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的悲哀: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

2021-01-08 騰訊網

"世界上若有天堂,那麼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如果天堂在天空,那麼大馬士革必與之齊名。"

曾幾何時,大馬士革的鋼刀無堅不摧;曾幾何時大馬士革的玫瑰精油,芳香了整個世界。如今的它作為敘利亞的首都,只剩下了一片斷壁殘垣。曾經的人間天堂,如今儼然成了萬劫不復的阿修羅地獄。

那裡的人們或流離失所,遠走他鄉;或整日在心驚膽戰中祈求能夠見到明天的太陽。敘利亞,儼然已經成了戰爭和動亂的代名詞,而美俄為何一直揪著敘利亞不放呢?

(一)、獨裁統治,不得人心

敘利亞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城邦時代。不過它的命運可謂是幾經浮沉,接連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和羅馬帝國還有阿拉伯帝國以及十字軍所徵服。值得一提的是,就連成吉思汗的子孫也曾徵服過這裡。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法國人佔領了敘利亞及其周邊的諸多國家。二戰爆發後,法國可謂是自身難保,無可奈何的放鬆了對敘利亞的管控。終於在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法國自此撤軍,而敘利亞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不過法國人在此埋下了巨大的隱患,他們走的時候並沒有指認一個合格的當權者。正所謂亂世出梟雄,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誰都不願屈居人後,都爭相要當敘利亞最大的"王"。

因此,自它成立那天開始內戰就一直未曾終止。在1954年的軍事政變中,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大獲全勝,成了敘利亞的執政黨。後來哈菲茲·阿薩德又發動了政變,自己擔任上了總理。這個總理其實就與皇帝無異,它是終身制的竟然還可以世襲罔替。

不論是哈菲茲還是他的兒子巴沙爾,都是名副其實的獨裁者。他們不允許民眾發聲,也熱衷於保護現有當權者的利益。哈菲茲在任時,就一直未在經濟上做出改善。

而巴沙爾上臺後,雖然有心改革,不過也無濟於事。直到他推出的"社會的市場經濟",這讓阿拉維派從中獲利,讓他們可以順利壟斷所有的生產部門,可以哄抬物價可以橫徵暴斂,這無形中又增加了貧富差距。

民眾們對巴沙爾一直有所不滿,直到十年前幾名學生在牆上畫反政府的塗鴉並抹黑巴沙爾的形象而遭到羈押逮捕。他們的父母上街遊行,希望能夠釋放自己的孩子。

如此一來,點燃了敘利亞全國民眾反阿薩德的戰火,他們認為有人居然在共和國裡當皇帝,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而且阿薩德父子從未真正的為民著想。

自此開始示威遊行轉變成了武裝衝突,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將對敘利亞的反政府武裝提供"非致命性幫助"。

土耳其也表示願意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並且放任恐怖分子進入敘利亞。而俄羅斯方面在看到阿薩德已經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時,決議直接出兵幫助敘利亞政府。

(二)、兵家必爭,小國悲哀

敘利亞內戰已經打了十年,其實說白了就是美俄兩國進行的博弈。美國及其盟友操縱著敘利亞的反對派;而俄羅斯則扶持巴沙爾·阿薩德與之對壘。當然,已經被消滅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並不受美俄兩國的扶持,算是第三方勢力。

當然,如今的它早已經粉身碎骨。敘利亞作為一個小國表現的十分無奈,那麼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呢?

首先,敘利亞當局親俄但反美。敘利亞早在哈菲茲·阿薩德當政時期,就與蘇聯關係尤為密切。當時,蘇聯向敘利亞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如今蘇聯已經解體而哈菲茲也駕鶴西去,俄羅斯與巴沙爾選擇延續下這段長久的友誼,因此兩國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不錯。

美國一直在全世界範圍內推行美式民主和美式自由,顯然在敘利亞這個獨裁國家這一切都是無法實現的。而阿薩德父子一直都很提防美國勢力的滲透,從各方面杜絕與美國摻雜任何的關係。

他們害怕國內有人上了美國的當,害怕有人讓他們下臺。所以,很多時候美敘之間都是針鋒相對的,當然這種對立遠沒有美國和伊朗的對立那麼激烈。因此,敘利亞的情況就是,俄羅斯要幫著巴沙爾奪回控制權;而美國希望通過軍事手段,讓巴沙爾下臺,讓親美的勢力登臺。

其次,敘利亞的戰略位置至關重要。敘利亞北接伊朗,南鄰約旦,西南又和以色列與黎巴嫩接壤,北部和伊拉克搭界,東部挨著土耳其,是個四通八達之地。

這種地方如若在平時,對發展經濟和貿易是十分有利的,但在戰時它必然會成為大家都爭相搶奪的對象。就像古代那麼多的大帝國都競相把敘利亞收入囊中,正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

只要手中掌握著敘利亞,那麼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對周邊多個國家動手。敘利亞這顆"中東的心臟",戰火從未停歇。

如今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試圖在中東地區擴大自己的利益。顯然,目前美國已經略勝一籌,像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國都是跟著美國混的,俄羅斯顯然有些吃力。

而它只要將敘利亞控制在自己手中,那麼就能夠對一眾親美國家形成威懾。如若沒有了敘利亞,俄羅斯恐將在中東出局。美國一方面是不希望親俄派的敘利亞再繼續下去;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敘利亞能夠聽自己的話。

所以,爭取敘利亞成了雙方的共同點。對於美國而言,要是讓巴沙爾倒向自己那顯然不太現實,那麼只能從顛覆它的政權上入手。

如果美國掌控了敘利亞,那就意味著掌控了整個中東的石油。如今沙特和阿聯這兩個產油大國那都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如若再將敘利亞收入囊中那麼石油價格就是它自己說了算的。

所以,對美國而言,掌控敘利亞等於掌控整個中東,等於擁有了全方位牽制歐亞的能力,這是它全球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大國博弈,小國受難

再次,敘利亞關乎到美俄兩國的顏面問題。早在蘇聯時代,敘利亞就有蘇聯的軍事基地,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兩國的關係,一直以來都十分的友好。面對窘迫的阿薩德,俄羅斯無論如何也不能視而不見。

而且,阿薩德多次向俄方發出請求希望它能夠派兵增援。如若俄羅斯不出兵,那麼顯得自己太不講情義。而美國對於俄羅斯的介入是喜聞樂見的,如果俄羅斯沒有插手,想必美國也不會如此大費周章的幹涉。

因為自克裡米亞危機以來,俄羅斯接二連三的遭受制裁,經濟出現明顯的下滑。美國的意圖很明顯,要用戰爭讓本就不太景氣的俄羅斯變得更加衰頹。美國想將俄羅斯拽入到如同阿富汗戰爭那樣的泥潭中,徹底拖垮它的經濟。

對於俄羅斯而言,自己的名聲一直不佳。而以打擊恐怖組織為名出兵敘利亞,有利於改善輿論環境,樹立起自己的正面形象,順便諷刺美國一把。

如今俄羅斯在中東就只剩下了敘利亞,不論如何它都不會坐視不管。倘若敘利亞被美國所掌控,那麼俄羅斯將再也無緣中東。

美俄兩國的博弈真的是把敘利亞害的很慘,敘利亞的戰爭與和平全把控在兩國的手中。美國發動空襲,俄羅斯就派出地面部隊;俄羅斯在地中海軍演,美國就朝敘利亞發射戰斧飛彈;美國打出人權高於主權的旗號;俄羅斯就祭出美國侵略敘利亞主權這張王牌。

總之小小的敘利亞在博弈之中,顯得是無關緊要。仿佛它那裡不論死傷多少的平民百姓,都只是一組數據,都沒有關係。這是當然的,畢竟死的不是美國的公民也不是俄羅斯的百姓,它們自然是不會在乎有多少傷亡。

只要自己在中東的利益和自己的大國形象不遭受損失,敘利亞失去什麼都是無關緊要的。

不過在敘利亞之爭中,儼然是俄羅斯更勝一籌。如今美國的側重點放在了亞太方面,對敘利亞不再那麼熱衷。而俄羅斯則是一如既往的力挺阿薩德政權,如今敘利亞政府軍已經陸續的收復了其境內九成以上的領土,大獲全勝指日可待。

但是阿薩德的獨裁統治還會再繼續下去,只要這個問題一日不解決,敘利亞就依然存在著重大隱患。

很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又會有人拿此事大做文章,再一次的在敘利亞挑起戰爭。敘利亞近千年來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不知要待何時那裡的人們才能看到真正的和平曙光。

敘利亞再一次的證明了那句"弱國無外交"不是什麼仇恨教育,也並不是危言聳聽,國家弱小就受人欺辱,是板上釘釘之事。

相關焦點

  • 小國的悲哀:敘利亞的無奈選擇,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很明顯,反對派獲得的支持更為「強力」,因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便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向敘利亞政府軍施壓的決議草案。在許多中國人眼裡,這仿佛是新世紀的一次「巴黎和會」,世界大國們關起門來開會,決定一個小國的命運,而這個小國只能在門外等待大國的裁決。
  • 土耳其這次踢到鐵板,美俄力挺中東強人參戰
    中東地區近些年來可謂是戰爭頻頻,致使中東地區的局勢一直不穩定。而發生戰爭的原因說到底大都是因為利益。近日,中東地區因為爭奪利益又發生了一場戰爭,並且美俄兩國也參與其中。土耳其踢到鐵板,美俄力挺中東強人參戰據了解,埃及和美俄兩國的關係一直非常好,而且,最近這些年中東的多個富國都對埃及進行過資助,因此,埃及運用這些資金購買了很多包括F-16戰鬥機、M1A2主戰坦克,以及米格-35戰鬥機在內的一些美俄的武器裝備和法國的直升機航母,從而使埃及一度成為了在中東地區唯一有航母的國家。
  • 先背叛美國後出賣俄羅斯,土耳其哪來的膽子,同時惹怒美俄兩大國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國家,比美國還要膽大妄為,同時得罪了美俄兩大國,也不知道它哪來的膽子,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土耳其不走尋常路)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算是有兩大勢力,一是美國,一是俄羅斯,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為了更好地生產和發展,都會站隊,還有些國家因為自身發展較好,選擇中立的態度。但是,有的國家就是不走尋常路,選擇了同時和美俄兩國作對,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
  • 美軍大批裝甲車進入敘利亞,控制更多油田,與俄羅斯正規軍對著幹
    剛剛,美軍大批重型裝甲車再次進入敘利亞,欲控制更多油田,並與羅斯正規軍對著幹。12月15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麥肯齊(Frank McKenzie)表示,為了展示美軍的作戰實力,同時威懾部署在敘利亞境內的俄羅斯軍隊,美國已經派遣了一個排的裝甲部隊進入敘利亞境內,並在敘利亞東北部的軍事基地內完成部署。
  • 險些釀出一場大戰,美俄在中東又起衝突,戰車直接被逼入泥潭
    圖為俄軍巡邏車陷入泥潭最近美國與俄羅斯在敘利亞險些釀出一場大戰,原來美俄在中東又起衝突,俄羅斯巡邏車隊在經過美國檢查站時遭到美軍阻攔,戰車直接被逼入泥潭,最終在裝甲車的幫助下俄羅斯車隊才得以脫困,看來這次美俄之間是真的槓上了,那麼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舉動,普京這次還會忍嗎?
  • 中東局勢突變,俄羅斯三大盟友爆發激戰,美國不費吹灰之力翻盤
    其實,不論是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還是納卡衝突,都能看到美國與俄羅斯的身影,直白的說,這些地區的衝突不過是美俄兩個大國博弈的戰場,但是,隨著戰況的發展,已經不單單是衝突雙方與美俄的事了,包括其盟友也全部被牽扯進來,譬如俄羅斯的三大盟友,直接因為利益關係大打出手,使得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翻盤。
  • 土耳其為何不懼俄羅斯?請問平頭哥在草原上怕過誰
    不過別看土耳其個頭不大,但脾氣不小,最近關於土耳其的新聞幾乎霸佔了國際頻道。一直默默無聞的土耳其突然雄起了,簡直可以稱得上一鳴驚人。土耳其先是入侵鄰國敘利亞,隨後又出兵利比亞,懟完俄羅斯懟法國。現在土耳其和俄敘聯軍在敘利亞打得好不熱鬧。雖然俄羅斯態度強硬,又是秀肌肉又是放狠話,但土耳其依然我行我素,就是和俄羅斯硬槓,把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懟得沒有一點脾氣。
  • 敘利亞戰爭俄羅斯勝利,美國為何不敢直接出兵呢?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才從一個彈丸小國,發展成為領土超過900萬平方公裡的超級大國。尤其是二戰後,世界地位更是唯我獨尊,強悍無比了。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直接發動的戰爭,何止幾百次。但是很奇怪的是,敘利亞戰爭美國卻沒這麼幹。為此很多人不明白,敘利亞戰爭俄羅斯勝利,美國為何不直接出兵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 領土比中國大,僅有6萬軍隊,為何美俄都對加拿大「敬而遠之」?
    如果要在當今世界上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那麼經濟和軍事一定是最重要的兩項,畢竟如果經濟發達了而軍事不發達就只能任人魚肉,而軍事發達經濟不發達則會陷入窮兵黷武的困境。但是這個定理在全世界範圍內也不是百分百適用,就比如說有一個國家就屬於例外,它的國土比中國大,但保家衛國的常備軍隊卻只有6萬人,但是美俄都對它敬而遠之,絕不敢輕易動手!這個國家就是加拿大。這個國家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它就是世界上領土面積第二大的加拿大。它位於美洲的最北端,陸上鄰國僅有美國,三面環海。這裡的楓葉非常有名,甚至連國旗上都畫有楓葉,楓糖漿也是其特色美食。
  • 「為啥揪住我不放?」他一句抱怨,檢察官挖出七筆罪
    供述中,王家平咬定毒品是自己持有的,與阮海英無關;阮海英也辯解,毒品是王家平的,自己雖然知道王家平把毒品放在屋內,但也管不了。因病取保候審的王家平始終以有病為由逃避訊問。辦案檢察官將審問重點放在阮海英身上,提審時,阮海英突然抱怨道:「你們為什麼非要揪住我不放呢?我又沒做什麼,去年陽邏派出所都把我放了。」「你們還被武漢市公安局新洲分局陽邏派出所抓過?」
  • 敘利亞戰場上演諜影重重
    美軍直升機和地面裝甲車隊在敘利亞油田附近據俄《獨立報》網站報導,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令西方如鯁在喉,欲除之而後快。據敘利亞媒體報導,敘利亞帕爾米拉市居民穆罕默德·海珊·薩烏德被逮捕後招供,稱自己加入「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後,從帕爾米拉來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位於坦夫的軍事基地。英國情報人員不久後招募他為間諜,並承諾幫他回到帕爾米拉並獲得相應報酬。他的具體任務是加入一個諜報小組,拍攝敘利亞情報機構、俄敘軍隊的重要目標。
  • 腳踩美俄歐三隻船,埃爾多安還不滿足,難道想重現奧斯曼帝國?
    地跨歐亞,控制著出入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峽,土耳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得其成為美俄歐三家競相拉攏的對象。土耳其因此得到了美俄歐給予的很多戰略利益。即便如此,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仍然不滿足。他希望土耳其能在三隻雞蛋上跳舞,繼續獲得各方的利益支持。
  • 國際關係丨美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惹惱俄方,兩國軍事博弈加劇
    在2018年,美國無視與伊朗之前的商定和伊朗做出的讓步,貿然率先退出了伊核協議,這也導致了伊朗與美國近年來的關係達到冰點,矛盾僵持不下;緊接著去年2月美國又宣布退出《中導條約》……而今年11月22日,美國又高調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該條約是1992年籤署,於十年後正式生效,籤署該條約的包括美國,俄羅斯及其它一些北約國家,該條約是冷戰後為加強國家間信任的
  • 拒絕美俄只相信中國,整個領空交給我們守護
    即便是對政治不太了解的人,也會脫穎而出:「是不是巴基斯坦?」幾乎所有國人都知道,巴基斯坦是我們的「鐵哥們」、「鐵桿朋友」,一些軍事迷還將巴基斯坦人稱之為「巴鐵」,意為兩國關係像鋼鐵一般堅硬。國際上更有「中巴情誼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比印度洋還深!」的說法。
  • 敘利亞,現實版的舊中國
    但阿拉伯的例子告訴我們,什麼起因根本不重要,只要美國想在後面搞事,你不管做什麼都會有事,隨便選個社會矛盾都可以當支點。除非你舉國上下一點矛盾都沒有,但這是不可能的,聖人治國都做不到。阿拉伯之春迅速掀翻了很多中東國家,但敘利亞政府卻異乎尋常的頑強。
  • 美俄白令海峽聯合訓練:別誤會,不是軍事合作
    但總體上,雙方在白令海峽方向的軍事行動是趨於克制和有分寸的,而在軍事以外的領域,合作更趨於常態化:2017年12月,美俄兩國首次就白令海峽-白領還航運體系共同向國際海事組織提交召回,提出在白令海峽及附近航道上「為懸掛任何一國國旗的船隻開放暢通無阻的雙向航運路線,分散對向船隻的流動,減少船隻碰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