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留學申請季已經火熱開始,與此同時2021年申請的學生也要開始準備作品集了。相信大家在準備作品集的時候,最讓人困惑的便是
如何選題
。
大部分人都想找到一種
小眾
、
有逼格
、非常
抓人眼球
,最好還是沒有人做過的話題,但其實這樣的出發點是帶有很大的
誤區
的。
作為各個學校裡每年都要審核成千上萬個作品集的審核老師們,一定會遇到非常非常多不一樣題材的作品集,就憑這一點想要創造出
小眾的題材
就已經非常
困難
了。
那麼即將開始準備作品集的我們將要如何來決定自己的項目
選題
呢。今天這篇文章將為大家分析近幾年室內設計作品集的
選題趨勢
以及
室內設計行業的風格
走向,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參考。
1
舊房改造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學做過一些類似
舊物改造
的項目,無論是單一的物品還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老房子,做這類項目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在
推陳出新
的同時,還要保留原有的歷史與文化。
要充分調研項目的背景後,因地制宜,才能確定一個空間的使用人群和空間需求並更好地確定
空間的布局
。
我國湖北宜昌市郊的下牢溪中有一個809工廠,它曾經是一個老三線的兵工廠,30年前逐漸停產最終被廢棄。
它位於一個高低落差較大且地質條件複雜的峽谷之中,谷中有溪流,擁有一年四季水質極佳的流水,讓其成為一個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
最初的建築物是磚混混凝土預製地板結構,是非常典型的中西部地區工業建築的特點。但是由於年代久遠,許多東西大多數不符合現在的建築法律法規。
可正是這些不同時期的建築痕跡產生的巨大的
文化價值
,才能更好地反映那個時期老三線工廠的
歷史記憶
和
建築文化價值
。
在30年後的今天,在保留了原始的建築物外觀後,為它增加了度假酒店和親子活動中心的功能,使廢棄工廠能夠再次進入現代人的生活。
建築的空間內部結合整體的風格採用了
工業風格
,部分屋頂保留了原始的插槽板,並且壁面還在特定位置暴露了一部分原始壁面,與整個地區呼應。
整個空間在保留原有
歷史痕跡
的情況後,又結合了許多
現代的元素
。
建築物的最中間選用了巨大的
幾何體塊相互穿插
,讓不同材料和強烈顏色相互碰撞,形成巨大的的
視覺反差
,在很大的程度上吸引了一大批遊客的前來。
這個項目就是非常典型和成功的舊房改造,保留了809工廠原有的歷史痕跡與文化的同時,結合了
新的材料
與
顏色相互碰撞
,帶去了新的東西到這個空間。
2
時事話題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運用社交軟體
緊跟時事熱點
,這類話題通常會是同學們作品集選題的首選:女權、垃圾分類、弱勢群體、留守老人兒童、以及一定會成為今年選題最大的熱門之一的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
。
對於這這類關注度非常高的話題,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必然就要找到新穎的切入點和對事件的個人思考。
比如對於這次席捲全球的COVID-19,如果單從醫院、治療後期的關愛、隔離等方向去闡述或許就非常容易做出類似的作品。
但是如果從其他角度比如大量人員死亡後帶來的墓地緊張問題、隔離期間的社交問題等,又或者從小物件出發比如口罩,再進行
深度研究
,或許會有很好的效果。
東京公立墓的項目探索了死亡與當下建築學學科狀態之間的關係。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應對城市公墓的
空間限制
,同時表達了一種
獨特的生死方式
。
項目將氣球作為棺材存儲的媒介,使氣球逐漸上升並最終飛走,打破了構築物
永恆
性
與
冷漠感
。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真正離開不是死亡,而是遺忘。」古代的人們喜歡通過放天燈來祈願,這個項目便通過氣球,用非傳統的方式來解決墓地空間緊張問題的同時,也使
建築
與人們的
精神寄託
直接相聯繫。
這個項目打破了傳統的
固定式建築
,最終摘得了DEATH&CITY東京垂直墓地概念設計競賽的一等獎。
3
材料研究
材料的應用是建築與室內很重要的一部分。最近幾年,
混凝土
與
木材
始終佔領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並且在未來幾年也會被運用到非常多的地方。
在眾多的材料當中,並不是越新穎的材料才越能得到作品集審核老師們的喜愛,最重要的是要立足與項目的本身,找到
適合項目
的材料。比如對人,環境,建築本身的影響等。
2020年上半年,突然席捲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澳洲的森林火災以及全球各地頻繁發生地震、流感。面對經濟的下滑、資源的耗盡、環境的汙染讓我們需要更加嚴肅地對待
「環保」
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軟木是地中海橡樹的外皮產物,莖和根加粗生長後的一種
表面保護組織
,它的獲取方式是一種
完全可再生
的過程,不會對樹木造成傷害,十年後還能重新生長。
同時它還具有非常好的彈性、密封性、隔熱隔音性、也有非常好的防水性能。它極強的
適應性
與
環保性
已經被用於室外眾多項目,在室內項目中也有很好的發揮作用。
世界上有很多環保材料,可同時也有很多
不可降解
的材料,它們無法被自然所吸收,佔用土地,影響植被的生長,甚至汙染我們賴以生存的水源。比如塑料、陶瓷、金屬等等。
但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科技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對於處理這些廢舊的
汙染材料
也有了
新的思路
。
德國的材料設計師Enis Akiev專注於被消費後的塑料垃圾。他將塑料經高溫處理,再與天然巖石相結合,形成一種擁有巖石性質的聚合物質。
荷蘭研究和設計工作室The New Raw運用3d列印技術,通過
回收塑料垃圾
來重新塑造城市的公共空間。
在中國,
「瓷造」
則是一種用瓷磚廢渣製造水磨石的
材料再生實驗
。這次的大膽嘗試能夠讓人們頭疼幾十年的廢舊陶瓷再次投放到家具行業。
4
跨學科嘗試
作品集是能展示你自己能力最直觀的集合,如果能夠在作品集當中嘗試一些
不同專業的結合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你的作品集加分。
室內設計是屬於
空間的藝術
,卻不單單是指屋簷之下,更應該指的是人在建築空間中更為流動的關係。而其中最離不開的便是偏建築或者帶有一定建築設計的空間設計。
比如杭州蕭山區城的核心風景區中的服務驛站「屏風」,就是一個將建築與室內充分結合的案例。
該項目最初有兩個相互獨立的
透明玻璃體
,通過屏風一個個關節相互錯落,打破了內部和外部空間之間的屏障,將空間與空間聯繫一起。
除了最容易接觸的建築設計外,將室內空間與其他元素相結合,比如VR,AR或者互動設計做一些
概念性
的東西。甚至可以運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一些小型的實物。
圖為通過壓力而改變色彩的裝置
各種壓力使墨水移位和移位
圖為Aneta Faner創建的互動裝置
多面體對聲音有反應亮度急劇增加
並與周圍的聲音景致相反地變暗
5
總結
這篇文章通過
舊房改造
、
時事話題
、
材料研究
、
跨學科結合
等方面對室內設計作品集的流行熱點趨勢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和分析。
藝術永遠都是相通的,無論是室內建築行業還是服裝珠寶行業,所有的設計都應該是
「以人為本」
的,回歸藝術的本質找到一些最貼近生活的素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放我們的創作思路,更能夠提升設計的感染力。
作品集的製作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觀點以及深入的調研,最好能夠以自身經歷或者興趣為中心,帶有
真實感悟
地去創作作品,挖掘
主題背後
的意義,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最獨一無二的風格。
持續關注,下期更精彩
排版編輯/Aletta
本文章為原創,受版權保護
轉載請標明出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