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020-12-16 新民晚報

人們常用某種方式定義自己的好,無形之中,就把與己不同定義為惡,還執著地規勸對方。

有一天一時手癢,折了兩枝花。我們家大寶冷不丁在旁說:「你不是教過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你也算不得什麼美人,那更加不能折了!」我簡直無語凝噎,敢情前幾年教的詩,這臭小子早不知忘哪去了,獨獨記得這兩句,應時應景來慪他老娘!

我教他的那首詩是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當時我給他解釋為: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的美人攀折呢!記得當時給他讀詩講解時,他並沒怎麼認真聽。常常覺得我們家大寶嚴重不著調不靠譜,他的靈魂似乎運行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我要跟他說話,不是跨過千山萬水的距離,而是要突破二次元!他偶爾靠譜一下,真的嚇我一大跳。

話說回這首詩,我們知道,皇帝和朝臣很多時候是相愛相殺的關係。開元後期,唐玄宗開始沉溺聲色,處理朝政隨心所欲。這個時候,一般就會有臣子出來諫言。

張九齡就在這時寫了一部《千秋金鏡錄》,專門論述前代治亂興亡的歷史教訓,作為生日禮物進獻給玄宗,規勸玄宗勵精圖治。這事徹底惹毛了唐玄宗,這種時候總不缺小人煽風點火,張九齡就被玄宗打地鼠般打壓下去,貶為荊州長史。

遭貶後,他作了《感遇十二首》,運用比興手法,表現其堅貞清高的品德,抒發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此篇為第一首。

詩一起始,用春蘭秋桂兩種高雅的植物來比喻詩人高志美德。用對偶句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蘭用葳蕤,桂用皎潔,突現蘭草迎春勃發,無限生機。桂花黃嫩,與碧草相映,令人感覺皎潔明淨,凸顯秋桂清雅的特徵。

詩的前四句說蘭、桂這些「草木君子」只需逢時,就會盎然有生機。蘭葉經春風吹拂,繁茂葳蕤;桂花在明月輝映下,更顯皎潔清雅。說明時勢造英雄,英雄壯時勢,用現在的話是遇上了風口。時遇很重要,一方面抒發了自己的鬱郁不得志,一方面流露了對重新「遇時」的渴望。

詩的後四句說春蘭秋桂自發的芳香博得山林隱士的喜愛,實際上,蘭、桂散發芳香並非有意外求人知,而是純粹出於本性。「何求」二字用得果截有力,表現出詩人不肯刻意贏得美名,志趣清高。

蠻可惜的,這個好人並未得到好下場。究其根本,我覺得因為人們常用某種方式定義自己的好,無形之中,就把對方定義為惡人,還執著地規勸他「別做壞事」……哎呀,我要反省一下怎麼教育孩子,捧著一顆「我是為你好」的拳拳熱心,就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就一定會接受嗎?處理不當,可能孩子不接受,自己很受傷。(陳志豔)

相關焦點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中的「美人」究竟指的是誰?
    中國文壇浩如煙海、眾星璀璨,從古至今,從不乏懷才不遇、恬淡超脫的文人巨匠,"嶺南第一人"張九齡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他的「草森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仍是千古絕唱,那麼詩中的「美人」究竟什麼意思呢?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廣東韶關人,著名詩人,一代名相。
  • 當你不被他人理解欣賞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其一》草木(散發芬芳)是自己的本性,不是為了得到「美人」的攀折。「草木」指的是自己,而「美人」則指的是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保持自己的本性,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你是為自己而活,打不倒你的必將使你強大本詩的作者是張九齡,唐朝一代名相,因為皇帝信任奸臣、聽信讒言,於是他就從宰相到貶為荊州刺史。張九齡並沒有屈服,為表不滿作了《感遇》組詩共十二首,這是第一首。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研自己的墨,寫自己的字
    路漫漫草萋萋原創文章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欲睡還醒時朦朧著卻讀出了另一種感覺:這分明是一株在寂寂無人處靜靜的開放著,青蔥著,微風來時,便輕輕搖曳的一花或一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路漫漫兮有草萋萋——我本以為我的文字還是保持著初心,能還我以本心的。
  • 張九齡《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公園標語竟是宰相名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者】張九齡(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代著名政治家、詩人。武后神功元年(69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713)升任右拾遣。後歷任司勳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
  • 草木有本心
    忽然,看到一個破瓷盆裡有一團新綠,那麼水靈、那麼鮮亮。原來是寶石花,層層疊疊的葉片,肥厚多汁,呈花瓣狀向四面展開。我想起,這是從鄰居老伯家隨手摺了一個葉片來插在瓷盆裡的,沒想到簡簡單單一插就活了。看著眼前這一簇新綠,我眼底泛起了柔波。寶石花從一片單薄的小葉子日日夜夜長到現在,我竟然都沒有注意到,更不要說給它澆一次水、松一下板結的泥土、曬一日溫暖的陽光了。
  • 書香有線丨草木無心,人間有情——讀汪曾祺《人間草木》有感
    而這片草木邊上的人間,無論是飄零或是惆悵,平淡還是悲苦,在汪先生的筆下,總都不乏一種通透——花開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眾生有情。淡而有味的字裡行間,隨處可見他潑灑的澄澈本心。草木無情,但他飽含深情,旁及人事。張九齡在詩中寫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花草樹木,歷來有人去描寫,如屈原,其《離騷》寫了多少草木啊,諸如江離、闢芷、秋蘭、蘭蕙、留夷、揭車、杜衡、芳芷等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各種草木花果,本來只是純淨的「物」,但在文人筆下,開始化為精神、夢想和美。
  • 錦衣之下:一首唐詩引翟蘭葉出場,其中有何寓意?這個女人不簡單
    譚松韻飾演的袁今夏古靈精怪,有點兒小財迷,真是可愛到爆。除此之外,配角也是一個比一個優秀。劇中甜甜的片段很多,但前面有多甜,後面便有多虐,陸大人的「眼技」,還有今夏的哭戲,真的特別有代入感,讓人分分鐘淪陷,入了《錦衣之下》的坑,二刷甚至三刷,無法自拔。
  • 為什麼我們的隱居夢都和草木有關?一起探尋古詩詞中的草木之美
    臺灣作家三毛也曾寫過這樣一首詩:「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一、若有來生,願為草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遠離紅塵的喧囂,寂然開落,一生只為悅己,不為悅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對理想生活的想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其中肯定有一項,與回歸自然有關,與草木有關。
  • 草木本心,永久知己
    她所說的乾淨,不是表面上的,而是一種淡定的清潤之氣,是不被歲月風塵浸染的乾淨,就像山野裡茂盛的草木一般,任是無言也動人。決定去「俏花匠」是周末。朋友慧慧要去俏花匠攝影,薔薇想去栽花,我想去看花,三人成行。      姍姍正在陽光房裡種花。眾多叫不上名兒的花材簇擁著她,繫著圍裙的她像花仙子一樣明妍潤澤,看見我們進來,笑了。
  • 草木之心雨霧緞面唇釉 釉色千彩,美人千面
    草木之心,一個探索美與自然天性、不因循守舊的國貨品牌,在經歷了十年的風雨沉澱後,終於迎來了全面升級。這款唇釉跨界造型,大膽創新,多一分就繁縟,少一分就寡淡,取江南微雨朦朧時,美人玉面初現為靈感,設計以鏤花勾勒,細膩宋金色鏤空浮雕花蔓,山水隱其間,特殊紅色料體作視窗點睛,金屬壓尖,瓶體萼綠色澤雨霧質感,營造了一幅具有層次感的美人意蘊圖,「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