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能說出三個,你呢?

2021-01-15 語文迷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經典書籍,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在《論語》中,不僅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理念,而其中的成語也一直被我們所津津樂道。那麼大家知道《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典故呢?出自哪裡呢?不妨來了解下!

 1、巧言令色

解釋:說話說得很好聽,臉色也裝得是很和善,但是卻一點都不誠懇。現特指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別人。

出自:《論語 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說,一個人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樣子,但是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耳順之年

解釋:形容一個人到了六十歲的年齡,就可以通過聽別人的言語來判斷真假是非了。是指六十歲的代稱。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孔子說自己十五歲時就立志認真學習,三十歲時就可以按照好禮儀的要求來立於世,四十歲時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不會困惑,五十歲時就明白命運是要靠自己創造的,六十歲時就能聽取他人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3、朝聞夕死

解釋:早上在聽聞聖人之道後,晚上就可以死去。形容對某種信仰以及真理的追求。

出自:《論語·裡仁》:「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聽到或者是明白了一個道理,那麼晚上的時候死了也是可以的。

4、訥言敏行

解釋:形容一個人說話非常謹慎,辦事情非常敏捷。

出自:《論語·裡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作為君子,那麼你說話就要謹慎,行動就要敏捷。

5、樂山樂水

解釋:人的喜好是不一樣,有人喜愛山,也有人喜愛水。

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意思是,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就喜愛山。

6、臨事而懼

解釋:遇到事情要謹慎,要戒掉恐懼。就是說,當你遇到事情時,就應該要謹慎來應對,要分析,要謀劃,才能夠成功。

出自:《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意思是,遇到事情恐懼是必然的,做事情只有先謀劃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7、曲肱而枕

解釋:形容人生活無憂無慮,非常恬淡。

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著簡陋的食物,飲著水,彎曲著手肘來當做枕頭,也是樂在其中。

8、仰之彌高

解釋:愈加仰望就覺得是愈加崇高,形容極其敬仰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

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意思是,顏淵說,我愈是仰望老師的學問,就越覺得它是無比的崇高。越探討鑽研,就越覺得它是深厚堅實。

9、為山止簣

解釋:比喻功敗垂成。

出自:《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意思是,譬如要用土來堆成山,那麼就只需要一筐土就可以完成了。這時候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

10、六尺之孤

解釋:「六尺」是形容個子還沒有長高。是指沒有成年。

出自:《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意思是,曾子說可以把六尺的孤兒託付於他,也可以把百裡的政令寄放在他那裡,等到大關節處,也不可以奪了他。

上面分享的關於《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只知道其中三個,你呢?大家還知道在《論語》中有哪些成語典故呢?分享下唄!

相關焦點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來源 | 央視新聞整理自《成語典故歌》《中華成語故事辭典》等在《挑戰不可能》最新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
  • 《論語》中的100個成語典故,完整釋義,感悟智慧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00個之多! 1.哀而不傷 解釋: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此外也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致,感情適度。
  • 成語大賽:含2個「不」的成語,能說出8個是高手,您能說出幾個?
    動用自己的腦筋看下能填上幾個吧!成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少到3字,多到16字,只是我們日常接觸的一般都是四字成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成語擔當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比如百裡挑一,背水一戰,霸王別姬,天下無雙,破釜沉舟等等。
  • 《武帝紀》中的7個成語典故,你了解幾個呢?
    其實今人常用的成語,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要麼約定俗成,要麼有教育意義。來看《三國志》中的典故吧,這次是《武帝紀》,主角是曹操,字孟德。贓汙狼藉「長吏多阿附貴戚,髒汙狼藉。」曹操面對這種現象也沒有手軟,他管轄的濟南郡一共就十幾個縣,他足足罷免了8個縣令,下級官員涉及的就更多了。《魏書》也記載,這些長吏本來和當地豪族合作很愉快,直到曹操到來,任免命令一下達,他們就收拾鋪蓋卷跑到別的郡去了,曹操也還了一郡清平。貨賂並行「三公傾邪,皆希世見用,貨賂並行,強者為怨,不見舉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毀。」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
    在你的印象中,「喝西北風」「加減乘除」是成語嗎?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挑戰不可能》最新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在你的印象中,「喝西北風」「加減乘除」是成語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挑戰不可能》最新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
  • 這五十個日常應用的成語,都出自《論語》
    《論語》是四書五經之一,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是兩千年來讀書求學的必修課程,雖然僅僅一萬兩千字,但出自《論語》的成語竟達數百個之多,即使你沒讀過《論語》,但這些成語,你肯定很多都聽過、見過。下面我們就列舉五十個出自《論語》的日常成語:一,朝聞夕死。——《論語.裡仁》釋義:假如早上能聽聞到真理,就算晚上去死也心甘情願。比喻人對真理的追求非常迫切。
  • 【國學講堂】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網友和小撒一起「翻車」,但也感慨:從這些「奇奇怪怪」「不太正經」的成語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起來看看那些不像成語的成語背後,都有怎樣的故事吧。這個看起來很有畫面感的成語,出自《顏氏家訓•勉學》:「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中國的成語博大精深,淵源流傳,已經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語多為四個字,也有三個字,五個字,乃至於七個字以上。這些成語大都是凝結著古代人的智慧,它們分別可能代表是一個故事,也可能代表是一個典故。這些成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加以運用,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才華,而且還能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但是有時候,我們經常也對一些成語望文生義,用了之後,錯誤百出,同時讓人貽笑大方。
  • 薈萃千年成語典故,名家名繪再現風採 | 詩意空間
    成語出自《史記》《左傳》《論語》《詩經》.讀一個成語,就懂一個典故,這是最賺的閱讀技巧。看【三顧茅廬】,就相當於看了諸葛亮的《出師表》:三國時期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和關羽、張飛三次上門請諸葛亮出山。後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的實力一天天壯大起來。
  • 36個行測常考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公務員聯考行測常識和言語理解經常會考到一些成語典故,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整理了36個常考的成語典故供大家複習。趕緊積累起來吧~   1.班荊道故   【釋義】班:鋪開。   成語出處:宋·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 40個含有「無」字的成語,你能夠根據意義說出幾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成語典故,堪稱中華文化中的浪花朵朵。幾千年來,古人先賢創造了眾多的成語典故,用最精煉的語言承載了最豐富的內容,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有些漢字構詞能力特別強,在它構成的詞語中,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成語。
  •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的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論語》裡的115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值得收藏)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62.內省不疚【解釋】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出自】《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63.能近取譬【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 盤點十個「最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進來看看你知道幾個?
    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網友感慨:從這些奇奇怪怪,不太正經的成語中,又一次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不像成語」的成語背後,都有怎樣的故事吧。
  • 雞年說雞,成語中6個關於「雞」的典故
    而古人也經常會把動物加入到成語之中,恰逢雞年,梳理了一些關於「雞」的成語典故,快來看看吧!我們現在一般把「呆若木雞」當作一個含貶義的成語來用。其實,它本來是形容一種很好的狀態,那就是沉著、平和、冷靜、安詳,不虛張聲勢。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會呈現出這種狀態,因為他們很自信,不需要在神情和舉止上過分張揚。
  • 20個三字成語,沒看之前:一個不會;看完之後:我還能說出200個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它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從字數上看,數量最多的是四字成語,其次是七字成語、八字成語,另外還有少量九個字、十個字,甚至十個字以上構成的成語。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成語,是生活中比較常用,但卻又不太為人注意的三字成語。三字成語有多少?據粗略統計,應該在6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