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一切好詩在唐代已被作完。不過在多數人看來,似乎並非如此。比如宋代的蘇東坡辛棄疾,他們所做的詞相比於李杜所作的詩句,似乎並不遜色。
一個詩人要想寫出一首好詩,不僅僅需要有一定的才華積累,更重要的是要有靈感。通常李白的靈感是來自於月、酒、劍,杜甫的靈感來自於憂國憂民的情懷,而蘇東坡的靈感來源就比較複雜了,可能是美女,可能是美景,可能是美食,還可能是朋友的妻子。
在北宋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文人墨客們常常聚在一起飲酒作樂。蘇軾有才華在身,名聲在外,因此難免有許多人慕名結交。在蘇軾的諸多朋友中,有一個朋友是蘇軾上司的兒子,叫陳季常。
雖然人家是個官二代,但是非常謙遜,常常與蘇軾在一起玩。不過這個陳季常是個有老婆的人,而且他的老婆柳氏十分剽悍,最討厭自己的丈夫出去喝酒耍樂,因此每次丈夫出去了被她發現,她就會想辦法讓自己出氣。
每一次,陳季常都被自己老婆收拾得服服帖帖,有一次,他都跟好友們約好要一起去喝酒,但妻子不答應,他便跟自己老婆一再保證,自己一定早點回家,並且在喝酒的過程中,絕對不叫歌姬。
柳氏看他態度誠懇,便答應了。誰知道,他剛出門就將自己答應妻子的事情拋在了腦後,在外面玩的可是進行。等回到家,他才知道自己老婆啥都知道了,就等他回來算帳呢,結果老婆大吵大鬧,最後還是長輩出面,陳季常才免於毒打。
蘇軾呢?早就聽說了自己兄弟這個剽悍的老婆了,但是沒有見過,聽說了陳府的事便去看望自己兄弟。結果剛好看到自己兄弟在被罰跪,他覺得這於理法不和,便想攙扶自己兄弟起來,甚至當面說起了柳氏的不是,還鼓勵兄弟再娶更加賢惠的妾室。
柳氏一聽,這人是專門來跟自己作對的,便叫人將蘇軾給趕了出去。蘇軾被趕出去之火,也很生氣,便用文人的方式來給自己出氣——寫詩嘲諷。
詩的名字叫《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這首詩相當長,一共有168個字,可見蘇軾心中的憤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題目中出現的吳德仁,也是當地的一位有才之士,只不過他的日子卻正好跟陳季常相反,生活得十分逍遙自在。蘇軾拿二人出來對比,顯的陳季常的生活就更慘了。
其中,詩中有一句是: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從這句詩中,就演變出了「河東獅吼」這個成語,蘇軾用「河東獅」來比喻柳氏,也是很頑皮了,受到蘇軾影響,在如今的社會中,大家便都用河東獅吼這個成語來比喻比較強橫霸道的女性。
不過具體來看這件事情的話,還是蘇軾的不對。人家夫妻兩個吵架,他不過是一個外人,根本無權幹預,而且陳季常身為一個官二代也沒有怕老婆的必要,之所以怕,說到底還是因為愛吧,蘇軾又有什麼資格為人家打抱不平呢?
陳季常固然有錯,但在一定意義上,也不失為一個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