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豐縣以河長制為抓手,治水汙、通水系、造景觀,做好水文章,釋放水活力,促使「綠水青山」轉為「金山銀山」。
宜豐縣河流縱橫交錯,水庫星羅棋布,水資源充沛,但一度水汙染嚴重。2016年,該縣全面實施河長制,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218人,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大對河湖水庫、畜禽養殖、垃圾汙水等的治理力度,使水汙染變為水風景,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全面治理水庫水質汙染,「臭水庫」變為「風景庫」。該縣推行「一庫三長」制,每座水庫落實一名縣領導、一名鄉(鎮、場)領導、一名村(分場)幹部擔任庫長,推進水庫退養,實行人放天養,所有水庫水質均達Ⅲ類以上標準。
全面治理畜禽養殖,「臭糞便」變為「香餑餑」。以前,該縣大型養殖場有十幾家,糞便直排,水質惡化,臭氣燻天。近年來,該縣持續開展「清河行動」,有序關停、轉型、優化養殖場。經歷鳳凰涅公式般的陣痛,該縣規模畜禽養殖場實現糞便資源化利用,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文章來源:宜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