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活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總是會有一些坎坷和挫折,有時候會在思考事事不順到底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還是自己運氣不到?
我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五千年燦爛的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就講到了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不只是努力和運氣。
提起《易經》,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還有人說,看懂《易經》,何愁看不透人心?
古人為什麼會用易經來指點生活?原因就是易經把握了生活的核心,易經的範疇包括了為人處世,工作生活,乃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1、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潭之魚,亡於芳餌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天上高飛的鳥,往往會死於地上的美食;處於深潭之中的魚,往往會死於釣竿上芳香的誘餌。
莊子曾說過:「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王陽明也曾經說過,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減少欲望,人不能沒有野心,但最可怕的就是野心太大,最後連自己都搭進去了!
《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
大道至簡,真正的大道絕不複雜,也不神秘,就是陰陽二氣的轉化。人也一樣,境界越高,生活和生命就越簡單。
2、直木先伐,全璧受疑;知止能退,平靜其心。
我們都知道「槍打出頭鳥」,一個人越發的肆意妄為,是會受到別人的排斥和厭惡,容易給自己招惹災禍。易經裡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越是挺直的樹木越是先被砍伐,越是完好無缺的玉璧越會受人質疑;當形勢不當時,要懂得暫時退避,以此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
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一個人過於出眾,鋒芒畢露,便很容易遭到別人的忌恨,畢竟人皆有妒忌之心,所以人要懂得謙遜、低調,才能更好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也能避免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人生其實變數很多,有的人前面富貴,但是晚年卻不幸,有的人年少貧寒,但是後期奮鬥成功,晚年幸福,這是一種變數,易經裡面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人的心態極其重要,保持自己的平靜,才能靜待時機的到來。
易經最講究做事的時機,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優柔寡斷,當我們處於低谷的時候,一定要沉得住氣,急於求成只能一敗塗地!
《易經》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智慧
我們不難發現,《易經》中總結的智慧,都沒有講得多高大上,而是很樸實簡單。
這三句話說的內容,其實也不艱深。成功從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的,成就人的,也都是這些普通的道理。《易經》就是在教我們踏踏實實的做事,這勝過那些豪言壯語,勝過空中樓閣的理論
《易經》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人們的影響都很大
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還有人說,看懂《易經》,何愁看不透人心?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易經》上面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成長心法」。
履卦告訴我們人生旅途充滿危險,要知禮而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謙卦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謙虛禮讓、放低姿態,凡事都能化解;恆卦告訴我們無論是對待婚姻還是為人處事,都要做恆久的打算;井卦告訴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總會有機會找上門來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了!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的內容,包括婚姻,家庭,教育,職場等等,傳統的易經晦澀難懂,需要基礎,現在這版有白話文說明,能看普通話都能懂。
這本《易經》才56元,也就是兩包煙錢,或者是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