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考「蟾宮折桂」才俊,竟是曾經網癮輟學少年

2021-01-17 今日湖北網


  「李老師,天天高考成績出來了,考了581分,超過一本線67分!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一家人都非常感恩紐特老師們去年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對我們家庭的幫助!」來自山東的一位168期的家長在孩子高考成績出來後,興奮地在微信上給紐特思特教育機構心理諮詢師李瑩瑩報喜!

  

  「金教、我高考考了568,超過我們省的一本線91分,讀個好的一本大學沒有問題!」一位來自黑龍江女學生知道高考成績後第一時間向曾經讓她「最討厭」的金勝中教練報喜。

  

  「杜老師,我是148期的包**,我的高考成績出來了,我的成績超過一本線很多分,我會報考武漢的一本大學,等著我回武漢來看你們吧!」。

  

  「楊老師,我的高考成績出來了,考得不算好,但讀東北師大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應該沒有問題,謝謝您幾年前讓我喜歡上了心理學!」。

  


  這不是一個中學或培優機構收到的學生喜報,這些學生也不是普通的學生,他們曾經是學校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問題少年」,曾一度因為各種原因輟學在家,被身邊的人貼上「網癮、厭學、早戀、叛逆」等各種問題標籤,嚴重的與父母強烈對抗,大打出手,甚至有人多次嘗試自殺……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叫「紐特學員」,都是父母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把孩子騙到紐特營地。孩子在營地接受至少81天的封閉式立體心理教育、行為訓練、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訓練,父母在紐特家長學堂上至少接受6天的家庭教育培訓和體驗。孩子和家長分別並接受4名心理諮詢師長期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他們在紐特的全方位幫助下「成長與蛻變」,才有了今天的喜報。

  


  據《中國青年發展報告》稱,在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中,大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0%,大學生心理障礙者佔16.0%至25.4%,且有持續上升趨勢。中小學生精神障礙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在大學生中心理障礙以焦慮、恐懼、神經衰弱、強迫症和抑鬱情緒為主。

  


  「網絡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難所,十年前大約80%求助的學生有一個共性是沉迷網絡,最近幾年有90%來求助的學生沉迷於電腦、手機遊戲、動漫或玄幻小說。2009年團中央的青少年網絡協會調查報告稱,中國有2400萬網癮少年,在我們看來,3000萬的青少年心理障礙和2400萬的網癮少年其實統計的是同一類人。當一個孩子有心理障礙時,Ta無法很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因此80%-90%的心理障礙青少年都選擇了網絡作為逃避現實的渠道。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這些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背後與家長的家庭教育模式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不但系統的幫助孩子們在心理、學習和綜合能力上成長,還花大量精力幫助家長在自身情緒控制、夫妻關係改善、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調整上讓家長和孩子同步學習與成長!」紐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機構創始人,從事15年青少年心理諮詢和教育、家長家庭教育的江普校長對記者說到。

  

  據悉,紐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機構,自2005年成立以來,平均每個月幫助一期學生,從最早的21天班到現在至少81天班,至今已經連續開辦了183期,每期學生都按國際的心理團體設置控制在16人以內,組成一個封閉式的心理成長團體。該機構與所有的青少年培訓機構最大的不同,是前來學習和接受諮詢的不僅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孩子和家長需要同步學習和成長。在紐特思特,每個月都會開展至少一期家長學堂,每個家長都必須要接受心理諮詢和家庭教育諮詢。

  

  當孩子出現厭學、早戀、叛逆、網癮等各種問題時,家長往往會採取過激的方式對待孩子,本來想幫助孩子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孩子的問題在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下反而越來越嚴重。江普校長補充說道,「每一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各種問題的根源,如何讓愛不再變成傷害?孩子如何才會向正向去發展?除非Ta感受到愛,家長需要好好學習如何做個合格的家長,如何表達愛、用心愛,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去學習和成長為好學生!」

  


  當孩子和家長同步沉下心去學習和成長時,曾經的問題,曾經的「事故」將會成為成長的故事,每個月紐特的老師都會收到不同家長的「報喜」,「老師,我的孩子去上學了!」,「老師,我的孩子終於喊我爸爸了!」,「江校長,我現在在日本留學,學習狀態比之前好多了!」,「老師,我的孩子去學校做了班長!」,「老師,我的孩子最近月考在年級進入了前十名!」,「老師,我的孩子終於說到紐特對他還是有幫助的……」,「江校長,我的孩子現在在加拿大留學,還拿了全額獎學金!」,「老師,我家的孩子寫信說想去上學了!」,「黃老師,我的孩子在部隊立功了,得到了部隊的特別嘉獎!……這些喜報中,有些甚至算不上特別大的成績或成就,甚至可能在普通的家長看來再平凡不過的事情,對於這些輟學很久和親子關係嚴重對抗的家庭來說,每一個點滴的成長與進步都可以讓家長和老師感動到熱淚盈眶。。。

  

  據悉,紐特思特的創業源自於其創始人江普童年時的「心理障礙」——小時候害怕沒書讀。由於江校長小時候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每次開學父母籌集的一點錢都給哥哥姐姐讀中學了,因此小學時期都是開學一兩周後父母去找老師擔保學費才勉強讓他去上學,每次看到其他的同學都上學了,而他還不得不在家幹農活。這讓酷愛學習的他特別恐懼和害怕輟學,因此他也特別珍惜上學的機會,一直刻苦學習,高中畢業後考上了武漢理工大學,成為村裡第一個大學生。可能是因為從小對輟學的恐懼,從小學到大學期間他特別熱衷於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可能潛意識裡不想讓任何一個同學失去上學的機會。作為高中時期的班長,上了大學後心裡還一直惦記著班上近二十個復讀的同學,大一時每個學期都會寫信給他們每一個人,鼓勵他們堅持學習爭取考上大學!2005年,江校長發現雖然老百姓富裕了很多,加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幾乎不存因為經濟困難而上不了學的情況,但現實是仍然有不少輟學學生,他們輟學的原因不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父母教育方法不當或學生無法適應學校教育而導致產生厭學、恐學、網癮等心理問題。看到這個現象,江校長毅然放棄在深圳外企年薪五十萬的工作,並將打拼的全部積蓄拿來創業,創辦了致力於幫助輟學、網癮青少年回歸校園的紐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機構。

  


  紐特青少年立體心理服務體系在十多年來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幫助了幾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和家庭。有很多原先在違法犯罪或自殺邊緣的學生通過在紐特的學習和成長獲得了人生的新起點,如2014年10月2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的《81天成長記》裡的萬兆峰和2007年CCTV10「講述」欄目播出的《沉默在尖叫》裡的曾一。2017年CCTV12播出《鏡子》裡的張朝也從輟學和自殺邊緣得到幫助考上了天津一所大學。《鏡子》裡的韓逸、家明後來也考上了武漢的大學、澤青後來讀了中專。

  

  「雖然我們沒有刻意去收集紐特孩子們每年中考、高考的成績,今年是大量考上一本的學員持續給我們報喜,讓我們所有的紐特老師都特別感動和為他們的成長開心!」江普校長補充說道。其實,紐特每年都會收到類似的「喜報」,很多學生從原來輟學,經過一家人在紐特的學習和成長後再慢慢回歸校園,再到出國或考上名牌大學,如121期的安徽孩子張清,輟學長達一年時間,半年時間不叫爸爸媽媽,在家三個月幾乎不說一句話,經過紐特81天全方位的心理疏導、陪伴和訓練,使其主動重返校園,後來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78期來自武鋼三中彭達同學,長期逃課沉溺於網吧遊戲,後來經過紐特的立體心理教育,使其重返課堂,後來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158期安徽某縣高考狀元張荊,被浙江大學錄取,但他到了學校後不認真學習,卻迷戀網吧遊戲,面臨被學校退學的處境,經過紐特立體心理教育,使他學會了感恩和負責,主動回校刻苦鑽研學業,並在寒暑假期間多次重返紐特做義工,以身說法幫助更多的「問題」青少年蛻變和成長……88期的趙一凡,不但考上了大學,畢業後還讀了名校的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紐特思特對青少年輟學和青少年心理、家長家庭教育的探索,得了中央電視臺有關欄目的持續關注,央視從2006年第一次報導的節目《走出網癮》開始,十多年來報導的專題節目有幾十次,見證了紐特從青少年的網癮問題的表面現象再深入到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心理和能力,同時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的探索之路。特別是2008年8月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破欄目記錄連續5集播出的《迷途少年》、2014年10月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再次破欄目記錄連續14集播出的《81天成長記》。2017年播出的中國第一部家庭情感記錄片《鏡子》,播出後在微信朋友圈轉載量超過一億,人大附中、清華附中以及很多中學也都推薦並要求家長觀看《鏡子》並寫觀後感。《鏡子》獲得了一些國際電影節的大獎,並榮獲「201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

  

  能獲得央視十多年近80次持續的專題報導,其背後是紐特人的艱辛付出。據悉,紐特自創辦以來,所投入的工作人員比在營地的學生都多:一個家庭投入四位心理諮詢師全方位服務,堅持國際標準16個青少年成為一個心理成長團體,十五年如一日不斷摸索打造的立體心理教育模式幫助了幾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

  

  紐特思特以獨創的立體式青少年心理諮詢與輔導模式,獲得了社會廣泛認可和讚譽。黨的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和社會心理建設,在此背景下,值得將其作為我們湖北的特殊教育示範點給予一定的宣傳和支持,以幫助其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青少年和家庭!

  

  特別備註:文中學員均為真人化名,但所舉的案例全部為真實案例,紐特有相應的學生檔案和家長留言截圖,而央視報導所見證的案例均為隨機跟蹤採訪的真實案例,這也是因為真實而震撼才有了《鏡子》紀錄片獲得「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播出也才能獲得過億的微信轉載和視頻點擊的影響力。

  


相關焦點

  • 那個「網癮少年」的逆襲記!《遙遠的星系》NO.05 | 未來·電臺
    原創 未來網 未來網 來自專輯青少年心理健康專欄《遙遠的星系》未來星主播:艾薇 (A10-13)6/29/2020 《遙遠的星系》總第5期 / 未來電臺總第812期首檔關愛少年兒童健康成長音頻節目
  • LPL選手除了網癮少年,也有高材生?IG人均本科以上水平
    在現役的LPL選手中,多數人在打遊戲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但他們的學歷都普遍不算高,甚至還有些人是初中輟學下來就打職業。因此,這些職業選手都被大家稱為「網癮少年」。在早期的時候,電競行業還並不像現在這樣完善,所謂的職業選手大都是十幾歲的年齡就出來打職業,學歷水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唯一的愛好就是打遊戲。
  • 網絡成癮竟是精神疾病?對待「網癮」少年,家長該怎麼辦?
    家裡的網癮少年 其實現在好多家庭父母都對孩子的網絡行為表現得不怎麼在意,最終大多都會導致青少年或多或少有網癮的「習慣」。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手冊,新增了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的診斷分類,並將其納入物質使用或成癮行為所致障礙環節。
  • 這些詩詞送與將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 祝願你們金榜題名
    值此時刻,小編精心整理了送考古詩詞,以此祝願莘莘學子高考順利,金榜題名,蟾宮折桂: 寒窗苦讀十幾載,今日終將   原標題:這些詩詞送與將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  祝願你們金榜題名     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圖章,是每一個學子無煙的戰場,十幾年的努力拼搏,只為這一刻。
  • 李現宣布退役,鹿晗、吳磊接力火拼,網癮少年變身電競達人
    該劇看到第十集,@漏網娛樂 最大的感觸就是網癮少年那一段。在網吧剛開始盛行時,天天打遊戲似乎成了壞學生的標配。網吧也因此成了家長和老師最痛恨的地方,認定網吧打遊戲毀了很多孩子。曾經的網癮少年,現在成了電競達人,曾經被人瞧不起的網紅,成為受人追捧的甚至超越一線明星的大咖。2020年7月6日,網際網路營銷師成為新職業,「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增設了「直播銷售員」,人們熟知的電商主播、帶貨網紅們有了正式的職業稱謂。
  • 在線青少兒教育,正在打造新一批網癮少年
    筆者在近距離和甜甜相處一晚後,不由感慨,技術,開啟了孩子的童年,但技術也正在培養一批新的網癮兒童。誰在助力網癮兒童的煉成?那麼,究竟是誰將兒童們推向網絡的?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幾乎是中國父母們眼中的金科玉律了。
  • 我的世界:你是「網癮」少年還是mc學霸?7張圖,一眼就能看出!
    #百度APP遊戲年度票選活動#我的世界:你是「網癮」少年還是mc學霸?提示:這是一張只有「網癮」少年才能看懂的「梗」。請問,為什麼力大無窮的玩家,也無法抬起煤礦石呢?猜一網絡熱詞哦。2、文學題:猜成語。
  • 「杏壇講道·青年教師演講稿選登」《雪梨女孩和網癮少年》
    今天,我十分有幸地向大家介紹雪梨女孩和網癮少年。第一次見到雪梨女孩,是開學的第一天。因為年齡沒達到標準,我婉拒了她的報名。然而,父母的堅持和多番協商,小女孩最終加入了我的班級。由於年齡原因,她的個頭比別人矮,膽子也比較小,不忍心看她瘦小的身子擠到窗口打飯,我就早早地幫她盛好飯菜;擔心她在課堂跟不上大家的節奏,我會對她多些關注。
  • 網癮少年VS普通女生,比鍵盤磨損程度,程式設計師直接表示:就這?
    鍵盤是我們都知道的吧,尤其是在使用電腦的時候是離不開的,不過鍵盤也是會磨損的吧,有些磨損的程度是非常大的,一起來看看網癮少年和普通人的鍵盤都有什麼樣子的區別吧!
  • 智慧商圈 初中輟學網癮少年,不會英語卻被微軟高薪挖走,跟上司撕逼卻進全球最牛設計公司,27歲活出3倍人生!
    來源:創日報(chuangribao) 作者:肉肉前幾天寫高曉松,後臺好多人回覆說家底太深厚,眾屌絲可望而不可及,今天創哥就寫個沒背景的,24k純屌絲,手上的牌比很多人都要爛:農村裡貧窮家庭長大,差生、
  • IG奪冠背後,電競選手們曾被叫「網癮少年」
    他們的「幸運」在於遊戲天賦——不是每一個網癮少年都能成為電競人才,有機會得到資本的青睞,從而走上正確的電競之路。 11月3日,2018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IG電競俱樂部以3:0的戰績戰勝歐洲強隊FNC,為中國大陸賽區奪得了LPL(中國大陸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第一個冠軍。
  • 他拍了部拯救網癮少年電影《網絡媽媽》,後獲得三部委的大力推薦
    文/宋立慧由曾執導《荔枝紅了》《會說話的風箏》等影片導演周勇執導(之後還執導《孝女彩金》《閃光少年》《我的體育老師》),聚焦青少年「網癮」問題和親子教育熱點的小成本影片《網絡媽媽》,國家教育部《網絡媽媽》電影海報拍《網絡媽媽》為拯救網癮少年勵志親情電影《網絡媽媽》取材於「全國十大傑出母親」、江西省樹立的人物典型
  • 電競選手≠網癮少年,他們很可能比你更健康
    電競選手≠網癮少年,他們很可能比你更健康 2020-12-05 0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明見說「網絡成癮」,聽網癮少年對父母說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電擊療法最終被衛生部叫停(具體內容:柴靜報導的《網癮之戒》)。    雖然電擊療法被叫停,但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各種網癮戒除學校。很多學校採用的是一種暴力的方式逼迫學生屈服,實質上和電擊療法是類似的,一些悲劇事件也相繼發生。據法制日報記者的整理,已經有7人在這一類型學校中死亡。(編者註:此處的數據在2016年沒有被更新,實際數字應不止人。
  • 運動吧少年!萬名高考生齊聚長沙世界之窗
    今日,長沙世界之窗舉辦了一場專屬於高考生的畢業大趴,萬名剛剛經歷高考的少年免費暢遊景區。「彩粉跑」開始啦!一次高考「解壓」之旅。你好,少年!你好,青春!運動吧少年!紅網時刻7月11日訊(通訊員 鄧婷 記者 戴科)青春在哪裡?青春寫滿在了少年的臉上!今日,長沙世界之窗舉辦了一場專屬於高考生的畢業大趴,邀請了萬名剛剛經歷高考的少年免費暢遊景區。現場,畢業歌會、天台告白、「彩粉跑」等互動環節四處瀰漫著青春的味道。
  • 12歲少年打遊戲月入3萬,輟學後靠直播遊戲賺錢,結果悲催了
    直播行業興起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風口來了,無論男女老少都想在直播平臺上分一杯羹,其中不乏年輕有為的少年才俊。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只有12歲,他打遊戲月入3萬,輟學後他靠遊戲直播賺錢,幾年過去了,他現在過得如何?這位少年名叫小新,他從小就喜歡玩遊戲,他對手遊尤其痴迷。
  • 17歲輟學少年因感情糾紛相約打架,持刀鬥毆致1人死亡
    這不在近日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情,一名17歲的輟學少年因為情感糾紛和另一名17歲的輟學少年約架,最終導致一人死亡。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近日有市民報警稱,在一個橋上有人持刀鬥毆。民警在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到現場,並將犯罪嫌疑人景某(男,17歲,輟學)抓獲。
  • 「高考釘子戶」的他,四次高考都非凡人,給我們帶來哪些寶貴經驗
    高考,是人生方向裡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幾乎所有人都為了名校的那張錄取通知書,而不斷去拼命、去努力,有些人甚至為了考上理想大學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補考,最終被大家授予「高考釘子戶」稱號,而這種案例在教育界裡有很多。
  • 十日談|我與「問題少年」
    沒想到,去年初的一次出警,讓我與小魏一家結了緣,繼而成為媒體筆下「網癮少年的知心小哥」、居民口中「警隊裡的青少年問題專家」。那是在疫情防控最吃重的時候,正在小區核查登記人員信息的我,接到居委幹部電話:15歲的小魏將自己鎖在房內,不吃不喝,已近50個小時。我火速趕到小魏家,小魏父母正急得面紅耳赤。門後倔強的少年一聲不吭,據說還早早用重物抵住了房門。
  • 關注網癮少年 電影《浩瀚的網海》劇本研討會舉行
    電影《浩瀚的網海》講述了學校老師、教育行政幹部、家長和社會人士,教育、引導、挽救「網癮」少年和少年砥礪自強的故事。電影創意由湖南省教育廳一名德育幹部提出,該德育幹部曾深入中小學校調查網遊、網絡不良內容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了解到一些真實事例,並撰寫了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