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甕安縣甕水街道辦事處茅坡社區汪家院組,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與當地的貴州萬眾康源家庭農場有限公司舉行了合作籤約儀式,為當地發展產業走上產學研合作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礎。據悉,此次是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在甕安的首次合作。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既然掌握了有效的科學理念,就要把它好好地用出來,為發展產業,讓企業帶動群眾致富創造更多的效益。而我們的研究範圍和萬眾康源公司的產業也比較契合,而他們倡導的『同農民共同致富,與顧客共享健康』的綠色原生態發展理念,我們也很認同,與他們合作對於我們來說是較好的選擇。」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小森說。
據了解,貴州萬眾康源家庭農場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倡導綠色生態發展,採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帶動覆蓋當地300多戶農戶,共同打造建立了1000畝高山青岡椴木生態靈仿野生種植基地、近1000畝生態藥用銀杏種植基地、1000畝生態天麻仿野生種植基地、500畝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年出欄100000林下散養靈芝雞、年出欄1000頭放養牛羊、年出欄500頭肉豬養殖基地和規模達200桶的深山生態蜜蜂養殖基地。
「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範圍涵蓋了生物活性物質研究、中藥與民族藥化學物質研究、新藥(候選藥物)研究、藥用植物資源研究、藥物製劑及質量標準研究、生物活性篩選與活性研究評價等方面,與貴州萬眾康源家庭農場有限公司產業的契合度很高,一方面自己可以有較好資源做研究,另一方面也能為公司提供平臺、技術、資源、人才等方面的幫助,此次籤約合作也是雙贏的結果。」 楊小森在籤約儀式上介紹。
楊小森說:將我們的科學技術與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將產品改良,把品牌做出來,打造產業發展品牌效益,實現更多經濟價值,讓合作的百姓看到了更好的效益,從而吸引更多當地群眾參與,使發展鏈和利益鏈有效結合,帶動老百姓發展越來越好。
「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為我們注入科學發展的理念,有了技術支撐,我們信心十足。下步將打算實行純天然生態循環種養殖模式,老百姓每家每戶養殖的牲畜與林下散養靈芝雞的糞便可以用來作為種植產業的肥料,然後又將種植產業的一些邊角料作為飼料餵養牲畜,實現生態循環的模式,提高產品質量,形成品牌化,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百姓。」貴州萬眾康源家庭農場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新富笑著說。
感知責任,合作共建。此次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與貴州萬眾康源家庭農場有限公司雙方的籤約合作,將會把當地的產業帶往更高品質、更綠色生態、更高層次的新階段,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助推產業品牌化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要實現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之路,現在有這樣良好的平臺進行技術支持,我們信心十足。」甕安縣發改局副局長、縣科技中心主任劉松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盧泰銘
編輯 張濤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