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推,從不缺席。
今日為大家推薦的是在1月11日影院上映的中法合作動畫電影《動物特工局》。
想必看到名字、預告和劇照的都應該能想到那部紅遍了半邊天的開創型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吧。
說模仿也好,說致敬也好,說翻拍也好,這部電影無論是角色定位還是劇情都十分接近《瘋狂動物城》以至於很多人在看到的時候就失去了興趣。
而且受到疫情的影響,在影院上線一段時候匆匆下線,想必觀影收入也不會太高。
老套的劇情和強制植入的文化元素
作為主演的特工貓張大威和特工鼠阿丘,奉命看守海上能源核心「核電核」,名字確實有點繞。
突如其來的神秘三人組輕而易舉地摸進了核心,並黑入系統控制了基地的一些智能設備。劇情到道理就很牽強了,雖然有些低齡但可以理解。
但作為入侵者,不僅用的是老舊的手寫筆記本,還把這個有身份信息的筆記本失手弄丟,被主角兩人撿到順藤摸瓜便找到了神秘人躲藏的中心醫院。
這到底是金手指開大了還是導演在摩擦我們的智商,但換位思考一下,主要受眾群體是十五歲以下的兒童那麼也算可以理解。
接下來就是老套的追查,反擊,反派升華變成好人,主角與好人合作打擊埋藏在己方內部的BOOS。
別說題材了,就是劇情你也是赤裸裸的模仿好嗎?!
《瘋狂動物城》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除了題材的新穎和迪士尼動畫的實力外,其內核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
例如種族衝突,階級對立,日常生活的戲劇化升華。
可能《動物特工局》受到的約束力也很大,才不得不使用空而大的內核,例如保護環境,保護珍稀動物等等,不夠貼近生活以至於也無法讓觀眾感到共鳴。
劇情減分特效加分 工業化道路仍舊艱難
《動物特工局》毫無疑問是一次比較拙劣的模仿,雖然在電影劇情本身上過於老套而減分,但其背後對動畫電影創作是一次非常新穎的嘗試。
《動物特工局》是動畫片歷史上在大銀幕將動物角色呈現最多的一次,據悉製作團隊耗時16個月時間設計製作了40多個物種、90多個動物角色。製作團隊給每個物種都設計了獨特的皮毛,每個角色的花紋,皮毛材質,長度、密度等一些物理屬性都是按照真實動物參考並設計。
以上摘抄自網絡通稿,作為動畫電影本身的製作成本全在幕後和發行,演員對電影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也更加需要足夠多的技術積累。
而我國在動畫電影方面的投入,嗯,如果沒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話。唯一扛鼎的就是《熊出沒》系列了,大電影經久不衰,投入不多收入也不多,更別提打造動畫電影工業化了。
《動物特工局》 不是中國資本第一次與外國合作的電影,在近期還有一部《直立象傳說》上映,具體口碑和票房嘛,不提也罷。
中國不是沒有將電影進行工業化製作的基礎,無數精品動畫的存在已經證明了我們的實力,唯一欠缺就是資本的大規模投入。
畢竟不是每部電影都能像《流浪地球》一樣大爆,成為年度黑馬。
認可資方和幕後工作者的努力,就像這部《動物特工局》一樣,無論是建模還是毛髮處理,哪怕是最令人詬病的配音,都有了十足的進展。相信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後,我們也能製作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動畫電影。
但一味模仿照搬絕對不是好事,要麼就正大光明的結合國情翻拍,例如《誤殺》。
最後,向您推薦這部《動物特工局》,合適帶孩子一起觀看~
期待您的觀影,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