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2021-01-08 正心正舉

爺爺喜歡和我講他以前的光榮事跡。

他說: 「以前有個小混混打架,找我幫忙,我衝上去抓住對面大哥,然後往死裡打,他們那夥30多個,愣是一個人都不敢動。」

我對爺爺崇拜得不得了,就問爸爸是不是真的。

爸爸狠嘬了一口煙:

「是的,那次我高中和人約架,我叫了30多個,對面叫了你爺爺。」

為什麼講這個段子?

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從來只是滿足於知道生活的一半真相。而一半真相,往往比謬誤更可怕。

比如總有人告訴你,外面的世界很危險。但另一半的真相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麼是美,醜的觀念也就形成了;都知道什麼是善,惡的觀念也就出現了。所以,有和無相互生發,難和易相互轉化,長和短相互彰顯,高和下相互依存,音和聲相互配合,前和後相互跟隨。

由此可見:

任何事物都是陰陽和合而成,一體兩面。美醜、善惡、高低……矛盾並存。

正如,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魔鬼,如果天使死了,惡魔也就死了!

再如果我們只看到了別人有錢有權,生活風光的一面,心理難免失衡。因而,這個社會大部分人都想往上爬,試圖通過外界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可一旦你達到了那個相對的目標,空虛無聊感便撲面而來,驚覺:原來,不過如此,並非想像中那般美好。甚至,你會發現,終其一生,自己只是為了一個美麗的泡沫而付出了嚴重的身心的代價。

如若我們能夠全息、全觀、全程的看待問題。那麼,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是很公平的,只是很多「陰性」——隱性的內容被我們的「貪嗔痴慢疑」和認識上的局限所障礙住了。

啟迪多元思維

「天下萬物,在表象上都可以分為真善美和假惡醜兩個對立的方面。美的可以造成惡的結果,善的可以造成不善的影響,任何美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著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也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美轉化為不美,善轉化為不善,乃是大道運行之必然,亦是事物發展之規律。若把美的事物當成永恆的美,把善的事物視為絕對的善,那必然會事與願違,終究會導致不善的結果的出現。」

正心正舉

因此,「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有道的人用「無為」的法則來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讓萬物興起而不加倡導,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勳而不自我誇耀。正因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就不會失去。

文若愚在《道德經全書》中談到:

一般人只知一味追求「美」和「善」,殊不知「惡」與「不善」是在追求「至善」、「至美」的路上所不可或缺的必經步驟,而最終的目標是指向「大善」。

「而聖人對於對立各方無所固執,只是順其向高層次的發展趨勢,面對符合趨勢的「不善」,寧可捨棄低層次的「善」。

對於事物的構成,聖人不追求單一,而是善於利用對立要素相互和合,組合出更大的合力。

聖人因為看到了事物的兩面性,看到了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所以能辯證地看問題,行無為之治,行不言之教,絕不去主觀臆斷,更不去勉強而為,而是認識到規律,任由其發展,以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

撥迷見智

任何事物都是陰陽和合而成,一體兩面,而對立面之間的轉化是永恆的。

開啟自在之門

聖人即使獲得了某種成功,也不居功自傲,而是懂得急流勇退,功成不居,對於成敗榮辱淡然處之。

大道運行,聖人順之而已,不當創造者、擁有者、主宰者、居功者。

2019年9月10日馬雲將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於馬雲個人而言,功成身退未嘗不是順應規律的明智之舉。

我們回想歷史,多少名將經歷令我們唏噓不已,而關鍵就在於不懂得功成身退。而在資本大道其行的今天,尤其是民營企業家不受年齡限制,「可以直接通往墓碑」(寓意做到老),能夠真正放下企業權力,去追求本真,放下俗念,追求自我是多麼的難得!

馬雲真正實現了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注釋】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樂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這裡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
  • 梁山上最勵志的美男子:事了拂衣去,抱得美人歸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李白《俠客行》中的兩句,功成身退是李白心目中最理想的俠客形象。但是古往今來,能夠做到功成身退的人又有幾個呢?《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在宋江的領導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此後,又經過浴血拼搏,立下了戰功。在很多人心中,封妻蔭子的夢想就要實現了,他們抱著朝廷必不負我的心態回到了朝廷,等待朝廷的封賞。
  • 拂手除水霧,深藏功與名
    有時候拿到維修店去維修,又覺得浪費錢。手錶起霧,你只要了解下面這些知識,拂手除水霧,深藏功與名。手錶起霧的原因是什麼?1、手錶起霧,說明表內有水分。
  • 二月二龍抬頭,讀李白最霸氣的詩,今日拂塵去開創功與名
    今日拂塵去,開創功與名。少年遊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所以「十五好劍術」,仗劍辭親去遊。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這首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三年,此時李白已經四十三歲了,仗劍走天涯的夢已經離他很遠很遠了。這年,他來到洛陽,結識了杜甫。後來又到了齊州,尋仙問道,便寫下了這首《俠客行》。
  • 馬雲:事了拂衣 得大自在
    12月8日,馬雲指揮中國愛樂樂團演奏《拉德茨基進行曲》的視頻又登上了熱搜。看得出來,退休3個月的馬雲,心情不錯,狀態很嗨,絲毫沒有「退休症候群」的跡象。有人嘀咕:拿教鞭的馬老師舞起了指揮棒,玷汙了「高雅」。  9月10日,馬雲在8萬人的杭州奧體中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退休儀式」,其高歌的「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一遍遍迴響在錢塘江上空。
  • 事了拂衣去|| 菊女日記
    也算一則日記: 事了拂衣去
  • 事了拂衣去:君島達己的任天堂時代
    對於山內氏所謂的「怪人」論,即將功成身退的現任社長君島達己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君島認為,任天堂在近50年的遊戲事業發展過程中長期秉承著軟體至上、硬體為輔的經營理念,即便經歷了源自外部的種種嚴峻挑戰,歷任社長都以近乎頑固的心態始終堅持信念。
  • 麥芽,深藏功與名的消積食高手
    它就像酸梅湯可以趕走暑氣,糖葫蘆可以幫忙開胃消食一樣,深藏功與名,蘊含著老祖宗的藥食同源智慧。今天,就讓我們換個視角,看看這位兒時的美味如何在本草界混得風生水起的。「賣繞繞糖咯,甜滋滋的繞繞糖……」,還記得小時候,每當放學時,校門口就會聽見這熟悉的叫賣聲。
  • 「他依舊是我平凡的父親」:平地起驚雷,深藏功與名
    為了遏制沙漠逼近北京的嚴峻形勢、涵養京津地區水源,1962年9月,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創業者,肩負「為北京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從全國18個省(市)集結上壩,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高寒沙地造林。
  • 國貨面膜迎來春天,本土面膜OEM企業深藏功與名
    美好的未來,都需要現實中的努力做支撐,而深藏功與名的面膜OEM企業,正是支撐著國內面膜品牌穩健前行的幕後功臣。
  • 馬雲的「退休」,是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所以歷史上能做到功成身退的人,不畏名、利、權所綁架的人寥寥無幾。我比較熟悉的就馬雲。就在昨天的教師節,馬雲宣布將於2019年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只保留董事和合伙人角色。我不羨慕功成名就的人,但卻十分欽佩能夠急流勇退的人,相比成功而言,後者更多一份智慧和豁達。
  • 威斯敏斯特男裝設計:深藏功與名
    比起「中央」聖馬丁,「倫敦」時裝學院,這些在名字裡便充滿符號意味的學校,威斯敏斯特威名的傳播在國內可以說在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就舉步維艱。當然,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近些年康石石為威敏撰寫的一些文字,也讓準備藝術留學的學生們對威敏的教育質量多少有了一些了解,但這些認知對一所深藏功與名的寶藏學校來說還遠遠不夠!
  • 而兩位始作俑者竟深藏功與名
    而兩位始作俑者深藏功與名其實老師是一個富有創意的人,忽然發現同學的臉皮可以伸長,這才萌生了創作「臉皮拉力器」的想法,而拉力器就是對你的施加的力量產生反向的力量,於是金金就利用身體的重量拉開彈力器,起初是想通過彈射來灌籃,但卻發現自己頭撞南牆堪稱憤怒的小鳥,甚至鑲嵌在牆壁扣都摳不出來,所以說金金的這個非但沒造福同學,甚至還毀壞了公物,大家都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發明
  • 潢川縣理髮師吳海軍:一個深藏愛心的有為青年
    事了拂衣去,深藏利與名。當問及疫情期間逆行服務的愛心行動時,深藏愛心的吳海軍淡淡地說:我只是做了我想做、願做和力所能及的事罷了。(任恩光張華蕊)
  • 馬雲的擺渡人
    後來馬雲創辦阿里,就給自己取了個花名:風清揚。風清揚只在《笑傲江湖》裡露過一次臉,但這個人物不簡單,一出場就是一代宗師,教完令狐衝絕技後,便深藏功與名,再不現身。當時,杭州桐廬縣政府和一家美國公司有一個合作項目,美方沒有按合同付款,需要一個懂外語的人去交涉。馬雲因為在杭州的翻譯界已經小有名氣,所以縣政府找到他,委託他去美國談判。馬雲趕到了美國,一交涉,發現那就是一群詐騙犯。
  •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讀到這首詩,我尤其喜歡「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一句,想像自己著一襲素裙,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