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華:用電影「摞」起來的人生

2020-12-21 瀟湘晨報

「一方小銀幕,能裝地和天,演不完千古悠悠美與善,放不盡人生百味苦辣酸甜。銀幕故事像老娘土,養壯了根,養旺了苗,養靚了女,養俊了男,養甜了老百姓的苦日子,養美了大江山。只要鄉親們喜歡看,俺情願當一輩子鄉村放映員!」戲曲電影《電影兒女》的主題曲唱出了郭建華與電影近半個世紀的不解之緣。

郭建華,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原開封縣)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對當地百姓來說,她曾是「放電影的『好閨女』」,後來成了「放電影的『好媽媽』」,現在是「放電影的『老太太』」。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做放映員的20年裡,郭建華共為觀眾放映13000多場電影;當站長和經理的25年裡,她共組織放映故事片、科教片超過15萬場次,觀眾高達上億人次。

在與電影「共舞」的44年裡,郭建華給百姓送歡樂,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送法律,提升了群眾的法治觀念;送科技,提高了群眾的脫貧技能。

一部一部電影摞起的人生

「大半輩子過去了,回頭看看,我的人生是一部一部電影摞起來的。」郭建華如此概括自己的一生。

1976年,郭建華成為開封縣電影公司的一名農村放映員。

「放映員的工作多神聖啊,只要一放電影,很多人就都高興起來。」郭建華說,那個年代,農村文化生活十分匱乏。一聽說放電影,十裡八村的鄉親們早早地背上孩子、拎著凳子,成群結隊地向放映場奔去。一場電影的觀眾至少幾千人,有時甚至上萬人。「能給這麼多人放電影,我感覺很幸福。」

只要一坐在放映場上,機器一轉,郭建華就會隨著銀幕上演繹的精彩故事,和觀眾們一塊兒落淚,一塊兒歡呼,一塊兒鼓掌。

在一般人看來又苦又累的農村電影放映工作,郭建華卻堅持數十年。她坦言,除了電影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對電影的喜愛」。「每天能給農民多放一場好電影,能讓農民多看上一場好電影,就是我多年的工作目標。」1978年,電影《烈火中永生》剛在農村熱映,鄉親們翹首以盼,見到郭建華就問:「啥時去俺村放映呀?」

當時已懷孕7個多月的郭建華,為了能讓鄉親們儘早看上這部電影,每天晚上要去3個村放6場電影。放到第18個晚上,第二場電影還沒放完,郭建華就疼痛難忍,倒在了放映機旁。

鄉親們用板車把郭建華拉回家,孩子早產了。郭建華的丈夫把瘦弱的孩子摟在懷裡,抱了兩個小時,孩子才緩過勁兒來。夫妻倆哭著為孩子取名「紅梅」,只因郭建華當時放映的電影主題曲為《紅梅贊》。

20世紀90年代,郭建華被聘任為縣電影公司經理,當時的電影市場非常不景氣,電影公司經營不善、資金短缺。郭建華經過9天激烈的思想鬥爭,毅然走進了電影公司的大門。

就任那天,郭建華對大家說:「咱不能讓老百姓看不上電影啊!」此後,郭建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走出改革三步棋:改定額承包為代理發行,實行電影拓市場、能人挑大梁;變管理型為服務型,改計劃經濟為市場經濟,改人浮於事為競爭上崗;實行工效掛鈎,優勞優酬,獎優罰劣,要求職工做到的郭建華先做到。一年下來,電影公司的收入由原來的不足4萬元增加到20多萬元。

44年來,潔白的銀幕伴隨著郭建華從青絲到白髮,從青春年華到花甲之年。如今,郭建華初心不改,依然堅持在基層放映第一線。2019年,她還到村裡為群眾放映了143場電影。

「電影是我的生命,我已經離不開電影,更離不開群眾。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銀幕高高地掛起來,讓群眾文化活動火起來,讓父老鄉親們樂起來,讓精神文明傳播開來。」郭建華說,給農民放了這麼多年電影,除了觀眾接受教育外,電影裡的英模人物也讓自己深受教育,指引自己找到人生方向。

「三槌」和鳴奏響農村法治新樂章

1998年,在村裡放映普法影片時,一位老人在散場後仍傷心流淚,久久不願離去。當郭建華上前詢問時,老人擦著眼淚說:「你們來晚了。要是能早幾年懂法,俺兒就不會進監獄了。」

這件事讓郭建華心裡很不是滋味,久久難以釋懷。自此,郭建華動起了電影普法的心思,也在心裡埋下了深深的「基層法治情結」。

走村串戶多年,耳聞目睹了許多農民因法律意識淡薄而犯罪入獄的不幸案例。郭建華越發意識到,在農村加強普法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培育農民的法律觀念,必須要依靠通俗化的傳播手段。」郭建華說,「過去影片少,有啥就放啥。現在不同了,可以結合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根據群眾需求,為鄉親們量身打造或者選擇他們想看愛看的電影。」

郭建華還提出了「鑼槌、鼓槌、法槌」的農村法治思想,告訴群眾,要「多敲鑼槌鼓槌,少敲法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她說:「我希望用鑼槌、鼓槌寓教於樂,提升農民的幸福指數,用法槌弘揚法治,保一方平安。」

作為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多次在全國兩會上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基層普法力度,營造全民學法懂法、遇事找法、辦事依法的良好氛圍,以預防為主,把高牆內的懲戒轉變為高牆外的教育。

一邊提出建議,一邊身體力行。農村成了郭建華搞全民普法教育的試驗田。經過多次調研,她最終決定將祥符區西姜寨鄉白莊村作為試點,探索可複製、易推廣的基層普法教育宣傳模板。2017年6月,祥符區首個基層普法基地在白莊村建立。2018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黨支部組織黨員走進祥符區,在西姜寨鄉白莊村開展「送法進鄉村、共學十九大、扶貧獻愛心」主題活動。

如今,「白莊普法模式」在祥符區335個行政村(社區)全面鋪開。截至目前,累計播放普法電影5000餘場次,觀影群眾80餘萬人次,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100餘場次,受眾30000餘人次。

聘請律師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幫助他們解決「愁到睡不著覺的大問題」;幫助促成張莊小學生代表參加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公眾開放日活動;聯繫協調祥符區一百名駐村第一書記聆聽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主審法官謝勇以《民法典》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宣講……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第一書記王曉楠,對駐村以來郭建華助力張莊村基層法治工作所做的努力如數家珍。

一方小銀幕助力奔小康

「我生在花生窩,長在花生主產區。」為了讓鄉親們的花生獲得更好的收成,在郭建華的建議下,河南影視集團拍攝了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影片有故事、有知識,讓農民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

李永樂就是看了上述電影後,決定辭掉城裡的工作、返鄉創業的。在了解了郭建華為農民放映電影的故事後,李永樂感觸頗深:「屏幕上放的是熱血青年,我們也要做電影屏幕外的熱血青年。」

在當地政府和郭建華的鼓勵、支持下,2017年4月,李永樂組建了青年創業團隊,調研當地農產品,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創業中,郭建華常常為李永樂答疑解惑。

「隨著近幾年的發展,我們的基地面積擴大了,產品也從最初單一的花生產品延伸到了當地所有的特色農產品。」李永樂興奮地說,現在,他們圍繞花生做足了文章,設計了一系列花生文創,帶動了當地一家花生老作坊。如今,西姜寨五香花生不僅賣出了開封,也賣出了河南。

「電影使我的生命閃光,架起了我和農民溝通的橋梁。」郭建華說,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我很慶幸走進了農村,走進了基層,讓我到了晚年還有活幹,還有放不完的好電影。」

「送來米,送來面,不如送部科技片。」科技電影被祥符區農民親切地稱為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黃河水澆灌+科技興農,祥符區地膜花生增產一倍。在郭建華的積極推動下,該區花生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保護面積達50萬畝,花生價格也翻了一番,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這些年,郭建華每年都會帶上鄉親們種植的優質花生上兩會。「我不僅要給農民放好電影,還要幫助農民銷售好花生。」郭建華說,她將呼籲更多人,幫助農民兄弟拉長花生產業鏈條,打造國際國內消費市場,給祥符區的好花生找個「好婆家」,讓農民靠花生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8年4月,在郭建華提議下,祥符區啟動了以「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氣」為主題的「百村千場」電影扶貧扶智放映活動。郭建華帶領放映人員深入全區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個貧困戶較多的非貧困村,建立了100個農村扶貧電影放映點,採取「菜單式」放映模式,累計放映扶貧科技電影11000餘場,觀眾達200餘萬人次。

「俺從十四五歲就開始看她放映的電影,從送文化到送科技,她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幫助我們富腦袋,鼓口袋。」祥符區範村鄉大關頭村黨支部書記趙志說。

郭建華欣喜地看到,電影聲情並茂的展示和其中真實感人的故事,不僅提升了群眾脫貧致富技能,也激活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實現由政府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更加增強了群眾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幹勁和韌勁。

「只要鄉親們喜歡看,俺情願當一輩子鄉村放映員。」

就是這樣一句承諾,讓郭建華堅守在鄉村,當了一輩子農村電影放映員。這份堅守,緣於電影《焦裕祿》中的一個鏡頭。「風雪中,焦裕祿拉著板車,走到一對老夫婦家裡,坐在炕頭上親切地說:『老大爺,我是您的兒子,要過年了,我過來給您送點糧食。』」在焦裕祿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郭建華堅守在豫東那片黃土地上,為人民輸送精神食糧,一幹就是44年。

心裡有了這份承諾,再苦再難也沒變過。近半個世紀,她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忠於黨的文化事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勇於探索,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她的心中有對黨的忠誠,有為民服務的情懷,有紮根基層的執著。

道德是擔在每一個人肩上的使命和責任,貴在踐行,貴在堅持。郭建華的事跡反映了基層文化工作者對黨忠誠、苦幹實幹、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與焦裕祿精神一脈相承。要實現鄉村振興,打贏三大攻堅戰,就需要千千萬萬個像郭建華這樣的人。

【來源:文明天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生重諾不打折——走近2019年「誠信之星」郭建華
    這是一段頒獎詞,獻給一位堅持43年為農民放電影的「老太太」——郭建華。1月18日晚,中宣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2019年十大「誠信之星」,郭建華是我省唯一當選者。「一輩子就做了一件為鄉親們放電影的小事,國家卻給了我這麼大的榮譽。」在開封市兩會間隙見到正在參會的郭建華,67歲的她依然謙遜。
  • 碗碟洗完摞著放or立著放?一個實驗告訴你「標準動作」
    很多人家清洗過碗碟、刀具之後,都會習慣將它們摞在一起,再擺放在櫥櫃裡。但是,最近有人說,這種看似乾淨利索的好習慣,很可能會給餐具帶來二次汙染。是真還是假?今天,我們的360實驗,就將做一個驗證檢測。而這個結果,可能真的要推翻你多年的老習慣了。
  • 藝術家用書本摞出人像雕塑,網友評論:毫無美感還有點「驚悚」
    來自紐約的80後藝術家尼克·喬柱自大學畢業後,做過獨立電影製片人,設計師,最終在經過多次職業選擇和規劃之後,他決定做一個雕塑藝術工作者,專職於雕塑創作。一本本紙質書刊,被這位藝術家硬生生摞成了一個個表情驚訝、色彩豐富的人像雕塑,千萬不要認為尼克·喬柱的這種用書本做雕塑的方式,是一種譁眾取寵,他對當代社會的書報刊印,以及廢舊物品的循環再利用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他正是藉由這樣的藝術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思考。
  • 豆瓣高分電影《美麗人生》,美麗的人生,從這裡開始
    文/劉年最近這幾天,小編選擇了以前不少沒看過的電影來看,其中,最為我讓我感動的就是這部《美麗人生》。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就得了無數的好評。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說一說電影,到底是怎麼感動萬千觀眾的。正如這部電影名字所說的,美麗人生,這部電影充滿了親情、愛跟溫暖,但同時它也是揭露出了那時候社會的殘酷。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生活中,我們總會陷入一些不大不小的絕望之中,但是,每一個人在面對絕望的困境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很大可能是不一樣的。
  • 人生必看的10部電影,勸你趕緊收藏起來
    第一部——愛情的象徵一《羅馬假日》第二部—執著那些事- 《阿甘正傳》第三部——人生哲理-《第七封印》第四部——展示才華《莫扎特傳》>第五部——展示人生《美國往事》第六部——展示童心《ET.外星人》第七部——展示痛苦的《現代啟示錄》第八部——展示信念《肖申克的救贖》第九部——展示責任《辛德勒的名單》第十部——展示勇氣- 《勇敢的心》
  • 謳歌奮鬥人生 刻畫最美人物——關於電影《秀美人生》的對話
    電影《秀美人生》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傾情再現中華大地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偉業,深情歌頌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私奉獻、用生命赴使命的新時代共產黨人。  在當前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電影《秀美人生》的寓意是怎麼考慮的?
  • 人生必看的三部經典勵志電影,「墊底」的人生也能光芒萬丈!
    我們為什麼要看勵志電影?不是為了單純地聽一句口號,而是為了從真實的故事裡感受平凡人的不平凡。今天,將要為大家推薦三部勵志電影,趕快收藏起來吧!第二部要推薦的是可以稱得上是影史傳奇的電影《阿甘正傳》。這部1994年的電影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推薦《阿甘正傳》是想要說明,平凡的人生裡不需要太多「斤斤計較」的聰明,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要做的,並且堅持。
  • 孩子必看電影《美麗人生》:孩子的承壓能力,決定他的人生高度
    說到壓力的承受,讓人想起一部1997年的義大利經典電影《美麗人生》。至於排「影響人一生的電影」和「人生必看榜單」時,《美麗人生》更是未曾缺席、屢屢佔據榜單前列,這足以說明電影在影迷心中的地位。《美麗人生》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在電影中,圭多的兒子始終堅持到了「遊戲」的最後,果然,有一輛真的坦克車來迎接他。
  • 堅持早晨5點起來跑步的人生,究竟有多爽: 自律,才能改變人生!
    感覺人生很無常,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走了。在工作單位,看到身邊的同事都有很多白頭髮了,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感覺時間轉瞬即逝,這不2020年馬上就過去一半兒了。以前一直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按80歲來計算的話,折合成天大約為29200天,現在30歲的年紀,哪還有50歲的話,就是18250天。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說的是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農村俗語,都是農民群眾經過長期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對生產生活有指導意義,勸導意思的話語,就像這句,「大屋摞小屋,三年兩遍哭」。一、「大屋摞小屋,三年兩遍哭」的意思和典型事例。農村的李大爺,年紀也差不多了,有個兒子長期在外面打工,李大爺看到農村自己家周圍的人,都把房子蓋起來了,而且蓋得很高。李大爺就覺得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但自己一是沒有合適的地,二是沒有更多的錢新蓋房子,因為兒子還要娶媳婦,還需要更多的錢。
  • 一半電影 一半人生
    現在來聊聊我們這個公眾號的名字:一半電影 一半人生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生活就是電影;戲如人生,電影就是生活不同的人生就像不同的電影,不同的電影也映照著不同的人生,悲劇、喜劇都在不停地變換和繼續。
  • 《美麗人生》一生必看的電影
    《美麗人生》這部經典電影又在影院上映了,時隔20年,歷久彌新,我想這就是一部好電影給人帶來的震撼吧。說起「一生必看的電影」,相信不同的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義大利經典電影《美麗人生》,一定在絕大多數人的名單之列。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今天要分享的這句「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這句話作何解釋吧!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那些舊時光舊時代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裡的大屋摞小屋實際意思是大屋不能套小屋。說的是大房子裡面不能有帶屋頂的小房子。大屋隔成小屋沒關係,但不能在小屋上面加蓋房頂。
  • 電影《美麗人生》重映觀後感
    韓寒的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無奈,滿腔熱血遭遇生活的消磨,一腔熱情卻被大雨淋溼,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生大概就是如此,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也永遠不可能一背到底。有些人就是快樂的,身陷囹圄卻依然能夠仰望星空。有些電影書寫人生,但有些電影超越人生。討論真不真實是最沒有意義的事,如果每一場電影都是復刻,又何來驚喜。
  • 人生必看的電影 第一輯
    電影裡包含著人生百味,加之觀賞,受益匪淺。()內為該片導演《活著》(張藝謀)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 豆瓣短評根據餘華同名小說《活著》改編而成的一部電影。通過主人公福貴的生命歷程來展現中國上世紀的發展進程中的社會風貌,探尋活著的意義。雖然他們在拼盡全力的活著,可是卻又顯得如此可笑和悲涼。不得不感嘆能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其實還是很慶幸的了。
  • 人生岔路口必看電影盤點
    成長是人生中不變的一個主題,人的一生中需要經歷很多不同的階段,無論年齡與否成長的這個過程都不會結束。電影有時是人生的一面鏡子,用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角色讓我們能夠好的認識自己,從而感受生活。 今天小楚就給大家推薦幾部助於成長的經典之作,看完之後無論你是否會更加成熟,相信都會有所收穫。
  • 《美麗人生》的電影文案海報,超感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 營銷案例精選(ID:m-cases) 1997年,電影《美麗人生》在義大利上映> 一舉囊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 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共70個獎項。
  • 9月8電影票房:扶貧電影《秀美人生》超過盜夢空間與哈利波特
    2020.9.8電影票房註:上述數據來源於中國專資辦電影統計中心。2、《秀美人生》反超盜夢空間、哈利波特本片是取材於真實故事,感動中國2019人物黃文秀便是這部電影的原型,本電影拍攝於廣西百色,是一部講述基層幹部精準扶貧的主旋律電影。一般來說小眾的主旋律電影都不會有很多觀眾觀看,沒想到上映一段時間,幾乎墊底的《秀美人生》還能超過《盜夢空間》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些商業大片。
  • 這三部關於人生的電影,你看過哪部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一場,無非是在親情、友情、愛情中輾轉騰挪,這三部電影讓你看懂人生。第二部關於友情----《觸不可及》法版一份真摯的友情,是可以用一生去珍惜的。片中的黑人青年和白人老頭,從任何傳統角度都不可能滋生出友誼來。起初他們是沒有任何交集的,或者說是互相排斥的,但是最終還是在彼此真誠的交往下成為了惺惺相惜的忘年交。
  • 電影《美麗人生》——父親用愛和智慧演繹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謊言
    電影《美麗人生》——父親用愛和智慧演繹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謊言「為了看到陽光,我們來到了世上,為了成為陽光,我們存於世上」當他和兒子被抓捕後,父親編造了一個謊言,讓軍營裡的醜惡成為了一場遊戲,它不僅為了保護孩子生命,更為了保護孩子的心靈,就算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也要遵守自己制定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