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徐州一名90後女研究生
玩蹦床項目摔成完全性截癱
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女研究生玩蹦床項目 導致「完全性截癱」
5月25日晚,90後醫學女研究生琪琪(化名)和男朋友及表哥相約到當地一蹦床館「幻影星空」玩。隨後,三人玩一個名叫「人體炸彈」的項目。工作人員向他們簡單講解了下玩法:場地有一個高大的氣墊,站在高處的人用力蹦,另一端躺在低處的人就會被彈入旁邊的海洋球池中。
琪琪躺了上去,表哥和男朋友到上面去跳。但琪琪被彈起的時候,頭朝下猛地摔進了海洋球池內,當場動彈不得。
意外發生後,琪琪胸部以下無法動彈,渾身發麻,但意識是清醒的。據她回憶,工作人員當時讓她緩一緩,並安慰她可能是閃著了,休息會兒就好。但情況始終沒有好轉,在男友的要求下,工作人員撥打了急救電話。
琪琪在重症監護室躺了三天後轉到普通病房,然而胸部以下仍然沒有知覺,醫生的診斷結果是「完全性截癱」。
家屬:未告知項目危險性 擬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琪琪表哥稱,除進場時籤署一張安全須知協議書外,現場並無安全提示、注意事項或者教學視頻。當時體驗項目前,工作人員教了一些示範動作,但未告知項目危險性,也未採取防護措施。他和琪琪男友曾反覆向工作人員確認是否安全,得到的答覆是「大家都是這樣玩的,沒事兒」。
琪琪表哥還稱,琪琪摔傷後,現場工作人員並未做出任何急救措施,只是進行了簡單詢問。
據了解,琪琪今年剛剛研究生畢業,目前在醫院實習,沒有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也未購買商業保險。住院五天,已花費醫藥費10多萬元。據琪琪主治醫生透露,目前琪琪手術比較順利,但還需後續的康復治療,所需費用難以估計。琪琪家屬稱,接下來準備走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蹦床館相關負責人:安全員曾提醒不要跳
根據琪琪表哥拍攝的現場視頻看,蹦床館內並無明顯的安全提示。但據涉事蹦床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位消費者購票時都籤了安全協議,要求聽從安全員指揮。事發時安全員已經指出琪琪動作不標準,提醒他們不能玩,但他們還是跳了。蹦床館此前已購買了商業保險,將用保險支付琪琪的醫療費用。目前,蹦床館已賠償琪琪5000元。
蹦床館5月20日才開始試營業,5月25日發生了消費者摔傷事故,蹦床館目前已暫停開放。相關負責人稱,暫停開放是因為要進行消防改造和
脊柱外科醫生:不要以為孩子靈活,其實風險更高!
這則新聞引起人們對脊柱損傷的關注,南都記者採訪了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一區副主任醫師黃敏軍,他提醒,臨床中的脊柱損傷多來自車禍和運動損傷,參與激烈衝撞類的運動時要有充足的風險意識、並做好防護措施;同時,他提醒家長們,兒童的脊柱更脆弱,要慎玩翻跟頭這類全靠頸部發力、支撐的遊戲。
01 脊柱損傷多來自車禍和運動損傷
黃敏軍介紹,脊柱外科遇到的類似損傷病例,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運動損傷,以及交通事故中的車禍傷,其中車禍傷是最常見的,而運動損傷多發生於一些特殊的衝撞、競技類運動,比如跳水、冰球、棒球、蹦極等,新聞中的女患者這種蹦床活動中的損傷不多見,但確實是劇烈活動中致脊柱損傷的一種情況。
在很多時候,要對脊椎做針對性的防護並不容易,黃敏軍提醒,更多情況下,人們需要在參與之前就做好充分的評估。
02 劇烈衝撞的運動 進行專業訓練才能保護自己
冰球等劇烈衝撞運動一定要進行專業訓練後才參與。南都資料圖片
「比如要參加運動之前,要有風險意識,衡量自己適不適合去」,他說,參與冰球、棒球、橄欖球這種劇烈衝撞的運動,以及足球中需要用頭部頂球或者衝撞時,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更能保護自己,「知道摔跤的時候怎麼去摔」,而業餘愛好者的風險就大很多,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技巧都缺乏,更容易受傷。
同時,參加這類運動時,也要嚴格遵循規則、做好防護措施,比如有些是要戴好頭盔護具,有些需要系好安全帶。
「但不管怎樣說,這類運動和遊戲本身是存在風險的,玩之前要想清楚能不能承受這種風險,也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掌握」,他說,一般來說,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玩這種劇烈運動的遊戲時,風險會比有運動習慣的人高,同時,合併脊柱疾病的人受傷的風險也會更大。
03 兒童蹦床遊戲 要保持直立、不跳太高
蹦床運動要小心運動風險。南都資料圖片
今年的兒童節剛過,黃敏軍提醒家長們,兒童在活動中面臨的脊柱外傷的風險其實比大人高,「小孩最大的危險是不知道有風險」,同時,從兒童生理的角度講,兒童的脊柱是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當孩子參與衝撞類運動或遊戲時,家長要格外小心。
目前市面上有種面向兒童的蹦床遊戲,是用幾根安全繩把孩子拉住,再讓孩子在蹦床上跳,這種遊戲的安全隱患大不大?黃敏軍表示,如果設備正規,孩子蹦的高度、幅度不要太大,那這種遊戲的風險是較低的,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蹦的過程中如果不能保持直立狀況,出現倒立或者旋轉,是有可能損傷脊柱或脊髓的,所以要留心安全繩固定得是不是平衡、牢固。
04 別玩翻跟頭 全靠頸部發力、支撐的遊戲太危險
還有小孩喜歡玩翻跟頭,黃敏軍提醒,其實翻跟頭比蹦床遊戲更容易損傷脊柱,因為翻跟頭時的著力點在就頸部、頸椎,是孩子最靈活也最脆弱的地方,「比如體重重一點,翻的時候全靠勁部受力,就很容易損傷勁椎」。
所以,他不建議孩子玩翻跟頭這類遊戲,「這種以頸部發力、靠頸部支撐的遊戲,都是比較危險的」。
另外,孩子騎自行車、玩滑板車、輪滑等,黃敏軍也建議,要參加正規的學習,並戴好正規護具,在教練、家長的看護下玩,「這樣比自己在家『亂玩』要安全得多」。
05 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脖子痛訴求
黃敏軍提醒,除了運動損傷,有時孩子感冒發燒也會引起咽後壁的感染,破壞旁邊的「鄰居」寰樞椎(脊椎上最高的兩塊)的穩定結構,此時可能一個輕微外力就引起寰樞椎的脫位,所以,小孩如果此時說脖子轉動困難、脖子痛,就要儘快到醫院的脊柱外科就診,而不要拖延或者去做「推拿、復位」。
安全座椅的保護不可忽視
黃敏軍還表示,在脊柱外科,其實車禍傷是更為常見的損傷方式,他呼籲孩子家長,從小就要培養小孩乘車時坐安全座椅、系安全帶的習慣。
同時,他提醒家長們,六、七歲是孩子脊柱發育的關鍵時期,也較易罹患一些脊柱疾病,一定要留心孩子類似腰痛的反饋、及時就醫評估,同時,家長平日也要留心孩子的脊柱形狀和體態,遇到高低肩、骨盆不等高、下肢不等長等情況,要及時就醫,因為這些可能提示一些脊柱疾病,像其中最常見的脊柱側彎是可以在早期用最小的代價進行治療的。
在玩耍時, 一定別忘了保護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