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膚色深的人群比膚色淺的發病率高,在我國人群的發病率為0.1%~2%。此病對患者的容貌有較大影響,且治療困難,通常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擾,使人們談「白癜風」色變。
然而,所有的皮膚白斑都是「白癜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白癜風的白斑初發為淡白色色素減退斑,後逐漸擴大成境界清楚的色素脫失斑,呈乳白色,邊緣可見色素沉著。表面無鱗屑。白斑中可見毛孔周圍島狀色素區,毛髮亦可變白。
白斑可以發生在全身任何一個部位,但好發於暴露及摩擦部位,如顏面、頸部、手背、腰骶部等,口唇、包皮等黏膜亦可累及。患者沒有疼痛、瘙癢等自覺症狀。
在臨床上,根據白斑的範圍和分布將白癜風分為3型:
那麼看到皮膚白斑,除了白癜風,我們還需要排除哪些可能的疾病呢?
單純糠疹
多見於兒童,好發於顏面部,表現為局限性色素減退斑,邊界不清楚,表面有細碎鱗屑。
花斑糠疹
俗稱「汗斑」,多發生在頸、軀幹、上肢,表現為圓形或類圓形淺色斑,表面多有鱗屑,真菌鏡檢可以找到真菌。
貧血痣
先天性色素減退斑,是由於病變局部毛細血管稀少造成。一個簡單的鑑別方法是:摩擦或加熱後白斑周圍皮膚變紅,而白斑本身不變紅。
無色素痣
出生或出生不久後出現局限性淺色斑,往往沿神經節段分布,境界模糊,周圍無色素沉著帶,一般單發,持續終身。
炎症後色素減退
有溼疹、銀屑病、皮炎等原發病史,色素減退局限在原發病皮損部位,一般為暫時性,能自行恢復。
黏膜白斑
多呈網狀、條紋狀或片狀,為白色角化性損害,通常伴有劇烈瘙癢感。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發現皮膚白斑,並不一定就是白癜風,可通過以上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鑑別,並儘快於皮膚病專科就診,明確診斷。
文/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副主任醫師 張穎鵬
圖/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