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大多數人對於養生一事都較為看重,保溫杯泡枸杞在無形中成為了養生人士的"常備利器",然而如今不少保溫杯並非眾人所想的那般安全,有些保溫杯因為存在的種種問題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傷害,甚至從"養生杯"變成了"奪命杯",危害著多數家長和孩子。
保溫杯成"奪命杯",熱水進"毒水"出隨著季節變化,人們飲用熱水的頻率也不斷升高著,因此為了能夠讓孩子有著充足的水分攝入,陳女士便在一次去商店購置家用的時候,為孩子買了一個保溫杯,讓孩子在涼秋能夠喝上暖乎乎的溫水,然而令陳女士沒想到的是,之後她的孩子會因為這個剛剛購置的保溫杯受到傷害。
有天,陳女士在家打掃家務,這時電話響起,電話那頭傳來了孩子老師焦急的聲音,老師告訴陳女士,她的女兒在學校突然嘔吐起來,整個人臉色蒼白如今正在醫院,聽到這話陳女士嚇得臉色煞白,連忙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孩子的情況。
來到醫院之後,醫生告訴陳女士孩子的狀況已經慢慢穩定下來,再觀察一段時間沒什麼事情就可以出院了,這會兒陳女士一顆揪著的心才緩緩放下,不過在放下擔憂只有,陳女士內心便升起疑惑,孩子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她連忙詢問醫生,醫生告知道:
孩子是重金屬中毒,應該是長期攝入的食物或是飲用的水質出現問題,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好在發現得及時沒釀成什麼大錯,回去後得好好檢查一下,以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陳女士聽完一番思索,孩子的食物都是她自己做的應該沒有問題,那麼會不會是飲水出現問題?在仔細檢查之後,陳女士終於將"罪魁禍首"揪了出來,使得孩子生病的就是前段時間她給孩子買的保溫杯!
原來,陳女士當初給孩子購置保溫杯時並沒有過多檢查,所以沒有發現其存在質量問題,而她購買的保溫杯因為質量存在問題,內膽以及內殼金屬漆會有脫落現象,裝進熱水之後,孩子倒出來時卻是成了"毒水"。
其實這類質量不合格的保溫杯此前就曾遭到央視曝光,然而哪怕是遭受曝光,如今仍然有不少家長因為不知如何識別其質量問題,錯誤之下進行購買,這也使得不少"悲劇"在一個個家庭裡發生。
那麼該如何正確識別保溫杯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1、 茶葉水或鹽水浸泡
家長們若是購置保溫杯後,擔心其質量存在問題,那麼可以用這個辦法進行識別,首先用保溫杯裝泡開的茶葉水或是鹽水,茶葉水需浸泡72小時而鹽水則需浸泡24小時,在浸泡完倒出水後,若是保溫杯的內膽出現了斑駁的痕跡的話,那麼這款保溫杯很有可能存在部分金屬超標的可能,不建議給孩子使用。
2、 聞異味
通常保溫杯的內膽都是不含異味的,如果家長給孩子選購保溫杯時,打開保溫杯就聞到一股刺鼻異味,那麼很大可能性是因為這款保溫杯製作時沿用了一些質量不合格的材質,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刺鼻的味道。
3、 識別包裝上的信息
通常保溫杯的外包裝上都會有著廠家信息以及一些相關的說明,家長們在購置保溫杯時可以拿手機查閱一下相關廠家的一些信息,看是否是一個正規廠家,如果是的話則可以大膽購買,事後使用過程中發現異樣,我們也能通過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雖說如今質量監管部門對於這類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監管力度越來越強,但仍然有著一些黑心商家冒著風險開小作坊進行生產,這類沒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往往會通過種種渠道匯入市場,所以家長們學習一些辨別手段才能更好避免孩子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