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共分為選書、購書、閱讀、做筆記、活用這五步,作為承上啟下作用的做筆記,其實一直是被大家忽略的一個環節。很多人會投入很多精力到閱讀這一步驟,認為完成了閱讀也就完成了閱讀這一目的。
而另外一些人即使知道讀書筆記在閱讀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但不想花太多時間去整理書中的精華,往往是在書中用彩筆隨便圈一圈,對於圈出的內容也不會再多看一眼。
讀書筆記是讀者對所閱讀書籍後通過自身理解再創造出的產物,不是單純的摘抄也不是用彩色筆圈出幾個重點句子,而是建立在對全書知識框架有足夠清晰的認知後,在自己腦海中進行整理再輸出的一種行為。
但是大部分人卻不知道如何寫讀書筆記,不是記得毫無章法就是鬼畫桃符,對於這種筆記估計沒有人會想復盤重新再看。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我們從為什麼要做筆記、如何做筆記、讀書筆記常見的方法有哪些這三個方面來詳細解釋如何做一份有價值的讀書筆記。
為什麼要記筆記?
人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我們必要要了解為什麼要做筆記,做筆記有什麼好處。在「利益」的驅使下,人類會更容易行動起來。簡單來說,做筆記可以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原因如下:
① 記筆記可以讓你保持清醒。許多人看書尤其是看工具書時極其容易產生睡意,記筆記可以讓人清醒。
② 主動的思考閱讀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記筆記就是輸入產出輸出的最好形式。如何驗證自己是否有看懂所閱讀的書籍,讀書筆記就是一種驗證方式。
③通過記筆記可以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強大的記憶力也抵不過時間帶來的遺忘。
常見記筆記的技巧
讀書筆記必須要讀書籍整體結構有了詳細的了解後,才能輸出內容,因此在邊閱讀邊記下所思所想是加深對一本書理解的最好方法。
那麼如何對書中各種重要知識做區分了?在關於閱讀方法的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裡提到了如下建議:
①畫底線→在重要的句子下劃線。
②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線→目的在於強調
③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一點與畫底線的作用是相同的
④在空白處編號。這種主要適用於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可以做順序編號
⑤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此舉是用來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相同或相關的要點,或者是與此處觀點不相同的地方,方便後期將零散的思想集中統一。常用CF記號。
⑥在書的空白處做筆記。這一點我個人日常閱讀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閱讀時突然出現的感想或者是在閱讀之前給自己提出的問題,突然在閱讀時發現了答案。統統都可以記在空白處。
關於書最後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
而書前的空白頁也可以利用起來,試著將全書的大綱寫下來以此來檢查是否了解全書。
通過上述做筆記,就完成了讀者在書本上的使命。接下來就是輸出內容。
筆記方法
正如剛剛所說,最終的讀書筆記一定是讀者自己通過對書本知識的梳理,再加上個人的理解,最後通過筆記的形式輸出而產生的內容。
筆記形式可以借鑑康奈爾筆記法、方格筆記本法。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其實核心價值都是相同的。
康奈爾筆記法與方格筆記本法都是採用了「三分法」原則,就是將筆記內容分為三部分。在《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一書中提到這三部分從左到右分別是「原始內容」、「發現點」、「行動」。
梳理現有的事實也就是原始內容,寫在最左側,中間是對原始內容的理解與所想,最後是決定採取的行動內容,也就是如何活用該內容。
這樣分區的好處就是一目了然,讓讀者能夠清楚地看清自己閱讀後到底收穫了哪些內容,分區管理也是對所閱讀書籍的再次理解。
另外方格筆記本法還有一個可借鑑之處就是給筆記取標題,這樣就像看報紙一樣一下子就能知道筆記的主題是什麼。
很多人記完筆記後隔一段時間再來看就會發現自己對記的內容不是很熟悉,但是你如果取了標題,你馬上就可以回憶起這篇筆記的主要內容。
另外有了標題,就可以將眾多的讀書筆記歸類管理。根據筆記的主題進行分類存儲,方便日後查找。
雖然上面的方法看起來有點麻煩,但是在日常閱讀時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這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慢慢就會發現讀書與筆記本身就是一體的行為。只有高質量的輸出才可以積極導向更多的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