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秘籍,教大家了一句關於翻譯推理中「如果A,那麼B」的翻譯口訣,小夥伴們還記著嗎?「如果那麼前推後」,遇到如果那麼這樣的邏輯關聯詞的時候記得用前半句去推後半句哦,那今天我們來學習幾個新招式!
第一招:只有A,才B
我們再來想一下,是只有通過筆試,才能考上公務員,還是只有考上公務員,才能通過筆試?一定是前者。「只有通過筆試,才能考上公務員」翻譯為:考上公務員→通過筆試,我們用「A」代替「通過筆試」,用「B」代替「考上公務員」,這句話就可以翻譯成「B→A」,B處在原句中的後半句,A處在原句中的前半句,也就是說我們用這句話的後半句推出了前半句。那第二句口訣可要接住啦「只有才,後推前」。
「只有A,才B」也不是孤軍奮戰的,他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比如:不A不B,除非A,否則不B等,當遇到這些詞的結構時,我們可以直接用句子的後半句推出句子的前半句。接下來我們練習一下吧!
【例1】只有手機有電,才能開機。
翻譯:開機→有電
【例2】不戴口罩,不得入內。
翻譯:入內→戴口罩
【例3】除非他公平,否則我不能接受
翻譯:接受→公平
好啦,這就是我們翻譯口訣的應用,一定要記得牢牢的呦!翻譯完之後我們要進行第二步,就是推理啦。
第二招:推理大法
我們翻譯完的邏輯表達式是一個箭頭的形式,那在考試的過程中,無非就是對箭頭前面和後面進行肯定或否定,當對箭頭前面進行肯定的時候,「考上公務員」一定可以推出「通過筆試」,也就是得到了肯後的結論;當對箭頭前面進行否定的時候,「不能考上公務員」,可能通過了筆試,也可能沒通過筆試,得不到必然性結論;當對箭頭後面進行肯定的時候,「通過筆試」可能考上公務員了,也可能考不上公務員,同樣得不到必然性結論;當對箭頭後面進行否定的時候,「沒通過筆試」可以推出「一定沒考上公務員」,也就是得到了否前的結論,這就是我們的推理法則啦:肯前必肯後,否後必否前,肯後否前不必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多記幾遍吖。我們通過例題來練習一下吧!
【例1】刑警王某從某個殺人現場勘察完畢回到局裡。門衛老張問他結果怎麼樣,王某說知道了殺人犯到過現場。老張知道王某在調侃他,因為根本無須王某告訴,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殺人犯,那麼案發時他一定在現場。但據此回答,我們可以推知:
A. 如果張三案發時在現場,那麼他就是殺人犯
B. 如果李四不是殺人犯,那麼案發時他就不在現場
C. 如果王五案發時不在現場,那麼他就不是殺人犯
D. 即使許六不在案發現場,也有可能是殺人犯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題幹關聯詞「如果……那麼……」,確定為翻譯推理。
第二步,翻譯題幹。①殺人犯→在現場
第三步,進行推理。A項:「在現場」是對①的「肯後」,肯後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B項:「不是殺人犯」是對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C項:「不在現場」是對①的「否後」,根據「否後必否前」可得到:「不是殺人犯」,可以推出;D項:「不在現場」是對①的「否後」,根據「否後必否前」可得到:「不是殺人犯」,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
【例2】只有遇到下雨天,客車才不會準時到達。現在,客車沒有準時到達,所以( )遇到下雨天。
A. 沒有 B. 可能
C. 一定 D. 不可能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題幹關聯詞「只有……才……」,確定為翻譯推理。
第二步,翻譯題幹。①不準時→下雨天
第三步,進行推理。已知:客車沒有準時到達,是對①的「肯前」,根據「肯前必肯後」,可得:一定是下雨天,C項符合。因此,選擇C選項。
最後附送秘籍小手冊,可全都是乾貨呢,趕快讓它和你融為一體吧!
翻譯口訣:如果那麼前推後,只有才,後推前。
推理規則:肯前必肯後,否後必否前,肯後否前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