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荀太后目光短淺、智商不在線是眾所周知的,荀白水雖然比妹妹荀太后強一些,偶而智商在線。
但是兩個人的宮鬥技能也絕對是低段位的,可是卻把受教於宮鬥高手梅長蘇的蕭庭生鬥敗了,這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01
想當年,梅長蘇決定扶持靖王時,靖王還是一個小小的郡王,既不受父皇寵愛,母親靜妃也不受寵,在朝中也沒有一個自己人,整年徵戰在外,像被放逐一般,想登上帝王之位,就像痴人做夢一般。
太子和譽王卻是皇帝眼中的紅人,均受皇帝寵愛,在後宮,太子有越貴妃,譽王有言皇后。在朝堂上,太子有兵部、戶部和禮部,譽王有吏部、刑部、工部。在軍方,太子有寧國候謝玉,譽王有慶國公。
這樣劣勢的情況下,梅長蘇屢出奇招,一步一步瓦解太子和譽王勢力,先是扳倒太子,後又逼的譽王謀反,最後一力把靖王推上至高王座,這樣的心智,這樣的手段,堪稱宮鬥奇才,是大師級的人物。
蕭庭生是梅長蘇的高足,深得梅長蘇的真傳,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心智和手段也都不差,要不然也不會深得靖王和蕭歆兩代皇帝的信任,成為德高望重的長林老王爺。
荀太后的段位比起言皇后和越貴妃那是差好幾個等級的,荀白水比起老辣的寧國候謝玉也是沒法比的,可是這樣的荀太后和荀白水卻鬥倒了深得梅長蘇真傳的蕭庭生,長林王府也從此沒落下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可是深思過後,重新再看梅長蘇和蕭景琰的人品,再看蕭庭生的人品和處世哲學,你會發現,蕭庭生從來都沒有鬥過,也就談不上鬥不過荀太后和荀白水了,這樣的蕭庭生才真正的讓人敬重。
02
看看梅長蘇,這個人看似詭譎,看似深藏不露,手段陰狠。可是他的手段,他的陰狠都是有針對性的,他有是有目標的,並沒有濫用自己的手段和陰狠。
他針對慶國公,是因為他侵吞民田,中飽私囊,他確實犯法了,而他剛好是譽王的人罷了。
他針對寧國候謝玉,是因為他是當年殘殺赤焰軍的重要人物,他要為赤焰軍沉冤昭雪,就必須扳倒謝玉。
他針對朝庭二品大員樓之敬設計了蘭園藏屍案,是因為他確實犯了案,確實殘害了幼女,即使設計了他,他也不冤。
他針對吏部尚書何文敬,設計了楊柳心妓官殺人案,涉案人員文遠伯的公子邱澤,活活打死了楊柳心姐妹年僅十三歲的小弟,因為官官相護,她們無處伸冤,只好自己來報仇,另一個涉案人員何文新也不是什麼好鳥,通過他與老鴇的對話也足以看出他的人品:
本公子可不是吃素的,家裡婆子丫頭不合我意,立時拉過來打死!他的手上也沾有人血,也算是罪有應得。
.......
梅長蘇看似針對了很多人,可是這些人都犯了事,梅長蘇並沒有無中生有,殘害無辜的人。從梅長蘇與靖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即使他利用了一些人來達到目的,也會儘量保護他們,可見他的是有自己的底線的,並不是一個濫害無辜的人。
蕭庭生被這樣的一個有底線、有原則的人教導,他也不會是一個毫無底線的人,他是一個有著目標準則的人。
另外,梅長蘇雖然利用手段扳倒了謝玉、何文敬等人,削弱了太子和譽王的勢力,同時幫助靖王建立自己的人脈,把沈追、蔡荃這些有能力的臣子聚到他身邊,但是他卻提醒靖王,不要結黨,因為一旦結黨,就會有立場,有了立場,就有了私心,就不能單純的為國事大局著想了。
靖王當時聽了梅長蘇的話,說他這是國士之言,可見梅長蘇的心胸,並不是簡簡單單的鬥爭,更不是私利,而是著眼於國家大局,這才是真正的國士。
有著這樣國士之才的梅長蘇教導的蕭庭生,自身也是一個國士之才,所以他不會結黨,也不會與荀白水爭鬥。荀白水和荀太后聚合許多人整蕭平旌時,荀飛盞勸老王爺蕭庭生招集一些人為蕭平旌說話時,蕭庭生說:
武靖爺(蕭景琰)當年,最恨的就是黨爭。一旦被捲入其中,無論你是貪圖富貴,還是胸懷理想,最終都會不由自主的被兩個字束縛住,那就是「立場」。本王已是這把年紀,沒有多少日子就要去見父皇和先輩了,難道在臨死之前,還要因為自己的兒子,一手拉起一個長林黨嗎?
從蕭庭生的說中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不知道,只要他也拉起一個黨,與太后,與荀白水分庭抗爭,絕對是贏家,可是他沒有這麼做,是他不想這麼想,也不會這麼做。
這一點,絕對可以看出蕭庭生的人品之貴重,不是什麼人都能比的,是值得人敬重的。
03
梅長蘇的教導,使得蕭庭生有著國士之才,而蕭景琰的教導,使得蕭庭生的心志更加堅定。
蕭景琰的性子是剛正不阿,隱忍霸氣,毅力驚人,正直無私,重情重義,知恩必報,堅持原則,寧折不彎,並且做事認真。他不僅對自己嚴厲,對別人也是嚴厲的,否則不會因為次子萊陽王貪腐就處死了他,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多堅持原則,多寧折不彎,才能親手處死自己的兒子。
受教於蕭景琰的蕭庭生,承襲了他的性子,也承襲了他剛正不阿、正直無私,寧折不彎的性子,就像他在路原的墳前,告訴蕭平章的一樣:
我常常警醒自己,莫因先帝嚴厲而怨懟,莫因陛下寬厚而放縱,時至今日,自認守住了對先生的誓言。
蕭庭生做到了始終如一,無論面對嚴厲的先帝,還是寬厚的蕭歆,他總是恪守自己的本分,忠於自己的內心。
他手握長林軍,又德高望重,但是從來沒有私心,一生志在家國天下,保境安民,就像蕭庭生不止一次說過:長林之責只在保境安民。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的心中只在保境安民,不在爭鬥。或許荀白水和荀太后的行為在蕭庭生的眼中,是極其可笑笑的,是愚蠢的。對他們的暗箭傷人也從沒放在心上,這才是真正霸氣,真正的有底氣。
04
就像藺晨對林奚評價長林王蕭庭生的那樣:
長林王蕭庭生並非尋常人,他生於憂患,師從高人,自幼聰慧,喜好讀書。在朝堂上該如何收攬權柄,如何把控朝臣,你覺得以他的能力,是學不會,還是做不到呢?
志不在此,非不能也。
藺晨一句話說出了本質,長林王蕭庭生不是不懂爭鬥,也不是沒有能力爭鬥,而是志不在此,他一生志在家國天下,保境安民,從來不去爭鬥,也無所謂爭鬥。
只要他起了心思,分分鐘鬥倒荀白水和荀太后。
所以看似荀太后和荀白水鬥倒了長林王府,可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樣的結局難道不是蕭庭生想要的嗎?
蕭庭生自知自己時日不多,長子蕭平章已經戰死沙場,次子蕭平旌也志不在朝堂,生性散漫,不受拘束,更喜愛琅琊閣上的逍遙自在。
蕭平旌已經一戰成名,實現了父兄和長林軍所有人的心願,全殲了大渝皇屬軍二十萬大軍,幾十年內北境已無外患,長林軍的聲望也已達到了頂峰,長林王府也已經站在漩渦中心,此時激流勇退,難道不是保全家人最好的選擇,難道不是成全次子蕭平旌最好的時機嗎?
最後,蕭庭生歸葬梅嶺,心願了了。蕭平旌退隱江湖,逐了他最初的心願。蒙淺雪帶著兒子在琅琊閣的庇護下,也會一生平安,這樣的結局,對於長林王府來說,難道不是最好的歸宿嗎?
從這個結局來說,長林王非常懂得朝堂爭鬥,更懂得順勢而為,這才是真正的高段位的人物,豈是荀太后和荀白水想鬥,就能鬥倒的人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