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全球疫情,不少國家選擇了直接派錢,如社會保障金領取群體每人一次性發放750澳元的澳大利亞;小企業主、個體戶等沒有發放9000歐元的德國;每人直接發放10萬日元的日本等等。
全球開啟「直升機撒錢」模式
這種方式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直升機撒錢」的時代即將來臨。
「直升機撒錢」這個概念是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於1969年提出的:一架直升機飛過社區上空時撒下美元鈔票,居民撿到這些意外之財,就會用於消費從而助推經濟增長。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不會真的開飛機到處撒錢的。「直升機撒錢」的操作方式一般是指,央行提供資金給財政部,財政部通過稅收返還或其他名義行為派發給民眾,從而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
米爾頓·弗裡德曼這個簡明形象的比喻,啟發了後一代經濟學家,他們開始思考,或許在面臨通貨緊縮,同時常規貨幣政策難以發揮作用時:利率再降就為負了、量化空松政策也沒什麼效果的情況下,就到了「直升機撒錢」的時候。
其實早在這個概念提出之前,就有國家在使用這個方法了。
1923年,一戰結束後的第五年,原本期待迎來和平的德國人民,怎麼也沒想到,一場新危機又來了,一戰後慘敗的德國組建了民選的魏瑪共和國政府,當時魏瑪共和國政府除了償還戰勝國的巨額戰爭賠款,還需要面對工業衰退、領土喪失帶來的困境。
為了儘量滿足德國民眾的生活需求,魏瑪政府通過擴大財政支出提振經濟,但是政府的稅收根本無法維持財政開支,辦法是個好辦法,可是錢不夠了。
相似的情景在六年後的日本再次上演,當時尚不完善的日本金融體系,遭到了毀滅性的衝擊。在1930年代初日本經濟停滯不前時,日本央行直接為政府的財政赤字提供融資。
德國、日本相繼採取的赤字貨幣化政策、央行直接為政府赤字提供融資等政策,實際上相當於兩國「金主爸爸」直接為政府的債務買單。這可以說是「直升機撒錢」的前身,如今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讓全球多個國家也開啟了「直升機撒錢」模式。
「直升機撒錢」的作用在於:它在面對一些主流經濟學無法解決的難題時,提出了一個看似沒有負面後果,同時又可以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案。
免費的奶酪只存在於捕鼠器上
直升機撒錢的核心政策是財政赤字貨幣化,事實上它至少有以下兩個約束和風險:
一、通貨膨脹約束。一般情況下,政府直接給民眾發錢,民眾可以用來下館子、買衣服或出國旅遊,但面對目前的新冠疫情,這些只能用來搶衛生紙、搶口罩等防疫用品。但是疫情帶來的不僅是需求降低,更重要的是停工停產,現在很多國家的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都暫停了。因此,錢多了東西少了,商品的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
二、貨幣貶值約束。貨幣供應量的長期大規模擴張必然導致貨幣信用下降,使本幣增發麵臨貶值壓力。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一樣商品數量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但因為面對著低利率、低增長、高債務的困境,這些國家政策制定者也別無選擇,只能採用非常規的政策思路和政策方案。
「直升機撒錢」會不會成功,需要制度和技術方面的嚴格配套條件,包括:測算「撒多少錢」、往哪兒「撒」、對公眾的預期管理、通過有效的規則機制來抑制後續帶來的巨大副作用等。
因為稍一管理不慎,就會面臨嚴重後果。
德國由於魏瑪政府沒能控制好「直升機撒錢」的力度和節奏,從1923年5月起,紙馬克的數量開始失控,導致4.2萬億紙馬克只能兌換1美元,讓魏瑪政府信用掃地,導致燒炭生火還不如直接燒錢。
日本因為央行為政府提供融資的措施逐漸失控,越來越多的錢流向軍隊,所以日本也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奶酪只有在捕鼠器上有!看似有效且省力的方法,如果不加以節制和籌劃,背後極可能是觸目不及的萬丈深淵!
通貨膨脹最大的弊端在於會擴大貧富差距,首先拿到超發貨幣的利益群體可以在物價上漲之前擴大生產,加速資金周轉,同時也可以購買還未漲價的商品。
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拿到超發貨幣的時候,貨幣就開始貶值,物價開始上漲,購買力下降。首先拿到超發貨幣的利益群體可以迅速實現財富的積累和上漲,而普通百姓的財富如果無法通過安全穩定的投資收益來跑贏通脹就開始縮水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