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今天我們聊一下有關蛇的故事。據說,蛇類和人類一樣,經歷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驗,在大千世界中同等有著它的地位和奧秘,關於蛇的故事傳說也流傳很多:希臘的美杜莎、埃及的蛇神以及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媧,都有著蛇的形象。

我們都知道,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徽標誌也有著蛇。而在聖經裡記載著蛇是邪惡的象徵,那麼在兩種古代文明中

蛇又是怎樣的形象?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產生對蛇的崇拜?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蛇類文化的早期形象

很早之前,在歐洲的一些洞穴中就出現了蛇類壁畫,雖然不知道這些壁畫的具體含義,但在當時蛇類並未被作為食物來食用,可以推測壁畫也許是有某種象徵性意義。

通過後續發現,保存至今的一些壁畫明顯表明了對蛇的圖騰崇拜,彩虹巨蛇在澳洲原住民中被許多部落崇為創世者和水神,直至今日在澳洲的許多地方依然保留著壯觀的彩虹巨蛇壁畫。

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也有著許多關於蛇類的傳說,在古時,人們認為伏羲和女媧就是「半人半蛇的神」,一些浮雕作品中也往往看到二者交尾的形象,並且在之後創造了現在的人類。說明對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著名的神獸玄武也是蛇纏繞在巨龜身上的形象。

先祖圖騰

蛇在古代曾經是一種受到膜拜的生物。中國最大的「神異生物」——龍,就是蛇的圖騰化產物。最早的龍就是大蛇的象形產物。以黃土作人的伏羲、女媧在遠古人的信念中,都是「蛇身之神」。

古籍《拾遺記》卷二記載:「蛇身之神,即羲皇也。」又據《路史·後記》中說:「九河神女在華胥之淵遊玩,感蛇而孕,經十二年生伏羲。」另據郭璞傳注《山海經》中講:「女媧是古時神女,她是人的臉面、蛇的身子,一天當中有七十次變化。」在傳世的漢代石刻畫像和磚畫中,也常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媧交尾像。

有趣的是,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有許多位「人首蛇身」的「神」。聞一多先生在將山海經裡所見的人面蛇身的神列一總表後指出,伏羲是以大蛇為圖騰的氏族首領,他統轄的神有所謂釣長龍氏、潛龍氏、上龍氏……等等,是一大群龍蛇之神。

生殖崇拜

作為神話大規模發展的原始社會時期,蛇在我國民間是非常受歡迎的存在。在原始社會中,人口是部落或者群體發展的基礎,是原始祖先們認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的民族,往往會對某一事物賦予一定的「象徵含義」,象徵主義就是把這種思維方式通過事物表示出來,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標誌。

比如,當你的朋友送你一幅「蛇盤兔」的剪紙,通過諧音,你就會發現,所要表達的是「蛇盤兔,子必富。」是多子多福皆大歡喜的意思。蛇能蛻皮而求得再生,因此,它又是一種「福祿壽」的象徵。而兔多子,因此,「蛇盤兔」的圖案便在民盛行開來,成為一種生殖崇拜的符號,喻示著生命的延伸與再生,是一種美好的象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中國神話裡的龍,大部分都是蛇進化的,山神都是拿蛇的,可見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騰象徵
    它不僅作為服飾,還裝飾在建築、工藝品上,其意在於它是苗族人民共同心理和文化意識的反映。我國上古時代有不少部落崇拜龍,引龍為同類,認龍為祖先,對龍祭拜,又懷有禁忌,這就是圖騰崇拜的特徵;表示婚姻關係的「龍鳳呈祥」的花紋圖案,這又是它的另一個特徵。龍為雄,鳳為雌,是兩個通婚氏族在圖騰名稱上的遺痕,龍鳳為兩個外婚單位,後人以龍鳳結合為題,創作出象徵婚姻美好、長久的花紋圖案來。所以說龍的產生與圖騰有關,但從發展中發現龍已不是純粹的圖騰,它已有人為的因素在內。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圖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古人對自然、上天,乃至萬物的高度崇拜。上古人們無法解釋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但這些物質條件成為了他們活下去的基本條件,所以在他們的想像中出現了一種極其神秘、崇高的東西,他們將它稱之為「神靈」。從中國民族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古人就對圖騰的審美有獨特的見解。
  • 從中國古代的「蛇圖騰」談起,追溯「白蛇傳」故事的形成和發展
    本文從中國古代的「蛇圖騰」談起,淺析「白蛇傳」的故事形成和發展。一、文化溯源:古代的蛇圖騰和民間信仰白蛇傳的故事主人公是白娘子和許仙,講述了一個人蛇相戀的傳奇故事。1910年,芬蘭人發明了「國際通用民間故事類索引」,簡稱AT分類法,按照AT分類法,白蛇傳應該被列為411型,即美女蛇故事類。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圖騰意識
    圖騰某種動物因為與自己的祖先有關係,又在本氏族的歷史文化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禁食這種動物的肉,這便是人類進食的開始。芒人有關禁食圖騰物的觀念是一種代表。他們認為,這些被奉為圖騰的動物是自己氏族的相先,是本氏族的保護神,這些動物的興旺強大則象徵著本氏族的興旺和強大,反之則象徵著衰敗和軟弱,因此禁止侵犯,禁止接觸和捕食。如果觸摸了它們,人的手要脫一層皮,吃了它們人要掉牙齒,甚至生病死亡工。不過並非所有氏族對自己的圖騰都採取禁食的態度。
  • 中國古代真的有「龍」嗎?為什麼「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龍真實的樣子到底是什麼呢?估計誰也沒有見過,所以也描繪不出它真實的樣子來,但據古時候傳說它是集中了九種動物於一身:頭如駱駝、角如麋鹿、耳如犀牛、脖如蟒蛇、肚如蜃蟲、磷如錦鯉、爪如雄鷹、掌如猛虎。這般形象的描述更是讓人覺得它是一個神奇的動物。古今很多學者與專家經過多年的考證與研究,基本已經搞清了中國人為什麼會崇拜「龍」,中華名族為何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
  •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蛇,給人的印象就是毫無感情的,冰冷的身軀,讓人頭皮發麻的軀體等等一些不是很好的方面。其實,蛇在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在人們的心中,也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在我們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蛇,而且排在了第六位,有著重要的地位。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在西安半坡的一件陶盆上,有兩條蟠卷的蛇,按照浮雕的形式來做,都把頭伸向器口,互為相對,頗有意趣。古代雕塑還有把蛇裝飾在身體、頭部的。如甘肅臨洮早年曾發現彩繪的陶製人頭型(現藏瑞典),頭後繞以蛇。這都是蛇崇拜的反映。
  • 《白蛇傳》|圖騰、京劇、皮影,非物質文化為何如此眷顧民間藝術
    白蛇傳的故事源遠流長,從古代傳到今天,這也是為什麼稱之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因為歷史悠久富有了充足的文化魅力,而且從故事的起源到最後故事的完整都是受到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這種思想文化可不僅僅是古代儒家思想文化,更多的是各個朝代帶來的歷史文化。
  • 帶你走進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
    人有喜怒哀樂,人盡皆知,但是「人情及物」,在中國民間傳統蝙蝠圖騰造型中,也是「喜怒哀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許多天災人禍,特別是意外災禍是人類所無法避免的,因此,現實中的遺憾,只好求助於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滿足。著名的當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經就說過:「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於『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只能為友,不能為敵。」
  • 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告訴您
    接下來,就讓我們回歸古代民間傳統文化,看看不同數目蝙蝠構成的圖騰,究竟包含著怎樣的吉祥意蘊?一隻蝙蝠: 「福在眼前」「一」,對於中國人而言,這個數字具有重要的地位。五隻蝙蝠:「五福捧壽」「五」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是一個非常吉祥吉利的數字。
  • 夏朝的圖騰起源:談談古代北方民族的崇熊文化
    圖騰是一種民族的文化象徵,是民族的一種精神信仰。西方的古巴比倫人、古雅安人,印第安人,希臘人等都有著自己部族的圖騰象徵。在陝西西安半坡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上面的圖案可以說是最早的一種圖騰了。 古老的華夏文明賦予了圖騰更多的文化內涵,瑞獸是一種象徵,很多來自遠古祖先們崇拜的動物圖騰,瑞獸與圖騰神話兩者的關係是很緊密的。
  • 十二生肖蛇的來歷 蛇在中國我文化中的地位 其來歷比龍還早
    十二生肖蛇的來歷,蛇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蛇的來歷比龍還早 蛇是十二生肖中第六位,與十二地支的巳相配,稱為巳蛇。
  • 蛇年說蛇:中華遠古圖騰,美好的化身
    蛇是十二生肖屬相之一,排位第六,在中華文化中,蛇是重要的遠古圖騰標記,至今在我國很多地方,仍然保留著對蛇的圖騰崇拜,還把蛇作為保佑家居平安的保護神。在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伏羲氏、女媧氏都是人面蛇身。  在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蛇也被賦予了美好的形象,善良的性格,在中國古代有許多關於蛇知恩圖報的故事。
  • 圖騰崇拜中最神秘的信仰——蛇
    東周 蛇紋琉璃釉玲瓏球形器圖騰——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文化現象之一,源於先民對無法抗拒而又難以認識的大自然各種神秘力量所產生的畏懼感。西漢 四神間隔規矩鏡為求得自身的生命安全、生存繁衍和獲得幫助,於是,原始人就把某些猛獸、家畜和蛇,作為部落氏族的徽標,並視其為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崇拜產生的其中緣由。
  • 民族文化:中國人為何被稱為「龍的傳人」?從神話、圖騰、皇權看
    那麼中國人為什麼會被稱為「龍的傳人」呢?答案就在中國的民族文化裡面。  中國是一個文明繁榮、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上下幾千年的浮沉中湧現了諸多歷史故事。正是這些故事的存在,推動著文化的交流、歷史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興起。
  • 古人為什麼喜歡寶劍,從劍、龍、蛇的陽性崇拜到權力地位的象徵
    中國古代社會,劍與龍常被認為是能相互轉化的。龍的原型是蛇,龍的圖騰來源於對蛇的生命活力的崇拜。另一方面,龍又是陽性生物的象徵,是雄性陽剛之氣的體現。因此,「蛇—龍—劍」是遠祖對雄性生命力的信仰和崇拜,體現著一種強悍雄武的民族特質。
  • 龍鳳龜麟——吉祥如意的圖騰崇拜文化
    1、龍龍,是中國人民最為崇拜的神異動物。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外國人稱中國為「東方巨龍」。中國古代帝王也自封為「真龍天子」。龍很早就出現在遠古的圖騰崇拜中。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炎帝以及堯、舜、禹各族多以龍作為圖騰,龍逐漸從現實生活中的動物變為想像中的動物,成為蛇身、魚鱗、獅頭尾、鹿角、鷹爪、象牙等的複合體。在中國,龍的形象已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多以雕鑄、圖繪兩種形式出現。皇宮飛簷廊柱上雕龍畫龍。民間衾被、窗花等繡龍剪龍,龍舟更是集龍的雕刻與彩繪於一身的藝術。
  • 中國文化中的「羊基因」:伏羲神農最早以羊為圖騰
    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從誕生時起就與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最新考古發現,距今大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已出現了陶羊……可以說,「羊的基因」幾乎滲透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 圖騰:中國人的圖騰文化和對某些動物的刻板印象,到底是什麼?
    提到圖騰,這個詞兒大家很熟悉,是指一種原始的崇拜,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漢民族的龍圖騰,還有前幾年比較火的狼圖騰,古代的圖騰多以自然的動植物或者是傳說中的動植物為圖騰,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自然 有著一種敬畏之心,其實現在提倡的可持續發展 也是對自然有種敬畏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