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國產劇和英美劇相比,兩者之間的差距還很明顯。英美劇受益於工業化的影響,整體的製作水平要比我們高很多。當然,國產劇也有很多經典之作,這一點我們無須妄自菲薄。
根據大數據分析,美國每年最少有1000部戲在各大平臺播放,還不包括哪些製作低劣口碑太差被撤掉的作品,但是真正能夠流入國內的不超過20部戲,而且能夠進入國內的基本都是經典IP,也就給了我們一種美劇都是精品的錯覺。
由此可見,國內與歐美確實存在差距,但沒有想像中那麼誇張。既然是兩者相互比較,我們就要儘可能的客觀,下面從製作、領域和市場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製作這方面來說,國產劇確實賞心悅目,哪怕是早上剛起床,也必須是妝容精緻,就算是打仗、殺人、逃命與潛伏等危險情況下,也會做頭髮、抹髮膠、畫眼線與秀睫毛。髮型不能亂絕對是第一要素,臉上抹兩道灰還很刻意。
相反美劇則非常真實,生活中的一地雞毛絕不矯飾,演員們的衣服也很貼合實際。在美劇劇組人員中,有一個「做舊師」的職業。專門將服裝、道具與場景做舊,以期能顯現出年代滄桑感,而且這還是個高薪職業。
其次,就是領域問題了,這裡面牽扯到審核機制,限制了國產劇的百花齊放。美劇的豐富性是內地不能相比的,戰爭、歷史、奇幻、懸疑、犯罪、科幻、喜劇、愛情等,幾乎囊括人類能夠想到的全領域,甚至一些禁忌題材也毫不避諱。
與之相比,國內的電視劇則受限很嚴重,恐怖片中不能有鬼(怪力亂神),生活方式不能混亂、不許有民間偵探、紅色經典不能改編等,編劇受到了太多條條框框的限制,也就導致了一部金庸武俠可能出現十幾個版本,而且還在不斷的翻拍。
再次,從市場方面來看,國內的抗戰神劇,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裡面的很多情節過於虛妄,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包子雷等,這都是些什麼玩意兒?這樣的編劇都成仙了,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有這部分市場在。當然,也不是美劇的觀眾多有深見,只是他們工業化的程度更深,相對見多識廣而已。
國產劇和英美劇差距還很懸殊,這是我們需要反思與改進的地方,期待未來十年國產劇能夠有長足的長進。不知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下篇文章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