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樸素的故事,感受中國軍人的精神

2021-01-08 e聲互助

中國海軍楊詠舜

楊詠舜1993年出生在北國瀋陽,從小就立志當兵。長大成人後,楊詠舜順利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

他說:「參軍5年,從不後悔。當初因為嚮往,所以走進軍營;因為喜歡,所以穿上這身軍服。但是從穿上這身軍服的那天起,我就明白這承載的責任與使命。起初,我也許是嚮往,但是後來不僅僅是嚮往,是熱愛。幾年的軍旅生活,讓我對軍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許是生活註定要有一些波折,2017年3月,楊詠舜在部隊組織體檢時查出甲狀腺癌。正值青春年華,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他顯得手足無措,好在甲狀腺癌康復率很高,經過精心治療後,他再次回歸軍隊,繼續為祖國效力。

鐵路警察付強

付強是一名鐵路警察,是廣大旅客的保護者,恪盡職守27年,他始終以服務旅客為使命。

付強的女兒付雨絲回憶:父親作為一名警察工作繁忙且責任重大,保衛乘客安全是他一直堅守的職責使命,絲毫不敢鬆懈。每年春節都是在列車上度過的,從沒能跟家人好好過過年。

工作中,付強盡職盡責;生活中,他是個樂於助人的好人。從2016年5月起,閒不住的付強又熱衷起了慈善,雖然自己也並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但他依舊秉持著愛人之心通過網絡互助平臺e互助先後為377個不幸的困難家庭進行募捐,踐行著平凡中的偉大。

在2017年4月,付強被四川省人民醫院確診為左肺腺癌伴肝轉移。癌症來臨的是如此突然,短短2個月就花光了付強家裡的所有積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曾經被付強幫助過的人,還有那些知道付強經歷的好心人此時站了出來,一起為他募捐了15萬元。儘管最後這筆救助金,沒能留住付強的生命,也為罹患災難的這個家庭的帶去了一絲甘露。

邊防軍人黃雲武

黃雲武,是一名邊防軍人,戍守邊疆保衛家園。

駐守邊疆的苦,若非經歷過根本無法感受,雪域高原、外海小島、沙漠戈壁,這樣的風景大多只能從電視裡看到,更何況去體會如何生活。但是作為為祖國看守大門的衛士,無論嚴寒酷暑,邊防軍人訓練從不停歇。

但軍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會生病。在2015年11月的這一天,黃雲武因腰部疼痛難忍,便前往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檢查,不幸確診腎癌。黃雲武憑藉曾經加入的e互助申請了20萬的互助金順利進行手術治療。癌症要一步步的治,生活也決不能停下,大病之後的黃雲武再次重拾生活的信心繼續向前。

「不拋棄、不放棄」正是對中國軍人的最佳詮釋。

相關焦點

  • 狼性精神是尊崇軍人的魂
    近幾天,看到新聞報導,德國指責中國施行「戰狼外交」,中方回應:難道我們只能做「沉默的羔羊」?我們一改往日提出外交全是嚴正交涉、強烈譴責的嘴仗,對美國公民該對等制裁的對等制裁,對加拿大公民該在中國判死刑的判死刑。
  • 《故事裡的中國2》:「當下」是最好素材,「精神」是最佳源泉
    其實答案早已在《故事裡的中國2》之《鍾南山》裡了,從人物訪談到戲劇演繹,再到實地採訪,一個立體全面的「國士無雙」的故事娓娓道來,而英雄逆行背後勇於擔當、積極奉獻的時代精神也如接力棒一樣感染了更多人。,加上老一輩軍人伴侶們的集體證婚,讓「父母愛情」的內涵得到了擴展。
  • 中國65式軍服到底有多大魅力?能讓40國軍人對它都愛不釋手
    軍人就是一個國家精神的象徵,在任何年代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他們都會站出來扛起一片天。
  • 致敬那個時代,致敬中國軍人!《金剛川》首發預告映現戰爭往事
    電影《金剛川》人物關係海報 張譯 吳京電影《金剛川》人物關係海報 張譯 魏晨電影《金剛川》人物關係海報 李九霄 鄧超「獨白」版預告呈現殘酷戰爭 《金剛川》致敬先烈不畏強敵電影《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擅長刻畫戰爭故事的三位
  • 中國軍人,使命必達!聽中國海軍驅逐艦艦長講述護航經歷……
    面對記者提出的問題,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公司操作工慄生銳代表講述了他的成長故事。他回憶起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老師傅給大家講述航發人的故事,並告訴年輕人,什麼是責任擔當。「從一名學徒到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無數日夜堅守,技藝打磨,為的就是擔負起責任和傳承。我們的工作有三個特點,高、精、尖。
  • 聽89歲抗美援朝老軍人講故事
    11月18日,回想起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的專題學習會,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以下簡稱「榮軍院」)的抗美援朝傷殘軍人塗伯毅感慨萬端,今年89歲的他在位於新都區新繁街道的榮軍院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當日,在榮軍院會議廳內,塗伯毅端坐一旁,靜靜聆聽著關於大會精神的傳達。
  • 《故事裡的中國》:把握時代跳動脈搏,奮力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
    2020年,有一種青春的誓言叫「健康所系,性命相託」,《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第七期播出《戰「疫」中的青春》,這也是繼第四期《鍾南山》之後,節目對戰「疫」英雄和戰「疫」精神的再度致敬。丁禹兮、王鷗、李東學等聯袂演繹青春群像,動人演繹讓觀眾數次落淚。
  • 16名中國軍人在維和行動中犧牲,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記錄維和...
    9月18日,一份中國軍隊維和犧牲官兵名單在網上熱傳。30年來,中國軍隊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4萬餘人次執行維和任務。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先後有16名中國軍人為了人類和平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
  • 擁有強壯肌肉的中國軍人,發誓要守衛好中國國土
    ,這些肌肉將幫助中國軍人能夠戰勝一切磨難。 三、中國部隊的夥食一流,非常注重營養,這有利於肌肉的練成1、中國軍人都有良好的體魄 中國軍人都提供非常良好的夥食,中國軍人非常注重營養成分
  • 熱血收官:看新時代中國軍人錚錚鐵骨!
    戰火硝煙漸遠,但那不僅僅是一段段英雄的故事,更是一段守護和平的疼痛記憶,是一個真正硬漢軍人的樣子,「硬骨頭六連」的硬核精神永放光芒。當一個最優秀的兵是趙松從小以來的願望,他要和戰友們一起扛起保家衛國的責任,守護祖國大地上每一份平凡的幸福。革命戰爭年代,六連鍛造形成了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
  • 把「三個精神」送到職工身邊
    「我和同事們一起,三天三夜完成為雷神山醫院通電的任務;五天五夜完成為火神山醫院通電的任務……」12月14日,湖北省首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國網湖北電科院舉行,2020年「全國最美職工」、全國勞動模範胡洪煒講述了戰「疫」中的動人故事。
  • 【微黨課】第三十八講:倥傯歲月的軍人家風
    【微黨課】第三十八講:倥傯歲月的軍人家風 2020-12-10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通人和軍人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不再是跑五公裡那麼簡單
    都說中國軍人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因為面對艱難困苦軍人不怕苦,面對生死存亡軍人不怕死,歷經戰火考驗,鍛造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這樣的特殊並不是血肉之軀刀槍不入,而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讓敵膽寒,所以中國軍人的特殊源自於無比堅定的信仰。
  • 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10月15日0時,中國以129.5億元人民幣的電影票房成績超越北美地區,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年末賀歲檔《緊急救援》《拆彈專家2》《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等陸續上映,持續拉動電影票房上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同往年相比,雖然降幅巨大,但三、四線城市觀影需求增長顯著,國產電影票房佔總票房的83.72%,在非常時期取得這個成績殊為不易。
  •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先進 事跡
    光明日報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章文)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講好優秀退役軍人故事,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和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12月18日聯合發布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
  • 《故事裡的中國》溫暖再現守島人的相伴相守
    在長山列島上,隨著一聲汽笛的轟鳴,一位守島軍人和他的未婚妻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婚禮。三對相守半個多世紀的守島夫妻,通過大屏幕向兩個年輕的新人送上美好祝福。多年以前,這三對夫妻也曾帶著家人踏上這片散落在海岸線上的島嶼,鋪展開屬於他們的生活長卷,用一生相伴在上面綴著炊煙嫋嫋、細水長情。
  • 感受女排精神 體會國家榮譽
    天津北方網訊: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之際,《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市美術館開幕。連日來觀展者如雲,大家通過參觀展覽,體會女排精神、感受國家榮耀。  這次展覽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天津體育學院共同主辦,中國排球學院、天津市排球運動管理中心、天津美術館承辦。展品包括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的世界盃冠軍獎盃、大賽金牌、「五連冠」時期的訓練裝備;按比例還原了中國女排創建初期的竹棚訓練館,通過很多感人故事、特別場景讓女排精神生動鮮活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 美日兩國軍人對中國軍人有何評價?出乎預料的中肯與客觀
    在中國的很多場所都有軍人優先的字樣,要知道這四個字是有分量的,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項特殊權利,其他人群無法享受。相信很多人要說為什麼讓軍人優先呢?甚至還有人說當兵的有什麼了不起,現實中的確就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 《太陽的後裔》講述的是軍人的愛情故事
    雖然叫這個名字,實際上本劇和那部著名韓劇沒有關係,唯一相關的地方,應該就是男主也是一名軍官,講述的是軍人的愛情故事。在我看來,本劇是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的矛盾綜合體,正驗了那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蘭州東崗西路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暖心」如家
    走進東崗西路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滿牆的老照片、陳列櫃中琳琅滿目的紀念章等軍用品,令人心生敬意。「我們希望為退役軍人提供服務的同時,讓他們在這裡重溫部隊記憶,感受家的溫暖。」東崗西路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街道、社區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退役軍人服務站」將進一步增強退役軍人的榮譽感、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