年,張曼玉出現在王晶導演的電影《青蛙王子》中,鏡頭下的張曼玉尚未褪去嬰兒肥,黑長的頭髮垂在身後,一顰一笑之間滿是嬌憨。就連一向以毒舌著稱的王晶,都在自傳中評價張曼玉:「一張白紙,毫無心機,性格比外形更可愛。」
電影《青蛙王子》中的張曼玉
《青蛙王子》之後,張曼玉又搭檔剛出道不久的張國榮出演了電影《緣份》,憑藉這部電影,張曼玉獲得了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有前途新人獎」。非科班出身,出道一年就能擔任電影主演並獲得香港金像獎,縱使在香港娛樂圈最黃金的那幾年,張曼玉也可謂是「出道即巔峰」。
電影《緣份》中的張曼玉與張國榮
在那個時期,張曼玉的演技與經歷,讓她在角色選擇上存在很大限制,她所扮演的大多數角色,都是一些年輕貌美的女性。褒獎與質疑聲一齊湧來。有人認為她空有美貌,毫無演技,更是有影評人尖銳評價張曼玉:「美則美矣,毫無靈魂,她就好像一隻在屏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1984年,香港導演楊凡買下亦舒的暢銷小說《玫瑰的故事》,計劃將其翻拍成電影。選角之前,楊凡特意前去諮詢亦舒,在她心中誰最適合出演書中女主角「玫瑰」一角。幾乎沒有片刻思考,亦舒就說出了張曼玉的名字:「她一出場那雙美腿就能『殺』死人,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在亦舒的極力推薦下,張曼玉成功拿下了「玫瑰」一角,而與她搭檔的,則是周潤發。彼時,很多人對於張曼玉能否飾演好「玫瑰」一角充滿質疑,畢竟如果用「青春嬌憨」來形容張曼玉的話,那麼「玫瑰」就是她的對立面——「成熟知性」。面對質疑,她選擇用鏡頭下的「玫瑰」來回應。出現在《玫瑰的故事》中的張曼玉剪短了頭髮,磨掉了標誌性的兔牙,減掉了嬰兒肥,搖身一變,成為了亦舒筆下的「玫瑰」。在當時,《玫瑰的故事》不僅打破了香港文藝片的票房紀錄,同時也讓張曼玉對於「表演」兩字背後的涵義,多了一層理解。
電影《玫瑰的故事》中的張曼玉與周潤發
如果說,《玫瑰的故事》是張曼玉演藝生涯中的重要片段,那麼電影《旺角卡門》則可以被稱為是她演藝之路的轉折點。在電影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張曼玉遇上王家衛,是電影圈最美的相逢。」
一方面,張曼玉在王家衛的鏡頭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他編織已久的故事,另一方面,王家衛也讓張曼玉明白了:「何為演員」。
1987年,彼時還是編劇的王家衛轉型成為導演,他寫下一則發生在香港九龍區的故事,取名《旺角卡門》,請來劉德華、張曼玉與張學友共同出演。而之所以選擇張曼玉,是因為看中了她在《玫瑰的故事》中的表演。
拍攝電影《旺角卡門》時期的張曼玉(右一)王家衛(右三)劉德華(左二)
在拍攝中,王家衛不斷引導張曼玉,努力將自己與角色融合在一起:
「不是扮演,而是共存。」
張曼玉說:「在王家衛之前,演員對我而言只意味著做反應,毫無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樣哭、蹦蹦跳跳。
而拍《旺角卡門》時,我要尋找感情的深入點。從這開始,我就開竅了。我也決定將拍電影作為自己的事業。」
電影《旺角卡門》中的劉德華與張曼玉
憑藉電影《旺角卡門》,張曼玉第一次被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演。電影中,她扮演的阿娥,藏起了一支水杯。現實中,24歲的張曼玉,也慢慢將「花瓶」這個稱呼,埋在了過去。
對於張曼玉而言,除去演戲,戀愛在她的人生板塊中,也佔據了十分重要的比例。
曾經,在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中,當被主持人倪匡問及為何要戀愛時,張曼玉一臉誠懇地看著鏡頭說:「沒有戀愛談,就很苦悶。」那是1989年,也是張曼玉與導演爾冬陞戀愛的第二年,
1987年,張曼玉與爾冬陞的戀情浮出水面。彼時,是爾冬陞由演員轉型成為導演的第二年——1986年,爾冬陞推出自己指導的第一部電影《癲佬正傳》。憑藉這部電影,他被提名「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首戰告捷。
年輕時期的爾冬陞(左一)
一次,正值張曼玉與爾冬陞休假,張學友和陳自強(成龍的經紀人)便張羅著,給兩人安排了一次相親。實際上,這並不是兩人第一次見面,早在1983年,張曼玉參選香港小姐時,爾冬陞便在臺下以評委的身份見過她。
在評選階段,爾冬陞對於張曼玉奪得港姐亞軍投出反對票,理由十分簡單:「這麼醜的女孩沒有理由得獎」。那時的他大概未曾想到,後來,這個「醜女孩」竟會成為自己的女朋友。
張曼玉與爾冬陞
那次「相親」後,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張曼玉與爾冬陞都沒有任何聯繫。後來,在一次朋友舉辦的聚會上,兩人再次見面。爾冬陞後來回憶:「當時,我是看到她笑了,才敢上前同她搭話的。」這次聚會後,兩人互相交換了電話號碼,開始在工作的間隙打起電話。
隨著電話時間越來越長,兩人也逐漸從朋友變為了戀人。戀愛中,爾冬陞還邀請張曼玉來參演了自己第二部電影《再見王老五》。在拍攝現場,以嚴格著稱的爾冬陞從不會顧及兩人的戀愛關係,一旦張曼玉的表演沒有到達自己的要求,他就會毫不客氣地訓斥張曼玉。
回頭看,這是兩人唯一一次合作,此次之後,兩人再無合作——戀愛時,是擔心影響感情,分手後,則是為了避免尷尬。
《再見王老五》中的張曼玉
張曼玉曾說,爾冬陞是自己見過最有才華的人:「他教會我許多事情,也帶著我感受生活。」1988年,張曼玉在與成龍拍攝《警察故事續集》時意外被鐵架砸傷,連縫17針,爾冬陞知道後每日去醫院,坐在旁邊給張曼玉端水送藥,陪她聊天。
張曼玉拍攝《警察故事2》受傷,爾冬陞陪床
兩個人還曾養過2隻狗,取名Chili和Noodle,那時爾冬陞在採訪中,還會稱這兩隻狗為自己與張曼玉的「女兒」。
張曼玉、爾冬陞以及他們的愛犬
甜蜜有時,摩擦亦有時。爾冬陞喜歡賽車,而張曼玉卻覺得過於危險,每次爾冬陞有比賽,她都在家中緊張得坐立難安。爾冬陞曾答應張曼玉,1989年在日本舉辦的「仙臺大賽」是他的告別賽,為此,張曼玉還特意前去比賽現場為男友助威,在後臺接受採訪時,她開心地對記者說:「小寶(爾冬陞的小名)比完這場比賽,就不會再賽車啦。」然而,爾冬陞食言了。「仙臺比賽」之後,他依然沒有捨得和自己心愛的賽車道告別。先告別的,是他和張曼玉的感情。
1990年,張曼玉與爾冬陞長達三年的感情劃上句號,關於分手原因,即使外界眾說紛紜,兩人都選擇閉口不談。畢竟,一段感情在終結之時,又豈是三言兩語可概括。唯一提及的時刻,是在兩人分手不久,張曼玉憑藉《阮玲玉》拿下柏林電影節影后。面對前來採訪的記者,「爾冬陞」三個字成為了繞不開的話題。對此,張曼玉只回復了一句話:「我和爾冬陞,只是一部文藝片。」
《阮玲玉》中的張曼玉
後來,爾冬陞成為了「拍誰誰火」的名導演,張曼玉成為了中國電影圈的「曼神」,但兩人的人生軌跡,再未有過重合。
2009年,爾冬陞罕見地在一次採訪中提起張曼玉,他說:
「我今年52歲,張曼玉我都快忘記了,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如果我和她生個孩子,已經20歲了,你說有多久?」
時間回到1989年,張曼玉勸爾冬陞不要再玩賽車:
——小寶,賽車太危險每次我都好怕你出事啊
——下次不玩了啦Maggie,下次一定。
然而,下次,是哪次?改天,是哪天?以後,是多久?
如今看,那是30年前的事情了。成就一段感情, 需要長久的陪伴;結束一段感情,只需要一個瞬間、數次謊言。
1993年,憑藉人物傳記電影《阮玲玉》,張曼玉拿下自己第二座金像獎影后。
站在臺上,她說:「拿幾次獎總會學會一些道理,比如事後總有人說:『不應該她拿』,以前我會介意,但現在我學會:獎在我手裡,你們說什麼我不理。」
這一年,張曼玉29歲了。
似乎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張曼玉開始不太在乎外界對她的評價,也逐漸將更多真實的自己,呈現在大眾面前。
有次張艾嘉的兒子滿月,邀請張曼玉出席。酒席還沒開始,張曼玉就已經喝得微醺,坐在椅子上,她對著不遠處的同伴大喊:「你給我過來!」
這一幕,剛好被導演徐克看到,彼時他正在籌拍電影《新龍門客棧》,主演幾經更換,「金鑲玉」一角始終沒有遇到合適人選。
看到張曼玉的那一刻,他當即決定邀請她飾演電影中的「金鑲玉」一角。在此之前,張曼玉並未演過武俠電影,面對邀約,她反問徐克:「我行嗎?」
徐克說:「就像你喝醉時那樣就好。」
最終,在甘肅的沙漠裡,張曼玉成功將那個風情萬種的黑店老闆娘——「金鑲玉」塑造出來,就連在與林青霞的對手戲中,她的氣韻與美貌也不減分毫。
電影《新龍門客棧》中的張曼玉
導演李安曾這樣評價張曼玉與林青霞的對手戲:
「任何人站在林青霞身邊,都很容易光彩全無,她們身上都缺乏青霞那種無人能擋的巨星光彩和王者風範,但惟獨張曼玉是個例外。」
張曼玉、梁家輝、林青霞
《新龍門客棧後》,徐克又再次邀請張曼玉出演電影《青蛇》,電影中,張曼玉塑造的小青,至今都是香港電影史上,最具個人風格的角色之一。
回頭看來,當人們聊起張曼玉的演藝生涯時,總繞不開兩個形容詞:「老天賞飯吃」與「時代的加持」。
然而,在這背後,常被忽視的是她的努力與堅持。
扮演「法海」的趙文卓後來在採訪中,聊到《青蛇》拍攝時的故事,他說:
「有一場戲當時是在水中拍攝的,拍攝過程持續了一整夜,到最後張曼玉嘴巴都凍紫了,但是狀態一點都沒變。」
那時趙文卓剛從大陸來到香港不久,張曼玉的敬業,讓他第一次對「專業演員」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
電影《青蛇》中的張曼玉與王祖賢
從怪才徐克的電影走出後,張曼玉又走入了陳可辛的愛情片中。
1996年,張曼玉與黎明主演的《甜蜜蜜》上映,至今,這部電影都被視為華語最佳愛情影片之一。
電影中,黎明扮演的黎小軍騎著自行車,後座載著張曼玉扮演的李翹,在香港的街頭穿行,背景音樂響起鄧麗君的《甜蜜蜜》。
那一幕,似乎成為了逐漸落寞的香港電影,最後的餘暉。
電影《甜蜜蜜》中的張曼玉與黎明
《甜蜜蜜》之後,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找到張曼玉,邀請她出演電影《迷離劫》。
張曼玉喜歡法國,於是沒有考慮太多,就接下了這部電影。
電影主要取景地設在巴黎,張曼玉不會法語,每次遇到溝通不暢時,導演阿薩亞斯就會擔當起她的翻譯員。來去之間,兩人相戀了。並且在戀愛一年後,正式在法國巴黎登記結婚。這一年,張曼玉35歲。
張曼玉與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婚後第二年,王家衛找到張曼玉,邀請她出演《花樣年華》中「蘇麗珍」一角。
電影一拍就是15個月,其中有3個月,電影的取景地被設在了曼谷,而演員只有張曼玉與梁朝偉。
王家衛給兩人配備了保鏢,但一有空,張曼玉就會偷偷帶著梁朝偉,繞過保鏢去逛夜市。
電影《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與梁朝偉
憑藉電影《花樣年華》,張曼玉與梁朝偉分別在第20屆金像獎上拿下影帝影后。
在那年的央視春節晚會上,兩人還一同合唱了一首《花樣年華》,這是張曼玉唯一一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
那一年,張曼玉36歲,梁朝偉38歲。
《花樣年華》之後,張曼玉的丈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為她「量身製作」了電影《清潔》。
電影中,張曼玉基本不太化妝,連角色的衣服都是她的日常穿著。她打破了之前的形象,扮演了一位抽菸、喝酒還很喪的單親媽媽。
電影《清潔》中的張曼玉
憑藉這部電影,張曼玉拿下了中國第一座坎城影后獎盃。站在領獎臺上,她稱呼自己的丈夫為「前夫」,向他表示了感謝:
「是他拯救了我迷失的靈魂。他的成熟讓我著迷,他的一言一行對我有很大影響。」
「我和他在一起後才知道,原來愛一個人是這麼的開心和舒服,沒有激情和佔有,生活一樣充滿驚喜。」
彼時,是張曼玉與「前夫」阿薩亞斯離婚的第三年——早在《清潔》拍攝的過程中,兩人就在拍攝現場籤署了離婚協議書。
籤完之後,繼續拍戲。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憑藉《清潔》獲得坎城影后的張曼玉
《清潔》過後,除了2010年在電影《全城熱戀》中客串過一位壽司店客人,至今,張曼玉已經有15年沒有再拍過電影了。
在採訪中,有記者問張曼玉為何不再拍電影,她回答:
「過去拍電影的時候,覺得世界特別小,後來這幾年,才發現世界那麼大,值得體驗的事情太多了。」
「我沒有特意不去拍電影,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一年又一年,時間飛快就過去了。」
張曼玉很擅長在人生中做選擇題。
曾經在一次採訪中,有人問她:「你的人生夢想什麼?」她回答:「我想做一名理髮師。」
「那如果在唱歌、跳舞和演戲中選一樣呢?」
張曼玉說:「我選擇唱歌。」
息影的日子裡,張曼玉玩起了音樂,她花很長時間與做音樂的朋友們待在一起,一起寫歌、錄歌。
張曼玉說自己並不知道歌曲錄完了要做什麼,相比擁有一張專輯,她更享受的是錄製過程。
她身邊的大多數朋友以為她只是去體驗,但是張曼玉卻一轉眼,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籤約了摩登天空——國內最大規模的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
2014年5月,張曼玉頂著爆炸頭,穿著一身黑裙子,出現在上海草莓音樂節現場,以歌手的身份演唱了一首《甜蜜蜜》。
結果一開口,張曼玉就因為其嘶啞低沉的煙燻嗓音,加之偶爾找不到曲調的唱功,被推上了微博熱搜。
一時之間,「50歲張曼玉唱功太差」霸佔了各大媒體頭條。有媒體嘲諷她:「太跑調,太緊張,嗓音像破鑼。」誰也沒想到,消失許久的影后,會以這樣的方式,回歸大眾視線。2天後,張曼玉再次出現在北京草莓音樂節,站在舞臺上,她說:
「我從小就有個夢想就是要唱歌,我演電影演了20次還被說成花瓶,唱歌請給我20次機會。」
「澄清一個事情,我今天是49歲7個月零3天,不是五十多歲。」
張曼玉曾經說,不想讓大家覺得張曼玉始終只是一個樣子,沒有感情、渴望、失敗,只是完美地走來走去:
「我希望擁有粗糙但強大的力量,勝過虛偽的美麗。」
近些年,張曼玉不斷地嘗試新事物,她開始學習剪片子,常常在好友的剪輯室裡一待就是一天。
她不再需要髮型師與化妝師,出席活動時,她的妝發都由自己搞定。
她花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北京,每天乘坐地鐵出行,她說不希望等到80歲時,再感嘆自己沒有坐過地鐵。
偶爾,媒體也會對她的生活有大小揣測,但她從不太在意。
畢竟,這是張曼玉自己人生的選擇題,而她,永遠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
當今年的秋天來臨時,張曼玉就57歲了。那個屬於她的黃金時代,似乎正在逐漸褪去,但是她曾經塑造的角色,卻依舊斑斕而鮮活。
張曼玉說,自己從未放棄過演戲,仍然一有空就會翻翻劇本。
或許,有一天她會再次出現在大熒幕上,那時,我們可以對她說一聲:
「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