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大明:2020年美國大選中的2024政治

2021-01-14 騰訊網

關於美國大選,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一場選舉的結束就是下場選舉的開始。在美國政治的現實中,雖然一場選舉的結果將決定未來兩至四年的政治態勢,為下一場選舉提供最為關鍵的政治環境,但民主、共和兩黨政治人物在一場選舉之後或執政、或蟄伏一段時間,未必要馬上燃起戰火。一般而言,在總統大選兩年後舉行的中期選舉才可算是下場大選的前哨戰。不過,2016年川普闖入華盛頓政治內核之後,這種節奏感隨著其他很多東西被打破了。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職當天,川普就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交了繼續參選、謀求連任的文件,從而提前拉開了2020年的序幕。在2020年大選之後,川普又擺出一幅拒不認輸的架勢,甚至傳出在卸任前後直接宣布參加2024年大選的猜測。川普會與拜登展開更長時間段的「加時賽」,甚至把2020年戲劇性地直通2024年嗎?

2020年12月15日,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麥康奈爾祝賀拜登和哈裡斯分別當選美國正副總統,結束了他長期以來對美國大選結果的沉默。

「川普化」與川普無關?

格羅弗·克利夫蘭卸任總統後又重新當選的先例、拜登的高齡當選以及疫情作為突發因素在2020年大選中的關鍵作用,都在無形中催發著川普再整旗鼓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在2020年就宣布2024年的政治企圖,惟一切實的效果恐怕只是川普客觀上承認2020年的敗選結果。但這並非支持新總統合法性、公開為新總統背書的傳統方式,而是儘可能削弱新總統合法性的破壞性方式。也正是因為這種所謂的破壞性,如今心態複雜的共和黨建制派在選舉之後總體上樂見川普的不認輸,甚至還在制度框架允許的範圍內有意助長川普陣營發起針對選舉結果的各種挑戰,目的顯然是利用乃至消費翻盤無望的川普來攻擊拜登,為未來在國會發起對民主黨白宮的制衡和衝擊埋下伏筆。

就川普個人而言,以宣布2024年繼續戰鬥的特殊方式來作別白宮,至少可以最大化地保全面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續其政治影響力。試想,在其卸任之後,如果不得不面對諸多官司的話,作為總統參選人的川普也完全可以將這些司法指控操作為所謂「政治獵巫」,將司法困境轉化為政治鬥爭,從而名正言順地動員選民、製造輿論壓力,幫助自己涉險過關。

不過,只做過一屆總統的川普就算有權再次參選,共和黨會否再次提名他仍是不小的問題。雖然在川普敗選後,關於所謂「川普主義」或「川普化」的討論反而越發熱烈,但共和黨接受「川普化」並不意味著要繼續接受川普本尊。川普原本是「果」而非「因」,而其成為「果」之後旋即又成為自我強化的「因」。或者說,川普的離開會讓世界很快清楚認識到過去四年中發生的哪些事情是美國自身內外困頓所決定並被川普的個性所固化,哪些則是川普個性決定而被美國總統擴權趨勢所放大的。前者將是共和黨所接受的「川普化」,後者則可能與共和黨的未來選擇無關。

如果川普當真要參加2024年大選,就必須再次證明自己。從歷史上看,1928年被擊敗的赫伯特·胡佛也曾兩度嘗試參與黨內提名以期重返白宮,但共和黨再未給這位前總統任何機會。這就意味著,2021年1月5日即將揭曉的喬治亞州國會參議員選舉、1月中下旬舉行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改選、11月2日舉行的新澤西與維吉尼亞兩州州長選舉乃至2022年的中期選舉,都是川普會否以及能否扮演起超級助選員角色的關鍵舞臺。如果川普成功確保自己支持的人選勝出,並幫助共和黨斬獲更多席位和政治空間,他再次獲得2024年共和黨提名的概率就會上升。

即便川普做到了上述這一切,共和黨內部的協調也會相當艱難。面對目前仍擁有8800萬推特粉絲的川普,少壯派是否會甘願再等四年,是個問題。如果共和黨最終拒絕提名川普,他完全有能力也很有可能重演1912年老羅斯福作為第三黨總統候選人回歸舞臺的戲碼,那樣的話他將極大地分散共和黨選票,反而會把民主黨留在白宮。

拜登的倒計時壓力

即便不是川普引發起關於2024年的種種猜想,拜登也不得不面對是否謀求第二任期的重大決策。78歲高齡的新當選總統,在82歲時謀連任的難度可想而知。拜登如果不謀求連任,就將成為1876年當選的拉瑟福德·海斯以來首位不主動謀求連任的一任總統。與海斯當選時選民票不足的窘況相比,拜登的勝出雖然也有疫情等突發因素,但畢竟贏得了刷新歷史紀錄的選民票規模,除非是身體狀況徹底無法允許,否則不謀求連任可能也缺少足夠的理由。

雖然在四年之後,拜登面對的局面未必輕鬆,極可能要面對新世代共和黨人的群體性挑戰。但畢竟要在2022年之後才會正式起跑,而且也不排除川普的「攪局」,所以即便2020年大選被認為是「拜登勝,民主黨未勝」的殘局,2024年對民主黨也是事在人為,未必慘澹。

但如果拜登提前宣布放棄2024年謀求連任,其作為總統能夠完全推進自身政策議程的時間窗口就將不可避免地遭遇選舉周期的巨大侵蝕。試想,如果拜登不參選,民主黨從2022年年底就會打響隱形初選卡位戰。屆時,無論是副總統哈裡斯還是其他什麼人參選,必將分散拜登所擁有的政治資源與關注度。換言之,拜登不得不在其這一任期開始兩年後就接受民主黨內在任總統與總統參選人「雙頭」共治的尷尬局面。因而,拜登至少要想辦法將自己的影響力保持到本屆任期最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拜登必須以各種方式在2024年民主黨初選中發揮所謂「造王者」的作用,而最好的方式其實還是自己參選。哪怕在第二任期內止步後讓哈裡斯接任,也將比讓哈裡斯在2024年嘗試參選所引發的政治與政策效果好一些。無論如何,拜登對於2024年的決定將給未來四年民主黨的政治議程帶來重大影響。

2024年意味著什麼

經歷了川普執政以及「川普化」的四年,美國政治再也回不到過去了。2020年大選的結果因為疫情等特殊因素沒有有效檢驗一些趨勢,反而增加了一些新的潛在可能性,這些都只能留給2024年去驗證。

無論什麼原因,2020年的結果已經給予了美國內外政策路線設定的新選擇。這個民主黨人提供的選擇能否被長期接受,將會在2024年看到最終結果。對共和黨人而言,2020年或許更像是一次提純與萃取。在2020年之前,外界觀察到的是共和黨的「川普化」。而在拜登任內,人們看到的可能會是「川普遺產」的「共和黨化」。由此,如果共和黨能在2024年回歸權力中心,將迎來更根本的「進化」。

如果共和黨人在2024年勝出,就將出現八年內三次政黨輪替的罕見情況。連續出現兩位分屬兩黨的只幹一任總統,是美國總統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情形。屆時,世界不僅要注意關注兩黨在一些問題上內外政策的延續性,更必須考慮美國在另一些問題上在如此之短時間內發生劇烈政策搖擺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作者簡介:刁大明,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文章來源:《世界知識》,2021年第1期

圖文編輯:翟悅

責任編輯:方柔尹、徐坤陽

相關焦點

  • [京報網]刁大明:「2020年是最糟一年」論調背後是基於失敗的哀嘆...
    最新一期美國《時代》周刊「語出驚人」,不但將2020年稱為「最糟糕的一年」,更直接將其封面設計為一個「抹去2020年」的畫面。按照封面主題文章中的表達,「美國歷史上有過更糟糕的年頭,世界歷史上當然也有過更糟糕的年頭,但現在活著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像今年這樣的場景」。這種表達背後的情緒,或許能反映出當前一些人的直觀感覺。
  • 2024年共和黨派誰出戰?蓬佩奧出現在名單內,而他仍令人生畏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近日,隨著川普團隊在多個州推動的質疑2020年美國大選計票程序和結果的司法程序紛紛被法院駁回,此前堅持拒絕承認拜登「勝利」的川普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不過,與此同時,川普團隊中的消息人士也對外透露出一個訊息:就算川普真的不得不面對自己在2020年大選中落敗的現實,這位總統也並不打算就此放棄自己的政治生涯,並且計劃在2024年再次參與到大選當中來。
  • 美國大選副總統辯論在即 彭斯、哈裡斯的交戰是否也會一地雞毛?
    刁大明:在9月29日總統候選人辯論的6個議題中,「經濟」、「醫改」以及「族裔」是長期談論的話題,「新冠肺炎疫情」、「郵寄投票」以及「最高法院大法官」則是新增加的話題。整體上來說,副總統候選人辯論不會改變大的方向,但是辯論具有不確定性,候選人臨場發揮的可能性較大。
  • 亞裔族群,是美國大選中的關鍵少數麼?
    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迎來了最後一個周末,過去的大選中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亞裔美國人,在2020大選激戰中能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嗎?其實,從亞裔普遍較為消極的投票率而言,恐怕亞裔族群在美國沒有那麼絕對性的影響力。
  • 臺媒:2024年臺灣「大選」,一群「政壇老臉」拼最後一搏
    由於人們壽命延長,政治領導人都企圖延長自己領導生涯。做生命的最後一搏。今年最典型的例子是現年78歲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縱橫政壇40餘年的他,做了8年歐巴馬的副總統,2016年民主黨初選敗給希拉蕊,可見他心裡有多麼不甘。
  • 侃爺放話2024年還會參選美國總統,自信當選機率「100%」!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了最後倒數階段,共和黨的候選人兼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的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兩人的民調結果似乎已經來到了死亡交叉點,讓選情越來越緊張,不到最後關頭還真無法預測最後結果。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文:科技水平世界最高的美國...
    很多人疑惑:現代化程度最高、科學技術發達的美國,反智主義何以如此盛行?「美國出現的反科學、反知識、反智傾向並非近期才有,在這個國家的歷史上是長期存在的;美國一些政客對科學的蔑視也不是從今年開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告訴記者。
  • 「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
    沸沸揚揚的2020年美國大選至今還時不時冒出一些「插曲」,似乎沒到真正塵埃落定那天,就尚存變數
  • 2020年美國大選什麼時間出結果?美國大選對美元的影響
    2020年11月3日,數百萬美國選民將參加總統選舉投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是指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美國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為選舉人團制度。根據現行的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4年,可以連任一屆。
  • 2024年GDP預測:美國逼近25萬億,日本超5萬億,中國呢?
    聯合國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下滑4%;「經合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4.2%。在全球經濟下滑趨勢的背景下,以美國、日本、歐盟等為代表的經濟體,其GDP也無可避免出現了下滑。疫情後全球經濟會怎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2024年多國經濟做出了最新預測,全球第一大經濟大國依舊會是美國。但是在這段時間,美國經濟增速肯定會放緩;中國仍然排名第二,中國GDP或有望更接近美國;日本也仍然會排名第三;印度GDP可能要超過德國。
  • 【實時直播】2020年美國大選投票直播(全程)
    現年77歲的喬·拜登在2016年放棄了競選機會,但他表示,川普對次年發生在維吉尼亞州種族抗議活動的反應,讓他決定重返政壇。雖然在黨內初選中落後,但這位前副總統最終成為民主黨推選的總統候選人。他表示自己是正派之人,會聽取科學家對新冠疫情的應對建議,恢復美國與海外盟友的關係,並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周二是選舉最後一天,已經投出的選票數量創下1億張的紀錄新高。此時正值第三波新冠疫情來襲,外國勢力再次幹涉大選的警報亮起,並且政治環境兩極化程度比2016年更甚。雙方陣營都警告稱,投票給對方會讓美國面臨崩潰風險。  。
  • 美國大選開票實時結果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7日,美國,美國2020年第59屆大選結果出爐,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獲得勝利,順利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  拜登,超270!
  • 【NASA計劃2024年送首位女性上月球】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宇航局...
    文 / TIER2020-09-23 12:02:42來源:FX168 【NASA計劃2024年送首位女性上月球】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9月21日公布了一項280億美元的計劃,預計在2024年將美國首位女性太空人和另一位男性太空人送上月球。
  • 美國大選:饒舌歌手「侃爺」暗示棄選 或改於2024年出戰
    美國知名歌手Kanye West於7月4日突然宣布參選美國總統,引來全球關注他是認真參選還是隨便一說,而7月15日他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發布了一則寫有「2024」的推文,被指暗示改在2024年總統選舉時才參選。
  • 《臺灣新聞臉》:鄭文燦的2024劇本
    從蔡英文開啟第二任期以來,民進黨內「後蔡英文時代」的接班議題就不湧現,當鄭文燦也開始在兩岸議題上「橫衝直撞」時,或許就意味著,他已經在2024接班蔡英文的路上,開啟了自己的政治劇本。
  • 誰將代表共和黨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妮基海莉篇
    作者 | 滕秋水、Lee Jung-sung不管川普總統在11月的選舉中是贏是輸,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爭都是公開的。但共和黨內的候選人之戰何時真正開始——以及競爭者將圍繞哪些領域展開競爭——將取決於2020年總統選舉的結果。
  • IMF最新預測出爐,2024年美國GDP達25萬億,日本5萬億,我國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於全球各大主要經濟體2024年的GDP做出了最新預測,其中美國、歐盟、日本將在今年出現負增長,明年迎來一定的經濟復甦,但是後期還要繼續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來判斷,而中國或將是唯一增長的大國。 2024年美國GDP總量將達到25萬億美元左右。那麼,未來4年美國真的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嗎?
  • 美國竟亂成了這樣
    事發後美國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兩成美國人對「攻佔國會山」是支持態度,45%的共和黨人對相關事件予以認可。不過,衝擊之後美國國會復會,確認拜登已經贏得美國大選。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暴力事件?我們第一時間聯繫了長期研究美國問題的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以下是他的分析。
  • 罕見天象:2017與2024「日食」路徑,在美國構成「十字架」奇象!
    更讓人吃驚的是,兩次日全食的中心時間點(2017/8/21與2024/4/8的中心時間點),正好是2020年美國大選的中選日子(2020年12月14號)。換句話說,今年美國大選正好處於兩次日食「十字」的正中心。
  • 侃爺美國大選獲好幾萬張選票!4年後還要參戰和川普對線?
    (圖源:the statesman)有消息說川普可以參選2024年大選。今年大選兩個候選人加起來都已經152了,等到四年後那不就變成了兩個平均80歲的老頭子較勁,重演2020的盛況。咋說呢,只能祝願這兩個人身體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