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長沙擴張,如何優雅「消費降級」

2021-01-17 湖南在線

國內「嚴選系」電商品牌紛紛跟風,做減法帶來新商機

無印良品一家門店,內有顧客駐足。無印良品在長沙布局突然提速,蘊藏新的商機。 (資料圖片)

消費不斷升級的判斷中,市場上一股關於「消費降級」的暗潮也在湧動——當然,商品需求趨於簡單與快捷的背後,並不真正意味著品質要求的降級。

6月15日,記者在國金街地下商業項目的品牌宣傳牆上看到,無印良品即將在五一商圈布局第二家門店。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三年來,該品牌在長沙快速擴張,從7年僅開一店到密集開出五家門店,背後是消費者對化繁為簡的渴望。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隨著「消費降級」需求逐漸凸顯,銷售與無印良品風格類似的商家也不斷湧現,從網易嚴選到蜜芽的出現均引發大量關注,為越來越講究消費品質的人提供新的消費選擇。

■記者 朱蓉 實習生 包昕儀 米怡靜 李洋

無印良品星城布局提速

無印良品在長沙加速攻城略地的背後,還只是該品牌在中國突然提速布局的縮影。品牌運營方「良品計劃」株式會社計劃日前表示,在未來四年以每年40家新店的速度,將無印良品店鋪數由目前的200家左右增加至360家。

隨著長沙大型購物中心的不斷增多,在進入中國市場7年後才選擇在悅方ID Mall落子的無印良品一改往日的謹慎,短短3年時間,相繼在長沙開出6家門店,包括金茂覽秀城、奧克斯廣場、梅溪新天地、i city美好生活中心、喜盈門·范城等新晉購物中心內均有涉及。

6月15日,記者在剛開通不久,尚未整體營業的五一商圈地鐵商業項目國金街品牌宣傳牆上看到,無印良品處於「開業裝修」狀態。這也意味著,該品牌即將在五一商圈再開一店,而這家店鋪的位置與其長沙首店相距不過500米。

事實上,進入長沙市場以來,無印良品受到了小資情懷、中產階級消費者的認同。同日,在該品牌悅方ID Mall店內,記者就發現,該品牌化妝用三角棉等多款產品均處於缺貨狀態。

「有新店開業時就會趁貨全時去囤幾包,因為很容易斷貨。」長沙白領張女士告訴記者,在該品牌梅溪新天地店開業時,40枚一包的三角棉一次性便購買了3大包。

而公開數據也顯示,截止到2月28日,四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錄得7.6%的大幅反彈,為2016年四個季度中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前三個季度其中國市場銷售可比增幅分別為4.7%、5.4%和0.8%。

嚴選系同步快速擴張

看到了網易嚴選的快速崛起,國內不少電商品牌也開始蠢蠢欲動。這其中,就包括了母嬰電商平臺蜜芽、美妝電商平臺聚美優品以及在電商這道坎上幾進幾出的騰訊。

於去年4月才露出廬山真面目的網易嚴選,正在成為千禧一代眼中「平價版」的無印良品。

6月16日,記者打開了網易嚴選的官方平臺,其首頁便大方顯示著「CK製造商」、「MUJI製造商」、「新秀麗製造商」等諸多大牌製造商的相關商品。有意思的是,這些產品的價格,僅為上述大牌類似產品的十分之一,最貴的也不過二分之一。如,一個新秀麗製造商生產的20寸鋁框行李箱售價不過349元,而新秀麗品牌商品國內專櫃售價則高達2000元。一件CK製造商生產的T恤售價不過49元,但CK品牌基礎款T恤售價卻達300元。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4月,網易嚴選上線時僅有數百個在售單品,而截至目前,該平臺在售商品就已突破2000大關。在今年2月發布的網易Q4財報中,網易嚴選等電商業務淨收入為24.75億元,成為網易繼遊戲之後的第二大營收大戶。

值得關注的是,網易嚴選自誕生之初所售商品便主打品質、簡單、品牌等概念,這與無印良品名譽會長松井忠三於5月4日到訪長沙時強調無印良品商品研發的初衷不謀而合,正是將商品不斷做減法,去掉非必需的部分,將同等品質下成本商品控制至最低的做法。

日前,蜜芽上線自有品牌「兔頭媽媽甄選」,通過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宣稱商品由國內工廠生產,採用和國際大牌相同的生產原料和工藝,售價卻僅為國際大牌的二分之一。而網際網路三大巨頭之一的騰訊,也默默地上線了自媒體電商平臺企鵝優品,雖然目前該平臺在售商品不多,但其尋找商品的理念強調「匠心」、「品味」,直指產品源頭的供應商挑選方式讓人不由自主地與網易嚴選進行聯想。

消費降級隱藏新一輪商機

隨著無印良品在國內市場上的大熱,隨著加入「嚴選大軍」的平臺越來越多,關於「消費降級」的探討與思考也愈演愈烈。

在過去,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水果、零售、生鮮等品類開始從大型超市中細分出來,以連鎖專營店的形式進行售賣;倉儲式超市、會員制銷售開始大規模布局等商業現象不斷出現,這被認為是消費升級的提現。

而現在,當以無印良品、網易嚴選為代表,主打優選概念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和走向大眾,正由於其商品相較於其他大牌更加簡單、趨於實質的特點,而被看做是市場上消費需求「降級」的表現。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其實是經濟新常態影響下,90後甚至是千禧一代佔據消費主動權後的一種消費理念的變化,而並非消費市場真正的降級。如,一業內觀察人士的觀點就認為,「以前花掉幾百元買一條圍巾,眼睛都不眨;現在開始貨比三家,選擇同樣高質量中價格最實惠的,這就是中產的『消費降級』」。

這種趨勢變化的影響力也在長沙商場招商以及創業過程中不斷發酵。目前,雖然項目已經部分開業,但仍在為招商不斷努力的一長沙購物中心招商相關負責人就告訴記者,考慮到商場的定位和未來年輕人消費的喜好,希望能夠多招到一些簡約風格的品牌,而在過去曾受到追捧的潮牌則易位成為點綴。

正在進行一奶茶店創業策劃的85後兼職創業者易小姐也表示,自己的品牌策劃主方向為「追本溯源」和「回歸本真」,希望不再用產品包裝和品牌噱頭來吸引顧客,而是將在這方面降低的成本開支用在產品研發和原料中去,「還是希望以品質取勝」。在如今軟飲料行業噱頭一浪高過一浪的當下,易小姐的大膽嘗試是否能夠一舉成功,不禁讓人有點期待。

松井忠三也透露,曾遭遇虧損十億,品牌發展滑鐵盧之所以能夠東山再起,究其原由,主要原因便是在改革時選擇重塑品牌,堅持「有理由的便宜」,「為什麼良品的產品大多是黑白灰色的呢?那是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給產品塗上豔麗色彩的研發和生產成本。」

2016年以來,無聲無息便大熱起來的「消費降級」,這其中所蘊含的產品減法,其實商機無處不在。

記者手記

大膽做減法

才能放心贏得市場

DT財經於2016年底對網易嚴選和無印良品做的調研結果顯示,網易嚴選和無印良品都誕生於國家經濟增長放緩時期:分別是,我國GDP增速放緩的經濟新常態逐漸為人們所接收的2016年和日本經濟增速開始下滑的1979 年第二次石油危機。

調研認為,越是如此的階段,國民消費觀念便會趨於理性,品牌溢價少、性價比相對更高的商品更為受到市場歡迎。這與過去兩年突然爆發的「口紅經濟」幾乎如出一轍。

如果成本不能降,那麼,如何將商品的價格做到更低?在商品使用過程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元素就成為了廠家和商家敢於動刀的地方——ODM的走紅,不正是平臺商家藉助資源之便幫助消費者剔除品牌溢價的主動行為麼?

大膽打破既有商業邏輯,進行嘗試革新的商業行為值得尊敬。而據目前的市場反應看來,無論是立足於去品牌卻逐漸塑造出自有品牌風格的無印良品,還是選擇了ODM模式尋找加盟商進行平臺運營的網易、蜜芽等等電商平臺均獲得了消費者給出的「綠色通行卡」。

經濟新常態促使下,消費者消費理念悄然轉變的當下,或許只有大膽做減法,才能快人一步的抓住先機與商機,進而實現品牌銷售和市場佔有率的加法。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vs名創優品,消費降級帶來家居產品轉向「去品牌化」
    無印良品vs名創優品,消費降級帶來家居產品轉向「去品牌化」  李穎詩 • 2018-11-09 11:01:15 來源:前瞻網 E2887G0
  • 無印良品也曾是配角 解析無印良品的前生後世
    不過,在這次發展當中,有一個非常奇特的例子,就是無印良品。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在最初成立的時候,這並不是一家獨立的品牌,而是作為西友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而誕生的。當時的西友超市在日本已經非常有名,不過,那時西友總經理覺得日本的很多商品包裝過於奢華,完全扭曲了商品本來的價值,於是便希望開發一款更能突出商品價值,而不是過度包裝的商品,這就是無印良品最初開發的初衷。
  • 無印良品:還真不都是「良品」
    受火爆市場的鼓勵,目前的無印良品正在中國加速擴張,在2014年底進入了38個城市。事實證明,現在的無印良品不僅擁有廣泛的粉絲,也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這個品牌何以讓消費者如此喜愛呢?原因在於我國消費者對日本產品質量的信賴感,相信讀者們都聽說過關於日本質量控制嚴格的傳說。同時無印良品在設計上追求簡約的表達方式,一切回歸商品本身,從而贏得了廣大時髦文藝青年們的喜愛。
  • 為什麼說,未來的無印良品,就是今天的「肯德基」?
    」有些傷感的是,4年之內的9次降價,並未阻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銷售放緩的步伐。裝扮精緻生活的載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優雅的工業設計,鮮明的品牌調性,讓無印良品為面目模糊的中國中產階級詮釋了何為「生活需求可以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也在消費升級過程中扮演了一眾「生活方式品牌」的精神導師。
  • 陷利潤下跌「羅生門」 無印良品如何突圍?
    儘管進行了澄清,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印良品在中國正遭遇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名創優品、NOME家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行業品牌都在不斷侵蝕著無印良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消費環境變遷的背景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既定定位和發展正在接受衝擊。
  • 無印良品中國定價比本國貴一倍降價擴張有點晚
    對於這次罕見的大規模大幅度降價,該公司直言是欲通過價格優勢進一步擴大消費層。  一直以來,無印良品在華定價不僅高於其他同類品牌,更比其在日本本國價格高出一倍之多。業內專家表示,巨大價差已令無印良品失去了在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先機,此時降價擴張或許為時已晚。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2005年進入中國後,無印良品經歷了長達7年的蟄伏期。到2010年無印良品在國內的新增店鋪數量僅為8間,隨後的2011年這一數字變為12間,依舊緩慢。但從2012年起,無印良品在國內以每年30~50間店鋪的速度擴張。到2013年底,無印良品的大陸門店數量達到100間。這一快速增長與當時奢侈品行業下行、快時尚崛起的大趨勢有關。
  • 無印良品的涼
    之前花錢大手大腳的日本人,消費傾向更加理性,更為注重產品的實用性,而不願意支付過多的品牌溢價。 無印良品(MUJI)的出現完美滿足了日本人的消費心理,原研哉的極簡設計,兼顧實用和美學,更重要的是,無印良品很便宜。在日本最困難的九十年代,無印良品的銷售額卻連續七年保持了較大的增幅。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業績上的貢獻讓無印良品更加重視中國市場,而對於它不熟悉的酒店業務,無印良品自然不會輕舉妄動。松崎曉就曾表示,MUJI HOTEL 的構想在十年前就已經提出,可挑戰在於,無印良品如何降低發展新業務的試錯成本。合作方「深業集團」就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 同店銷售額首次下滑,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冬天來了?
    這個曾經代表著新的消費態度的無印良品,在中國消費者的心中打下了一個新消費概念的烙印,現在卻遭遇了它自己的滑鐵盧。腹背受敵的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的不佳表現有跡可循,它在中國的市場早就開始被瓜分了。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這些無印良品的「學徒」已經出師。它們遵循的大多都是同一些套路:商品設計、展示風格的極簡化;涵蓋日用品、家居、服飾、食品、電器等等各大品類、追求豐富的SKU;自建或者整合更有效的供應鏈。現在就連一直在為「消費降級」代言的拼多多都開始進行類似的嘗試。賽道已然十分熱鬧,中國科技巨頭們無一缺席。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雖然在此後的七年時間裡,無印良品都處於一段沉寂期,發展速度較慢,但2012年後,無印良品開始以每年新開30-50間店鋪的速度在中國擴張,2019年底,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56家店,超過全球門店數量的一半。回首來看,在初期發展階段,無印良品確實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並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案透析近年來,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商標領域糾紛日益增多,且商標侵權形式日趨多樣化、複雜化,如何判定構成商標侵權,商標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是否容易導致混淆等問題,往往是糾紛雙方爭論的焦點,也是司法和執法人員實踐中判斷的難點。
  • 無印良品失寵
    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通過銷售簡單實用的產品成為了日本最知名的品牌之一,該公司希望這種模式的效果能持續數十年。但事實證明,「少即是多」作為一種商業策略存在其局限性。無印良品將極簡主義的百貨空間、模塊化的貨架風格、冷峻的廚房用品以及素色的服飾帶到了從多倫多到上海的全球各地的城市,但在經歷了十年的擴張後,這家公司陷入了發展困境。
  • 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無印良品當時隸屬於西友集團,西友在商品開發上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關注顧客,無印良品也傳承了這種積極聽取顧客心聲和意見的優秀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也給此後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帶來重要啟示。
  • 無印良品困局
    良品「不良」,無印良品又出品質事故了。近日,微博話題「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物超標」被頂上熱搜,無印良品的品牌名譽再受衝擊。據日媒報導,因部分商品被驗出含超標的致癌物質溴酸,無印良品計劃將主動下架瓶裝的「天然水」與「礦泉氣泡水」共約59萬瓶,並在全球範圍內開啟召回。據悉,涉事商品在日本、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均有銷售。
  • 無印良品沒有秘密-虎嗅網
    岡田清常常來中國,他最有名的身份是無印良品前執行董事。20世紀80年代,岡田作為商品開發擔當,參與了無印良品的成立。>創立之初,無印良品提出的口號是「有理由的便宜」。最壞的時代誕生最好的商業模式如果企業有八字,那分析無印良品的命理,恐怕離不開四個字:生逢其時。無印良品出現以前,日本零售行業最主要的盈利業態是大型綜合商超,那是大名鼎鼎的伊藤洋華堂的時代,也是日本消費問題專家三浦展眼中的「第二消費社會」。
  • 優衣庫VS無印良品:一個攢足了勁要「擴張」,一個正在走下神壇
    那麼,無印良品近日經歷了什麼?而順勢擴張的優衣庫又做對了什麼?其實危機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無印良品在華的銷售增幅放緩,甚至在2017年實現了負增長。同時,無印良品質量也讓消費者不願買單,新華網在今年1月曾報導,近三年時間內,無印良品旗下的產品被曝質量問題十餘次。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確實越來越賣不動,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零售神話」無印良品的滑鐵盧
    在過去十多年的中國消費市場,被稱為日本「零售神話」的無印良品以一種特殊的符號引領著一股讓巨頭們虎視眈眈的消費風潮。從京東京造、淘寶心選、蘇寧極物,到網易嚴選,再到小米優品,他們在營銷、品牌定位中也在極力標榜「中國版無印良品」。這些背景顯赫的中國學徒們足以印證無印良品獨特的經營魅力,並且讓極簡消費這一賽道成為近年來消費市場的焦點之一。
  • 降價的無印良品,其實早就「掉價」了
    日本學者三浦展在其社會觀察力作《第四消費》中提出一個觀點:  如果說第三消費時代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時代,那麼第四消費時代則是將消費行為與思考生命的意義相連接的時代。  也就是說,來到第四消費時代,人們將傾向於買具有更高性價比並且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東西。  無印良品的出現,無疑是對第四消費時代的「水暖鴨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