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7日在論壇上指出,當今「兩岸險狀」的「七特色」全數上演。 蘇起呼籲臺灣切忌走回「躁」的路線頻對大陸出招,蔡英文應停止推動「兩國論」,才能夠營造一塊「灰色地帶」,否則兩岸回歸「鬥」的劇本,大陸不會忍太久。
長風基金會與臺北論壇7日共同於集思臺灣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美國總統大選後的東亞新局勢」論壇,由臺當局前行政機構負責人、長風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主持,並邀請臺灣「中研院」院士、臺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與談。吳玉山以「美國大選後的強國逐霸、弱國圖存」為題演講,而蘇起則以「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為題演說。
蘇起說,過去20年兩岸「險狀」七特色很難得出現複數,但今年7個同時出現。包括大陸政局安定、美國政局動蕩;兩岸互信降為零,中美互信也跌到近年最低;兩岸溝通完全中斷,中美溝通氣若遊絲;川普與蔡英文都高度自信,排斥內部「鴿派」主張;大陸及臺灣民意敵對,內部沒有節制力量;美國已無力及時救援臺灣,只能等臺灣變天后才考慮是否翻轉「既成事實」;臺灣「大選」結束、美國大選尚未落幕。
蘇起指出,蔡「政府」在這半年多來陷入「躁鬱症」,在6月30日大陸通過「港版國安法」,到8月9日美國衛生部長訪臺,蔡「政府」一直都在憂「鬱」;而在8月9日美國衛生部長訪臺到9月17日美國副國務卿來訪期間,蔡「政府」以為靠山穩固,陷入「躁」的階段,密集出擊,如「護照」改版、開放美豬、美國無人機及魚叉飛彈售臺等。
蘇起認為,接著又陷入直到迄今的「鬱」,他認為主因是8月26日中國大陸從青海及浙江發射「航母殺手」東風26B、東風21D,飛到南海打擊同一目標,已具有精準飽和打擊南海航母的能力,而這向美國示警。10月中旬中國政府也以此向美國政府施壓,而美國政府則向蔡「政府」施壓。從吳釗燮9月20日咽下自尊說出「臺灣目前並未尋求與美國『建交』」、「臺灣不會依靠美國介入臺海衝突」,就能看到美國施壓的痕跡。
蘇起表示,兩岸關係跳不出「鬥」、「拖」、「和」三個方向,而2016年起蔡英文明顯選擇「鬥」的路線。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雖混合鬥、拖、和,但仍以和為主,不幸的是蔡英文去年全力醜化「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積極介入香問題,今年又「以疫謀獨」和美國攜手合鬥中國大陸。大陸對蔡英文領導的臺灣徹底失望,「和」的大門完全關閉。
蘇起說,不少人認為大陸對臺不會動手,但卻是只看到「鴿派」想看的,忽略了大陸現在「鷹派」已比「鴿派」多了,大陸涉臺港部分已明顯硬化,去年10月31日四中全會的「祖國和平統一」中的「和平」兩字、「兩岸交流合作 融合發展 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等,今年都不見了。
蘇起認為,若美國民主黨的拜登入主白宮,臺灣可能較川普連任再多拖一段時日,但大陸不可能願意「拖太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國論」不可能共存。因此蘇起呼籲,拜登若當選,兩岸情勢將稍緩,臺灣切忌走回「躁」,對中國大陸頻頻出招,蔡英文反而應該重啟對大陸政策,改弦易撤、停止推進「兩國論」,才能夠營造一塊灰色地帶,謀求改善臺灣經濟與人民福祉,否則兩岸回歸「鬥」的劇本,大陸不會忍耐太久。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