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是從冬至這一天算起,九天稱為一九,往後每隔九天為一階段,稱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時候,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根據陰陽學說「冬至—陽生」,冬至是一年氣候變化陰陽轉化的轉折點,大自然陽氣開始復生。
此時三九天灸給予溫陽治療,藉助人體陽氣回升之勢,協助體內微弱之陽氣上升,以陽克寒,化解病人體內的陰寒之氣,將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從而達到治癒疾病或抑制其復發之目的。
因此,三九天灸依據祖國醫學「子午流注,適時開穴」、「天人相應」的理論,順應四時特性的一種「內病外治」療法,是中醫「因時制宜」的具體體現,是預防和治療一些慢性虛寒性疾病和季節性發作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時,三九灸可以鞏固和加強三伏灸的療效,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充分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能夠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其療效相得益彰。
2019年三九天灸時間
時間為早上8點至下午5點半
一九灸:2019年12月23日 (周一)
二九灸:2019年12月31日 (周二)
三九灸:2020年01月09日(周四)
婦保科三九天灸特色優勢
1、貼敷前「精灸」開穴:精灸可治療多種疾病,再配以三九貼,可以幫助人體調整陽氣,平衡陰陽,調節機體臟腑功能。
2、一人一方,舌脈定製三伏貼:三九貼既然是一種治病及保健療法,若想要針對性的療效,必然要經過辨證,切忌一貼了之。需要大夫依據舌脈象辨證論治後,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開具不同的穴位方案,如此才能達到溫補陽氣、驅走體內寒邪之目的。
3、順應天時,開展女性專屬三九貼:在傳統呼吸系統等適應症基礎上,新增針對婦女寒溼痰凝血瘀氣滯體質進行貼敷,根據中醫辨證後,屬於寒證和虛寒證者如:
陽氣不足、手足冰涼、畏寒怕冷、空調病、宮寒(小腹冰冷)、產傷諸痛、痛經、月經不調、婦科雜病、以及各種由體虛、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屬虛寒者)。
敷貼流程
大夫把脈辯證
↓
結合精灸等溫通穴位
↓
敷貼
(中、末伏只需到診療室敷貼即可)
貼後注意事項
☞ 敷貼後注意
• 貼敷後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瘙癢或貼藥處出現針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皰,屬藥物貼敷後的正常反應,患者僅需保持乾燥即可,不可用手撓抓。
• 成人敷貼時間2-4小時,一般不超過6個小時。貼敷時,若出現皮膚過敏或者難以忍受的瘙癢、疼痛感覺,應立即取下藥膏,不必拘泥時間限制。
• 若去除貼藥後,如局部出現水泡乃正常現象,輕者可自抹萬花油;若水泡潰破可自行塗安爾碘,結痂後待自然去痂,注意預防感染;出現較大水泡、全身過敏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就醫。
☞ 飲食禁忌
• 治療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瓜果、冷飲、辛辣肥膩之品及綠豆、海鮮等生冷發物,以免誘發過敏及降低療效。
• 貼敷當天及次日禁食易化膿和發性食物,如牛、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等。
☞ 起居禁忌
• 貼敷4小時內勿洗澡。
• 治療當天,貼敷部位可用清水衝洗,不宜用香皂、沐浴液等;當天禁止遊泳、淋雨、使用冷氣。
• 治療期間儘量減少戶外活動量,防止大量出汗。
☞ 禁忌症
• 陰虛火旺體質者。
• 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咳血、支氣管擴張、孕婦、皮膚過敏者。
• 各類傳染性疾病、血小板減少疾病及血液凝集障礙類疾病、心臟疾患、妊娠期、月經期、急性病期、暈針或有相關禁忌人群。
預約時間:2019年12月16日至12月20日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2:00 下午3:00-6:00
聯繫人:項大夫
諮詢方式:掃描下方二維碼
地 址:三亞市婦幼保健院三樓 婦保科 針灸診療室(7診室)
項燕,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第四代傳承弟子,師從北京名醫李瑞教授。臨床以《內經》等中醫傳統經典理論為圭臬,從中醫古代哲學思維方法入手,秉承「形神一體」,以「通陽調神」為法,將五行互藏理論結合五輸穴,綜合應用針灸多項技能,如針刺、麥粒灸、穴位埋線、五行針灸、(放)瀉血、平衡針、臍針、腹針等,治療臨床常見病及各種身心疑難疾病,最終調整到形神俱備的身心健康狀態,故對某些疑難雜症具有獨到的認識和治療方法。
科研研究方向為針灸經典理論及假針刺對照臨床試驗的研究。曾負責、主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撰寫和申報工作多次。參與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之「兆麟評醫案」;參與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大項目《電針同神經節段腧穴——「胰俞」對GK大鼠胰島β細胞PDX-1調控機制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發表國外SCI論文2篇(累積IF>5),中文核心論文1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