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胸膜瘻,是支氣管與胸膜間形成的異常通道,由結核性膿胸、大葉性肺炎、肺膿腫、肺部術後感染、手術吻合口癒合不良等多種原因引起。數據表明,1%到4%的胸部術後患者會引起支氣管胸膜瘻,其中1.2%為肺葉切除患者,4.5%為全肺切除患者,致死率高達16%至72%。臨床症狀可表現為發熱、咳血痰或膿痰。嚴重者,將出現胸悶、氣急、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的症狀。支氣管胸膜瘻的治療是一個非常棘手的臨床難題,時間越長者越難治癒。
支氣管胸膜瘻示意圖
目前,國內外治療支氣管胸膜瘻的主要方法有三種:保守治療,對於支氣管胸膜瘻瘻口較小(直徑<3mm)的患者,於殘腔內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衝洗。利用纖維支氣管鏡於黏膜下注射硬化劑、黏合劑以及支架封堵瘻口,主要適用於全身條件較差,無法耐受手術者。手術治療,主要是胸壁開窗術、胸廓成形術、帶蒂大網膜或帶蒂肌瓣(背闊肌、胸大肌、前鋸肌)移植術。
術前,患者影像
近日,通州院區胸外科成功治癒一例具有4年支氣管胸膜瘻病史的患者。患者李女士,4年前曾進行「右肺惡性腫瘤行右肺全切術」,術後3個月出現咳嗽、發熱的症狀,被診斷為右肺支氣管胸膜瘻,抗感染和胸腔閉式引流無好轉跡象。經多方諮詢,求助於胸外科專家宋福傑主任。根據病情,宋主任先期為其實施去除肋骨、胸腔開窗引流術,術後規律換藥,保障胸腔和支氣管殘端的清潔。在條件允許(胸腔相對清潔)後,患者2020年5月中旬再次就診於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胸外科。
經過縝密診斷,宋福傑主任認為該患者病史長,長期消耗導致身體消瘦,胸部肌肉不發達,游離胸部肌肉封堵瘻口失敗的可能性大。考慮到患者為女性,胸壁失去對稱,影響美觀。他決定使用具有很強的黏附、吸收和抗炎作用的腹腔大網膜,將大網膜覆蓋於瘻口周圍、發生黏附,起到封堵瘻口的效果,同時大網膜又具有豐富的血液供應,能吸收患者胸膜腔的滲出液從而消滅殘腔。
1
2
術中,為患者修補支氣管胸膜瘻口
手術在5月28日中午12點30分開始了,患者左側臥位,游離右主支氣管殘端。患者右全肺切除術後不久即出現殘端瘻,局部胸膜增厚,嚴重影響暴露殘端,況且殘端前方有上腔靜脈、肺動脈和肺靜脈,上方有奇靜脈弓,手術風險很大。
宋福傑主任在游離出患者右主支氣管殘端後,再變化平臥體位,開腹游離大網膜。患者身材消瘦、營養條件差,大網膜不夠豐富,術前胸外科團隊已經進行過充分預判,在游離大網膜後仔細進行裁剪,使之有足夠的長度拉至胸腔右主支氣管處,同時保證不能有張力和扭轉(如若失敗則會導致大網膜缺血壞死,導致手術失敗)。
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最終,手術經過數個小時的「慢工細活」,手術圓滿成功。術後12天,患者移植大網膜血運良好,周圍肉芽組織新鮮、生長樂觀,支氣管胸膜瘻口癒合良好。
6月9日,患者康復出院,繼續進行胸腔換藥,待移植大網膜周圍組織豐富,後期再關閉胸腔。
出院前,患者向胸外科送來感謝信
胸外科自2019年12月24日成立以來,在宋福傑主任的帶領下,已收治患者近百人次,開展手術55例,除常規開展的肺葉切除術、縱隔腫瘤切除術、肺大泡切除術等常見胸科疾病手術外,還獨具特色地開展了支氣管胸膜瘻、心臟術後縱隔感染及骨髓炎、胸部術後膿胸、骨髓炎等胸部術後併發症的治療,充分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為多名術後出現併發症的患者解除病痛。
文:胸外科 霍小森
審核:宋福傑 劉麗娟
審閱:丁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