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筍是唇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筍的主要食用部位為嫩莖葉,它的嫩莖葉可以用來涼拌、炒食等。根莖還有著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等藥效,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植物。現在我國地筍的種植面積較大,不過也有很多人想種植卻不知道該如何種植。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地筍的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吧!
1、適時播種
地筍有根莖種植、播種種植等兩種播種方式。根莖種植時在採收的時候選擇嫩根莖將其切成12釐米左右的小段,然後控制好種植密度及時栽種。每個種植穴中放入大概三段根莖,栽種後覆土鎮壓,然後澆足水,促進發芽。播種種植的話要做好採種工作,在清明節前後進行條播,與根莖種植一樣,播種後及時覆土鎮壓。不過播種種植的發芽率不高,只有55%左右,將土溫控制在18度左右,大約9天即可發芽破土出苗。
2、田間管理
播種出苗後做好幼苗管理,在幼苗期要注意中耕除草,促進幼苗的生長,提高成活率。當幼苗長到32釐米左右時,及時封壟,封壟後可以停止除草工作,但是要注意及時澆水,保證土壤在溼潤的狀態。並且在生長過程中根據幼苗的生長及土壤的含肥量及時追肥,第一次追肥應在幼苗12釐米左右時,然後在第一次採收後也要追肥。肥料可使用腐熟農家肥,連續種植超過兩年後,植株比較茂盛,這時應要進行翻栽,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3、病蟲害防治
地筍的是有一定的病蟲害發病率的,常見的病蟲害有銹病與野螟等。不管是病害還是蟲害,不及時處理的話,對植株的生長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威脅。我們要做好預防措施,防止產生任何病蟲害,因為一旦發生,就必定會產生損失。採收後要做好清園工作,清理園間病殘枝,翻耕土地進行消毒,減少越冬的蟲卵與病菌,降低發病率。發病後及時作出對應措施,例如銹病可使用敵鏽鈉混合洗衣粉進行防治。
4、適時採收
地筍的具體採收時間要根據種植時間而定,按照正常的播種時間一般採收都在每年的夏秋季。在夏秋季的時候,地筍枝葉茂密,開花前要及時收取地上的全草。並且我們還要根據種植地區決定採收時間,例如在南方一般是在清明節後採收,地筍可連續生長,通常每年都至少可採收兩次以上。不過如果是以根莖入藥為種植方向與種莖的留種地的種植地塊,不可採收地上部分,否則將無法再次生長。
以上就是地筍種植技術的簡單介紹了,地筍採收後將其切斷然後平攤在地上曬乾,根莖採收後將表面土壤洗乾淨,弄乾水分。否則不易貯藏,貯藏期間容易腐爛,降低品質,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本文僅供參考,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來源:黔農網)
【免責申明】:本號所轉載文章和圖片僅用於行業交流,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