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全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綜合評估報告」出爐,在首批21個分行業省級試點中,紹興市柯橋區紡織行業改造提升綜合指數以129.8的高分位列第一。
據了解,2020年全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綜合評估經省政府同意,省轉升辦、省經信廳、省統計局聯合組織,在數位化轉型、質量效益、自主創新、綠色發展等4個方面,對全省11個設區市及第一、二、三批48個分行業省級試點縣(市、區)進行綜合評估。
目前,柯橋傳統製造業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據統計,2020年1至10月,柯橋區實現大紡織產值830.4億元,佔全區規上工業比重52.5%,其中印染產業實現產值323億元,同比增長2.1%,高出全區平均2.4個百分點。
構建「畝均 」評價體系,印染產業實現集聚升級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於柯橋而言,印染產業的集聚升級,正是傳統紡織印染產業改造提升的關鍵環節和重要突破口。
十年前,柯橋區遍地可見印染企業。為實現從集聚到集群、再到集約化的發展變化,自2010年起,柯橋舉全區之力,歷時8年,將原先分散在鎮街各地的200多家印染企業整合成100多家,集聚到馬鞍街道。同時,還建成了濱海藍印時尚小鎮,基本實現了「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發展目標。
事實上,作為「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發源地,柯橋區基於破解制約發展的要素瓶頸和生態短板,初步構建了以工業企業綜合評價為核心,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評價為重點,工業園區、特色小鎮等綜合評價為拓展,企業家綜合評價為基礎的「畝均 」高質量評價體系。如今,柯橋印染行業畝均稅收由集聚前的每畝7.5萬元提高到現在的28.77萬元。
作為柯橋區實施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後首批落戶的企業之一,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佔地120畝、投資12億元的智能工廠「新迎豐」生產工序設備已全部調試到位,生產計劃已全面開展。近期,該企業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上市事宜。「趁著產業集聚升級的契機,企業基礎設施改造得以全面提升。另一方面,紡織印染配套產業也得到了有力保障。」該公司董事長傅雙利介紹。
無疑,在這樣一場「資源整合」之後,更多傳統經濟的「老樹」不斷萌發出創新發展的「新芽」。近年來,柯橋區內湧現了迎豐、樂高、紅綠藍等一批行業標杆企業、龍頭企業。其中,有24家印染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區總數的13.7%。2019年,柯橋印染行業產值增幅為14.7%,遠遠高於工業平均增幅;實現大紡織產值1045.8億元,佔全區規上工業產值的51%,被省政府評為加快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成效明顯的縣(市、區)。
引入優質時尚資源,建設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持續推動製造業強鏈補鏈,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在明確「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發展目標後,柯橋區今年推進的「322」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步魚計劃」更具現實意義。
「柯橋的願景是,通過3到5年努力,建立以現代紡織、現代住建、黃酒『3』大重點製造業集群為支撐,時尚產業、智能製造『2』大優勢製造業為主攻方向,新材料、生物醫藥『2』大新興產業為發展方向的現代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體系。」柯橋區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柯橋還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在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方面,今年,柯橋專門出臺《關於進一步助力市場主體紓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柯橋區工業經濟穩生產七大行動》等一攬子政策意見。在加速資金兌現、優化撥付渠道上,截至目前,柯橋區經信局已兌現資金79.57億元,較往年提速3個月以上。同時,柯橋還全面落實各級稅費減負政策。今年1到9月,在出口退稅的基礎上再為企業減負30.0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的建設目標,柯橋不斷引入優質時尚資源,進一步加速全球紡織時尚產業生態圈形成。比如,柯橋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世界布商大會,定期舉辦紡博會及柯橋時尚周,進一步提升了千億級紡織產業集群和全球最大紡織品交易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行業話語權。此外,柯橋還成功引進並啟用吳海燕國際時尚研究院等新平臺,集聚工業設計企業390家,從業人員2938人,年均設計花型4萬餘幅,並成功孵化吉麻良絲、百思服裝等一批本地優秀設計企業和設計師品牌。
初心不改,篤行致遠。「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強鏈固鏈延鏈,全面優化紡織產業鏈整合力,推動紡織製造業向數位化、集成化、服務化改造提升,推動世界級現代紡織產業集群建設,實現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繼續為全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提供柯橋樣本。」柯橋區經信局局長王葉剛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