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要想吃得健康,重點要把握總量控制、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適當消耗等幾個原則。
春節健康飲食原則
葷素搭配
人體每天需要保證水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的攝入,過量或缺乏都會有損健康。所以,年夜飯應掌握葷素搭配的原則:l/3素菜,l/3葷菜,1/3半葷半素菜。
烹飪方式多樣化
除了食物要搭配均衡,食物的做法也應多樣化。可多吃點新鮮的沙拉,因為生吃蔬果保證了最大的營養含量,少吃煎、炸、烤的食物,最好是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做菜時,也儘量減少油、鹽、糖的攝入量。不過生吃蔬菜,一定要注意衛生,必須徹底洗乾淨才能入口。
科學食用主食
過年,千萬不要放縱自己敞開肚皮大吃魚肉而不吃糧食,也就是不吃米、面、雜糧、薯類等。要知道,如果穀物、澱粉類食物的攝入量不足,而肉食吃得太多,就會增加膽固醇與熱量的攝入,容易引起肥胖及併發症。同時,也千萬不要將點心如年糕、煎餃、油條等當成主食。這類食物脂肪、熱量等含量較高,多吃對健康無益,還會導致體重增加。
酸鹼平衡
健康人體必須保持微鹼性狀態,以PH值在7.3左右為宜。如果人體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膽固醇都比較高,人就容易疲勞,同時人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而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奶類、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節日飲食切莫餐餐都只吃大魚大肉,要有鹼性食物搭配著吃,以求人體的酸鹼平衡。含鹼量最高的要數海帶,其次是青菜、萵筍、生菜、芹菜、香菇、胡蘿蔔、蘿蔔等等。
低鈉飲食
我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2倍以上。節日期間副食吃多了,食鹽的攝入量更多,然後血液中的鈉含量就會更高,這不利於人體保持正常的血壓。而鉀是鈉的剋星,它能排出人體內多餘的鈉。含鉀較豐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帶、香菇、蘆筍、豌豆苗、萵筍、芹菜等等。
多攝入膳食纖維
葷菜不含膳食纖維,而畜禽水產等也都是精細的「少渣食品」,吃多了會造成便秘,糞便等毒廢物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會增加腸黏膜對毒素的吸收,這樣就容易誘髮結腸癌。而粗纖維食物則屬於「多渣食品」,多吃這類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麥片、花生、水果、捲心菜、蘿蔔等等。
控制飲用飲料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備了飲料,尤其是孩子們喜歡喝的甜飲料,比如碳酸飲料。假日期間,家長也放鬆了對孩子的要求,於是不少孩子將飲料當水喝。
其實,過多飲用碳酸飲料,會吸收過多糖分,產生大量熱量,長期堆積,很容易引起肥胖。更為嚴重的是,過多飲用碳酸飲料,會增加腎臟的負擔。碳酸飲料大都含有磷酸,大量磷酸的攝入會引起鈣、磷代謝失調,影響體內鈣的吸收。缺鈣就意味著骨骼發育緩慢、骨質疏鬆。春節期間喝碳酸飲料一定要適量,也不要圖痛快喝冰鎮飲料。太涼的飲料可使胃腸道血管痙攣、缺血,出現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等。
假日期間可以選用大麥茶或綠茶喝,因其能促進腸蠕動,減少油膩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且最好是喝溫熱的,能解膩,又能保護腸胃。飽食之後,喝杯橙汁,可解油膩、消積食,並有止渴醒酒的妙用。因為橙汁中富含有機酸,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另外,春節期間人們應酬頻繁,往往忽略了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冬季天氣乾燥,溫度偏低,充足的飲水能使人少受皮膚、呼吸系統等問題的困擾,對患有肺氣腫、肺心病、肺結核、冠心病的患者還可起到減輕病症的作用。尤其是春節期間飲食燥熱,更要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不要等渴了再去飲水。飲水其實也有講究,吃油膩食物時適當飲用茶葉茶為宜,平時平常還是以白開水為最佳選擇。
避免暴飲暴食
春節吃吃喝喝,易暴飲暴食。人的消化器官的活動有一定規律,吃東西時,胃、小腸、膽囊和胰腺分泌出各種消化液,使食物中的營養素易被人體吸收。如果突然吃得太飽,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來進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脹得很大,腸胃蠕動困難,影響了正常的消化機能,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急性胰腺炎、腸胃炎,或腸胃潰瘍等。
如果您有營養健康問題可以諮詢非常營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