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用在《紅樓夢》身上,也同樣適用。
12月2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上,每位觀眾都可以發現和尋找屬於自己的「紅樓夢」。
而對於「吃貨」們來說,觀展之餘,還有一項專屬福利。那就是,國博文創新上的點心——「怡紅群芳」。
>>>>
怡紅夜宴
《怡紅夜宴圖》是一幅創作於清代晚期的中國傳統繪畫作品。此畫創作背景取自古典小說《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畫中描繪了寶玉過生日那天,怡紅院的丫鬟們湊份子,待到林之孝家的查夜之後,紛紛請來了黛玉、寶釵、探春等園子裡的一眾姑娘們為寶玉祝壽的情景。
這當口,大家正「行酒令」、「佔花名」,由寶釵開始,依次是探春、李紈、湘雲、麝月、香菱、黛玉、襲人抽籤,各自籤上均是一個花卉圖案,下面鐫刻著一行小字。
她們籤上的圖案分別為:牡丹,杏花,老梅,海棠,芙蓉,荼蘼,並蒂,桃花。
畫中表現的是怡紅院的夜宴,自然席間是少不了各種吃食。那麼,他們席間吃的點心是什麼樣的呢?
儘管具體細節難以考證,但國博(北京)飲食文化中心的小夥伴們想到了古時一種有名的點心——唐菓子。唐菓子也叫「上生菓子」、「茶果子」,是一種傳統的佐茶甜點。
國博(北京)飲食文化中心負責人廖飛介紹,經過不斷嘗試、創新,他們以「茶果子」為載體,依託一段《紅樓夢》的畫卷情景,設計製作出了一款名為「怡紅群芳」的盒裝點心。
唐菓子,起源於唐,興於宋,後經遣唐使傳入日本,至今在日本仍被稱之為「唐菓」。其外皮多為白芸豆,餡料多用紅豆,抹茶也可入餡,季節餡料則有慄子、山芋、梅子、柿子等,加上麵粉等原料製作而成。
「『怡紅群芳』有8塊糕點,每一塊的外形就是不同花型,餡料也儘量貼合人物性格。最初有人推薦了肉餡,都被我們否定了。」廖飛介紹道。
不知大家在品嘗這一美食時,是否也能聯想起大觀園怡紅院裡的「深庭長日靜,兩兩齣嬋娟」呢?
>>>>
圖裡尋夢
說完了吃,我們來正經看展吧。
讀過《紅樓夢》的你,肯定對大觀園並不陌生。可園子裡到底是一幅什麼樣的場景呢?
首次公開亮相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人繪《大觀園圖》,或許能讓你的想像更為立體豐滿。
這幅圖,以《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和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調和詠螃蟹」為主,描繪探春、寶釵等人結社吟詩,賈母與眾人螃蟹盛宴等場景,表現清代富貴人家精緻風雅的生活。
不僅有還原書中場景的《大觀園圖》《怡紅夜宴圖》,展覽現場還有清代文娛用品《大觀園全圖》、《紅樓夢》升官圖等。這些清代「桌遊」,想必也給時人閒暇生活帶來不少樂趣。
>>>>
珍貴版本
《紅樓夢》問世後,很快被大量傳抄刊印,並以北京為中心向各地呈輻射狀傳播。
嘉慶年間,北京有「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之語,各地則出現「家家喜聞,處處爭購」景象。
在爭相傳抄評閱過程中,各種抄本、印本大量湧現。此次展覽上,觀眾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紅樓夢》的版本、續本及譯本。
其中有不少難得一見的珍貴版本。比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圖書館分別藏有的己卯版紅樓夢抄本等。
策展人表示,集中展現這些珍貴的版本,既反映《紅樓夢》廣泛的文化傳播,也是為了讓廣大觀眾更真切的感受到《紅樓夢》的文化魅力。
最後來一波「回憶殺」,這些似曾相識的封面,是否也喚起了你的兒時記憶?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主要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部分為作者拍攝
編輯:李俊霞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