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到,在中國它叫年畫,在日本它叫浮世繪,驅邪避兇都用它

2021-01-08 藝術賞惜

▼再過兩個月就要到中國農曆新年了,到了中國的新年,家家戶戶都有貼年畫的習慣,這是民族特色的表現。而在日本,浮世繪文化也同樣是傳統特色形式的體現。浮世繪和中國年畫在形成和發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中國的年畫具有中國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帶給人們喜悅,而日本的浮世繪是日本繪畫的典範,它把日本美術推向世界藝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中國「年畫」的代表習俗,我們中國人會貼年畫和對聯。年畫起源於古代,人們用它做門神畫,到了清代人們才稱它為「年畫」,將「年畫」貼在門上,具有祈福、闢邪、吉祥的寓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四川綿竹年畫、三濰坊楊家埠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等,當然在上海、福建、山西、四川等地也有自己的年畫特色,在不斷的演變和發展中形成獨有的藝術魅力。

▼日本的「浮世繪」起源於江戶時期,也是民間繪畫形式,它反映的是人們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趣味審美。浮世繪中有許多民族特色的精髓,具有超高的民族文化提煉,所以它代表了日本文化。在浮世繪的繪畫中人物是不分等級的,這也是它可以在百姓手中流傳的原因,同時浮世繪擺脫了思想的束縛,擁有了文化內涵和民族氣節。浮世繪是集創作形式和文化體會於一身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最終得到世界聲譽,作為日本的代名詞。

▼中國和日本的命運不同,影響了「年畫」和「浮世繪」的不同發展方向,浮世繪成功打入西方,也是西方社會開始關注日本的開始,日本商人開始積極推動浮世繪在世界的影響力,其名聲在日本和西方反響非凡,提及日本文化無人不知浮世繪的存在。而中國的年畫缺少了推廣,它不被西方國家所了解,只有在中國的文化長河中傳承和發展,許多藝術愛好者吸收年畫的精華,得以借鑑和體會,產生了許多衍生作品,而真正的年畫卻越來越少的人知道和了解了,甚至是被人遺忘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真的需要我們世世代代的傳承和發展,讓它可以形成文化的形式被傳承下去。「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和啟迪,它代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雖然現在的生活好了,可思想上的藝術感受依然不容忘記,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小編向藝術家們致敬。

歡迎您關注,歡迎您留言和點讚,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增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三海經「神怪」的浮世繪作品,好比中國的「門神年畫」
    ◆Kenta Torii 將日本流行的浮世繪文化表現的具有現代的風格。浮世繪中有許多的日本風俗,人們的生活習性等,如中國的年畫中也有中國的一些「門神畫」一樣。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展覽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日本浮世繪:浮世眾生與人間風景    因本展作品的品類並不完備,下面僅以展廳中主要作品為例,介紹一下日本浮世繪各自的藝術特色。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中國美術館藏展出日本浮世繪經典!還有清代木版年畫精品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浮世繪就是日本春宮畫?
    而日本這個國家也真的蠻奇怪,表面彬彬有禮,實際上生活裡各種亂搞,這種事情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世間百態。更誇張的是,日本皇室裡把亂搞升級成一種仿佛有儀式感的東西,日本最有名的一本書《源氏物語》講的就是皇室裡面怎麼亂搞,當然這本書文學價值很高哦,所以你說連皇室都這樣,世間百態是什麼樣子?然後最早提到浮世繪的作品,名字叫《好色一代男》。
  • 日本浮世繪不就是「春畫」嗎……
    而日本這個國家也真的蠻奇怪,表面彬彬有禮,實際上生活裡各種亂搞,這種事情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世間百態。  更誇張的是,日本皇室裡把亂搞升級成一種有儀式感的東西,日本最有名的一本書《源氏物語》講的就是皇室裡面怎麼亂搞,當然這本書文學價值很高哦,所以你說連皇室都這樣,世間百態是什麼樣子?  然後最早提到浮世繪的作品,名字叫《好色一代男》。
  • 日本浮世繪不就是「春畫」嗎...
    而日本這個國家也真的蠻奇怪,表面彬彬有禮,實際上生活裡各種亂搞,這種事情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世間百態。更誇張的是,日本皇室裡把亂搞升級成一種仿佛有儀式感的東西,日本最有名的一本書《源氏物語》講的就是皇室裡面怎麼亂搞,當然這本書文學價值很高哦,所以你說連皇室都這樣,世間百態是什麼樣子?然後最早提到浮世繪的作品,名字叫《好色一代男》。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浮世繪是17至19世紀流行於日本的風俗版畫,生動記錄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遊樂活動,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審美意識,具有普遍的人文價值和時代精神。浮世繪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發展中湧現出了為數眾多的優秀畫師,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被稱為「浮世繪六大家」。
  • 浮世繪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近期,北京、上海與東京三地,都在舉辦浮世繪大展,它們分別是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上海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與東京的「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展」。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自今年8月開展以來,「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備受關注和好評,原定10月18日結束的展覽兩度延期閉展至12月20日正式結束。
  • 一組浮世繪風格民族感極強的插畫作品拿來分享
    插畫藝術形成獨有的藝術表現,Kenta Torii 以經濟的繪畫描繪著每一個細節,他設法正確的融合和代表著日本的文化藝術和日本的文化特色形成,具有西班牙的流行趨勢文化,也具有墨西哥的流行文化,作者在中國也學習了許多藝術表達,將其藝術形式表達的作品當中。◆Kenta Torii 將日本流行的浮世繪文化表現的具有現代的風格。
  • 溪山翰跡|「浮華塵世」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即將開展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多色套印,絢麗如錦,所以也稱為錦繪。其題材取自山川景色、民間風俗、市井人物等等,妙趣盎然。  十九世紀,浮世繪流傳到歐洲,馬奈、莫奈、凡高、高更再到畢卡索……不少西方藝術家都從中汲取靈感,浮世繪也因此廣為人知。魯迅先生是中國最早購買收藏浮世繪的推介者之一,他在給友人的信裡寫到,「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 日本粉絲製作浮世繪版《復仇者聯盟4》,漫威影迷狂贊:太酷了
    在電影裡,所有的超級英雄都為了對抗滅霸的瘋狂計劃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尤其是《復仇者聯盟4》的結局讓不少人感到震撼。日本一位繪畫師則打造了浮世繪版《復仇者聯盟4》,裡面的超級英雄用令人一種形象示人,簡直太酷炫了。戴著無限手套的滅霸老賊看上去有一股濃濃的日本風格,不仔細看的話,還一位是中國傳統神話裡的某位門神呢。
  • 貴州首次舉辦浮世繪展|趙堂偉:異域同繪,每一幅版畫都是民間生活的...
    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館長趙堂偉先生「印象中,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喜歡收集中國的年畫、連環畫,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中國的傳統木板年畫歷史中接觸到日本浮世繪,就開始收藏浮世繪作品。」近30年的收藏之路,趙堂偉先生的收藏足跡遍布了日本、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
  • 日漫文化,現在成了日本特色,它與日本古代浮世繪文化有何淵源?
    提起日本,汽車和單反成了年長者津津樂道的東西,而漫畫作品卻是現在年輕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中國大量的動漫追番者,輕小說追更者,這些群體的形成都表示了日本這波文化輻射巨大的影響力。日本的漫畫發達和日本江戶時代開始興起的浮世繪淵源很深,兩者都是日本市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是紙張普及后豐富日本民眾業餘生活的重要文化產品。
  • 八月好展遍地開,清代年畫與日本浮世繪齊登臺
    進入八月,從古色古香的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到「金光四射」的北京當代·藝術展,一批精品展覽亮相,為觀眾帶來清涼文藝的夏日好去處。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是中日兩國民族藝術的瑰寶,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