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又名角菜、赤根菜。原產近東平原,適應性廣,春、夏、秋均能栽培。耐寒性強,越冬時外葉損失較少,返青早,是早春露地收穫最早的品種之一,供應期長,產量高。
一、生育特點
(一)形態特徵 菠菜主根粗大,色紅,側根不發達,不適移植。根群分布在20~ 30cm的土層中。營養生長期葉片簇生於短縮的莖盤上,抽薹後在莖上著生小葉,幼嫩時也可食用。花為單性花,一般雌雄異株,少數為雌雄同株。果實外有刺或無刺,外皮革質化,水分和空氣不易透人,故發芽較慢。
菠菜植株的性別一般有4種:
1.絕對雄株 植株較矮,基生葉較小,為低產株型。花莖上僅生雄花,抽薹較早,採種時應及早拔除。有刺菠菜的絕對雄株較多。
2.營養雄株植株高大,基生葉較絕對雄株大。雄花簇生於莖葉的葉腋中,供應期長,為高產株型。花期較長,並與雌株:的花期相近,對授粉有利,採種時應適當加以保留。無刺種菠菜營養雄株多。
3.雌株植株高大,生長旺盛,莖生葉及基生葉均較發達,睢花著生於莖生葉葉腋中,抽薹較雄株晚。
4.雌雄同株同一植株 上具有雌花和雄花。莖生葉和基生葉均發達。抽墓晚,花期與雌株相近。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菠菜屬耐寒蔬菜,適於涼爽氣候下生長。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4℃,最適溫度為15~20℃;營養生長最適溫20℃左右,25℃以上,葉面積增長緩慢,生長不良。幼苗抗寒力強,2~3片真葉可忍耐-6℃低溫,4~6片真葉能耐短期-30℃的低溫。需大量水分,在土壤溼度70%~ 80%,空氣相對溼度80%一90%時生長最旺盛。如水分不足,生長緩慢、葉片小、色黃、葉組織纖維增多而粗硬,品質差,易得病,特別在高溫長日照季節,易提早抽薹,降低產量和商品性。菠菜較耐弱光。
菠菜對土壤的適應性廣,但以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為最好。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7,耐微鹼,不耐酸;土壤pH值5.5以下時,生長緩慢,嚴重時葉尖及葉緣呈黃色,根變褐色,停止生長甚至枯死。菠菜施肥以速效氮為主,配合磷鉀肥。
二、類型和品種
菠菜根據葉形或種子有無刺分為有刺種(尖葉)和無刺種(圓葉)兩種。尖葉菠菜成熟較早,越冬栽培易抽薹,產量高,葉肉薄,適宜秋播栽培;無刺種成熟晚,不易抽薹,葉大而厚,品質好,宜於晚秋或春季栽培。
主要優良品種有:越冬栽培的有黑龍江雙城尖葉,青島菠菜,華中農業大學的華菠1號(也可春播),北京的菠雜9號(保護地越冬),菠雜10號(越冬春早熟)等,北方春秋兩季種植的內菠1號,山西文水縣的越冬和春秋露地栽培的79-2317和79-3329。夏秋栽培的有圓大葉、廣東圓菠菜等,早秋栽培的紹興菠菜等。
三、栽培季節與栽培技術
(一)栽培季節除炎夏外,菠菜可在各季露地栽培,以秋播越冬栽培最普遍,產量高,品質好。在適宜播種季節可利用不同品種排開播種,延長供應期。春菠菜2-4月種子處理後播種,
播後30~50d,約在4-5月採收;早秋7月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播後30~40d可分批採收;秋季在9月中、下旬,10月下旬甚至11月上旬播,採收期可在11月下旬至4月上旬。
(二)栽培技術
1.整地施基肥 菜種植密度大,生長快,前茬收穫後,及時深耕細耙,施足腐熟有機肥。每667m2施3000~4000kg。
2.直播菠菜主根發達,多撒播或闊幅條播。菠菜種子外部包有革質果皮,是木栓化的厚壁組織,透水透氣性差。幹種子播種發芽率低、出苗慢,常用催芽播種。可用機械方法磨破種子外殼,再用涼水浸種12~24h,撈出置於15~20℃溫度下催芽,上蓋溼毛巾、溼麻袋保溼,經4~5d,大部分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播種量據播種期、播種方式和採收方法等而異,播種時溫度高、撒播、多次採收的用種量大,溫度低、條播、一次採收的則小。早秋播種每667m2 8~10kg左右,9月上旬5kg,10月或春播3.5~4kg。早秋播種時氣溫高,宜播前澆足底水,播後用草覆蓋,保持土壤溼潤,以利出土。也可搭棚用遮陽網遮蔭。
3.田間管理秋菠菜前期氣溫高,追肥可結合灌溉進行,用20%的糞肥或尿素,薄肥勤施,後期氣溫下降,糞肥濃度可增加至40%,次數減少。越冬菠菜冬季少施氮肥或不施。在春暖前施足肥料,以加速營養生長,避免早期抽薹。
分次採收的,在每次採收後追肥1次。立冬至冬至,澆封凍水,春天解凍後結合施肥澆返青水,澆水以短時間內完全滲下為好。此外各季菠菜都應及時除去雜草,特別在生長初期,以免雜草生長過盛而影響菠菜生長。
越冬菠菜常採用保護設施,以促進生長,提早上市。在採收前15d左右,用15mg/kg的赤黴素噴灑植株,結合追肥可提早成熟,提高產量。赤黴素的濃度隨氣溫而變化,氣溫高,濃度可低些,氣溫低則應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