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裡長了顆「痘」,竟然是掏耳朵掏出來的?

2020-12-21 網易新聞

今天我們來說說掏耳朵不當可能帶來的另一種壞處——耳朵「發炎」「長痘」!

耳垢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種弱酸性物質,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

再看看耳垢怎麼處理

一般少量的屑狀耳垢,會隨運動時的震動和下頜運動自行排出。

大塊硬結的耳垢,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門工具取出,千萬別自己掏。如果真的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或用棉籤輕輕擦,但不要太往裡掏。

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炎,即「發炎」。

而外耳道裡的「痘」是一種局限性外耳道炎,即外耳道癤腫,是因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多發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處的軟骨部。

挖耳朵是其常見的誘因,遊泳、中耳長期流膿及外耳道溼疹等也可誘發本病。

臨床上,外耳道「發炎」「長痘」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耳痛,可放射到同側頭部。外耳道癤腫比較嚴重的還會感到耳朵堵、耳鳴等。

掏耳朵不當「長痘」了,怎麼辦?

如果你真的因為掏耳朵不小心得了外耳道癤,要注意:

外耳道是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的通道,封閉端的鼓膜非常嬌嫩。

外耳道用藥一定要在耳科醫生建議指導下使用,不建議自行購買任何滴耳液或藥膏滴耳,以免當下耳朵的問題沒解決,又出現新的問題。

及時就醫遵醫囑

外耳道裡「發炎」「長痘」後,建議及時就醫,常見的治療方法有:

  • 清潔外耳道,保證局部清潔、乾燥;
  • 口服或者外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癤腫成熟後可能還需要消毒挑破或切開排膿。

如何預防?

需要注意的是,掏耳朵是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癤的常見誘發因素,但並不是必然因素。

日常生活中,預防外耳道「發炎」「長痘」的重要一點就是戒除不良、頻繁掏耳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耳朵裡長了顆「痘」,竟然是掏耳朵掏出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說掏耳朵不當可能帶來的另一種壞處——耳朵「發炎」「長痘」。耳垢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種弱酸性物質,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大塊硬結的耳垢,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門工具取出,千萬別自己掏。如果真的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或用棉籤輕輕擦,但不要太往裡掏。
  • 耳朵裡的這東西,到底掏不掏?
    一般來說,耳屎是會隨著人體的移動、咳嗽、咀嚼等動作自己排出來的,並不會堵塞耳道,也不會影響聽力。建議大家不要把掏耳朵當成習慣,也不要輕易嘗試街邊的掏耳朵體驗。經常自行掏耳朵的話可造成外耳道皮膚受損,引發外耳道炎,出現疼痛,嚴重時會流膿。掏耳朵過深,可能會傷及鼓膜,出現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
  • 掏耳朵那些事兒
    萬事開頭難,新年第一彈,先找個常見的掏耳朵的事情,給大家講講!掏耳朵是一個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一件事。清理了汙垢,放鬆了心情!    很多人掏完耳朵都感覺到很爽,為什麼呢?但是醫生總建議少掏耳朵,或者出現耳痛、耳癢、耳出血、長腫瘤,醫生一看就說掏耳朵掏的了,為什麼呢?掏耳一時爽,耳朵火葬場!為什麼呢?
  • ​耳朵經常長東西發癢?智能可視掏耳棒,看著手機掏光髒垢,連碎屑都掃光
    耳屎多了,耳朵癢的厲害,無時無刻不在抓撓的內心,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如何掏耳朵就成了所有人的必修課。在高檔理髮店和美容院,也有掏耳朵的服務,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在四川,這竟然是流傳幾百年的傳統工藝,這說明耳屎已經
  • 耳朵裡痒痒,掏卻掏不出什麼?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
    耳朵癢?用挖耳勺掏一掏就好了,掏出一大塊耳屎時,心裡還會有種莫名的成就感。但是耳朵裡痒痒,卻什麼也掏不出來,這是怎麼回事?是生病了嗎?提醒大家,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接下來就具體跟大家說一下,看你中招沒?並告訴大家耳朵癢正確的止癢方法。
  • 小夥享受了次掏耳朵服務,耳朵裡竟布滿密密麻麻的…
    小夥享受了次掏耳朵服務,耳朵裡竟布滿密密麻麻的… 2020-10-20 1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掏耳朵的壞處竟然這麼多?專家:減少挖耳朵 小心操作
    掏耳朵本身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很多人也有這一習慣,不光是為了乾淨,還因為掏起來感覺特別舒服、過癮。可大家知道如果掏的時候稍微不注意,會帶來哪些危害嗎?但人們常鑑於形象,或者耳屎積累多了,在外耳道刺激皮膚,引起瘙癢,以致大家會頻繁掏耳朵。耳垢正常的分泌是呈瓦片狀的,本身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防止異物往耳朵裡侵入。挖耳朵時用的工具過硬或者用力過大,會把耳垢推到耳朵裡面去,會造成耳朵感染、發炎,嚴重的會引起中耳炎,再嚴重的還會引起肉芽。有一些男同志到浴場找技師掏耳朵,其實那樣最不衛生,這種方式往往會引發黴菌性耳道炎。
  • 還在家用棉籤給娃掏耳朵嗎?錯錯錯,正確掏耳朵的方法請收藏
    文/銀花有媽媽看到娃耳朵裡有耳屎,忍不住要動手掏一掏,一方面是強迫症,一方面覺得「髒」,「髒東西」堵在耳朵裡不舒,也會影響娃的聽力;但也有父母擔心給娃掏耳朵會損傷耳膜。那麼,到底能不能給娃掏耳朵呢?在我服務的家庭中,也是常被媽媽們詢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 掏耳朵被譽為人生三大快活之一,但經常掏耳朵真的好嗎?
    採耳就是掏耳朵,小時候躺在媽媽的腿上掏耳朵…哦…爽到起飛…如果你也喜歡掏耳朵,那你得好好看看這篇文章,掏耳朵這樣爽到起飛的事也是有風險的,最好不要經常掏耳朵!「耳屎」也有人叫「耳蟬」,學名叫「外耳道耵聹」。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和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屑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積聚就形成「耳屎」。
  • 掏耳朵「神器」你用過多少?
    此外,不少女性喜歡用發卡來掏耳朵,和釘子一樣屬於金屬製品,長期使用會使上面殘留的黴菌、細菌等留在耳道裡造成感染。劉得龍接診過一位退休的女性患者,總覺得耳朵痛,有堵塞感,原以為是耳道分泌物堵住了耳道,但用了耳勺等卻什麼也沒掏出來。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耳朵裡長了外耳道膽脂瘤,這個瘤已經佔據了一半的外耳道,還吞噬了部分骨頭,最後靠手術才痊癒。
  • 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浙江5歲男寶耳朵裡耳屎堵成「水泥」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徐尤佳一塊長約1.4公分,寬約0.8公分的耳屎堵在耳朵裡是怎樣一種感覺?如果這個耳屎還硬得像水泥呢?但隨後的檢查嚇了醫生一跳,趙趙的耳道裡全是耳屎,一路從外耳、中耳、內耳堵到了耳膜,而且還堅硬無比,炎症再加上巨量的耳屎作祟,耳朵不疼才怪。趙趙的媽媽告訴醫生,兒子太調皮了,每次想給他掏耳朵,他都一溜煙跑開,家人都拿他沒辦法,所以出生五年以來,從來沒有掏過耳屎。看來只好請專業人士出馬了。
  • 自己掏耳朵?「失手了」怎麼辦?
    當「耳屎」積聚較多時耳朵就會發癢,而你條件反射,就會去掏,而且剛掏完的瞬間,感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有木有(洞悉一切的笑)?可是這件看似非常簡單的技能一旦「失了手」,會引起什麼後果你知道嗎?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於掏耳朵的四個誤區,看看你是否犯過。
  • 耳朵裡的「耵聹」到底要不要掏?對,就是耳屎……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不過一時掏耳一時爽,小編最近就被一條關於掏耳惹禍的新聞嚇到了: 說的是有一位愛掏耳的英國男孩,由於棉籤裡的小部分棉絮掉進耳道引起感染
  • 耳朵瘙癢掏不出東西?別再掏了,癢跟耳屎沒關係
    隔壁家的弟弟小華有掏耳朵的習慣,不管裡面是否有耳屎都喜歡沒事掏一掏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掏不出來的,但是時間長了不掏耳朵就感覺很癢。對於小孩子來說不要掏耳朵的好,就算是耳朵癢也要大人幫助,自己對耳朵沒有認知很容易掏破耳膜。
  • 採耳——之棉籤掏耳朵
    現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的飲食也是越來越豐富,身體的新陳代謝也逐漸加快,人們對於耳朵的保養或許還停留在用掏耳勺或者棉籤掏耳朵,但是這種方式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具體的了解一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耳朵裡的分泌物是怎麼形成的:外耳道軟骨部的皮膚內有耵聹腺存在;其分泌的分泌物稱作耵聹。呈片狀,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耳屎,這種耵聹可以隨著頭部以及下額關節的運動而脫落,另有少部分人的耵聹粘稠稱作油性耵聹;不易脫出。
  • 小夥享受了次掏耳朵服務,可怕一幕出現:耳朵裡布滿密密麻麻的…
    耳朵癢的時候,小夥伴們會不會自己掏耳朵?平時有沒有去店裡採耳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這看似平常的採耳(掏耳朵),竟也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最近,浙江海寧30歲的小夥小思(化名)去採耳店,享受了一次採耳服務。
  • 耳朵總是發癢,卻什麼也掏不出來?或許是4個因素在作怪
    掏耳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如果耳朵長時間不掏的話,耳朵裡很可能就會堆積大量的耳屎,就會出現耳朵發癢的情況。其實大部分情況下,人的耳屎會隨著人的咀嚼,振動,跳躍,說話,大笑等情況慢慢的排出耳朵外,所以也並不需要頻繁的掏耳朵。
  • V生活|耳朵癢了?!千萬不要隨便掏耳朵!
    耳朵發癢時許多人會忍不住用手指掏。掏耳朵可是一門大學問,怎樣止癢才不會帶來傷害呢?臺灣臺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宏信說,耳朵神經非常敏感,因此,一些沒來由的耳朵癢,通常只是輕微的神經反應而已。有些人會不自覺地掏耳朵,用指甲刮外耳道的皮膚,會導致黏膜破損,傷口會有痒痒的感覺,因此會愈掏愈癢。黴菌也是讓耳朵發癢的一個原因。黴菌存在於空氣中,侵襲抵抗力弱的人,有些人耳垢很多,有可能就是感染了黴菌。
  • 經常掏耳朵容易致病
    原標題:經常掏耳朵容易致病  掏耳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進行的「活動」,不光是為了乾淨,還因為掏起來特別舒服、過癮。有的人耳朵癢了,常常用挖耳勺、發卡、火柴棍兒等掏耳朵,其實這樣做有很多害處。  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長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還可能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我國自從廢除理髮師用剃頭刀挖耳朵的做法後,外耳道乳頭狀瘤的發病率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