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不斷地奔跑,不斷地前行

2020-12-10 蓉蓉說生活

生活就像一盤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吃到的會是什麼味道。」作為一舉拿下奧斯卡的經典影片,阿甘正傳無論是從人物的塑造還是從情節的構架方面,都有著過人之處。今天,我想就著對於劇中人物的理解,來淺談一下這部電影折射出的一些現實。

阿甘,作為電影的主視角人物,被設定為一個智力低於常人水平,且兒時由於脊背彎曲,行動受限的少年。乍一看阿甘的人生,仿佛是開了掛,實則細看下去,阿甘的精神裡卻有一種超出常人的專注和執拗。阿甘的一生是隨遇而安的,卻也是不屈服於命運的。他能跑,因為由逃命激發出的跑步潛能而被選入球隊、選入軍隊;他絕對服從命令,卻也極度注重情義,因而才會在戰場上違背命令,執意要去救自己的兄弟。

很難說阿甘是個不正常的、智力不及常人的人。他在許多方面表現出的那種與生俱來的對追求的執著,是我們許多人難以企及的。阿甘第一次向珍妮表白的時候,珍妮說他不懂得什麼是愛;阿甘或許不能夠像常人一樣,說出一大串的言辭,但他卻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自己對珍妮的愛,這種純粹的、全部的愛。阿甘第一次接觸腿箍的時候,並不像大多數人那樣,因為雙腿的行動受到限制而一蹶不振;相反,他從中找到了自己內心強大的自我,並為之不斷地奔跑,不斷地前行。

有人說,如果你想要向前,首先是要拋棄自己的過去;也有人說,只有向前奔跑的無畏姿態,才是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和許多平庸的人一樣,阿甘也會迷茫,但他選擇了花費三年多的時間去奔跑,去感染更多的人。當然,他自己的初衷也許沒那麼複雜,也許只是不知該何去何從,但他至少讓自己忙碌了起來。和大部分人焦躁不安時的放任自我不同,阿甘選擇了一路向前,即使他不知道自己的前方,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

事實上,這正是潛藏在阿甘那低於常人的智商下無言的大智慧——機遇、靈感、轉折的誘因,永遠不會留給一個墮落自我的人。無論身處何時、身處何地,如果自己沒有一份強迫自己追逐光明的約束力,又有誰會將陽光捧到你的面前呢?

珍妮,作為電影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擁有著和阿甘截然不同的人生。阿甘帶著缺陷而來,但接受了世上溫暖的陽光;珍妮則是墜入泥潭的天使,與眾俱來的善良,伴隨著的卻是無盡的家暴和性虐。可以說,珍妮的一生都在為了舔舐自己童年的陰影而活,在電影的中後部,她賣身,吸毒,幾度想要自殺,這樣的自我糾結和越過界限的輕易,正是她童年的黑暗經歷所帶來的直接結果。

在阿甘小的時候,珍妮是作為阿甘的光首次走進觀眾的視線,而隨著電影的發展,阿甘從被保護方變成了保護方,從影子變成了珍妮的光。正因為有珍妮這樣一個角色的出現,阿甘敢愛敢恨、始終如一的形象才顯得深入人心;也正因為有阿甘這樣一個視角,我們才得以如此感同身受的去觸碰、去了解珍妮這樣一個悲慘的女子。

實際上,客觀來說,阿甘和珍妮都是悲慘的。阿甘的一生都在被人詢問「是笨還是傻」,珍妮則空有演唱夢,卻不得不用賣肉的方式向現實低頭。但是,在影片的最後,我們看到珍妮找到了她的覺醒,找到了她為了「配得上」阿甘而前進的動力。即便珍妮的覺醒是短暫的,但我們仍能從中品出一些滋味,即靈魂的救贖,在於心靈的洗滌,而心靈的洗滌,往往只需要一束堅定的光。

甘太太,作為電影中出現不多的一個人物形象,卻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出自她口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的。

「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要人人平等,他會給我們所有人腿箍。」這是阿甘在電影中第一次收到別人異樣的目光時,甘太太說出的話。作為一個獨立智慧的女性,甘太太用阿甘能聽懂的語言,告訴了阿甘世間生來的不平等和挑戰。然而,這句話別有深意的背後,其實闡述的是甘太太對於阿甘的期望,希望他能從容地接受自己身體上的缺陷,希望他在深知自己的不足的情況下仍能自信、不受別人的議論影響而活。

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我們註定要面對的,我相信你已經把神恩賜給你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信徒,甘太太在死前對阿甘說出了這樣的話:「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口味。」善於利用比喻的甘太太,巧妙地用這種方式告訴阿甘,面對死亡,接受親人的離去,也是人生中註定要面臨的一部分。

是的,親人的離去註定是悲傷的,但正如甘太太所想表達的那樣,我們仍可以將這種悲傷、這種迷茫轉化為成長的一部分,我們仍舊可以帶著他們最後的祝福,勇敢地活下去,最後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丹中尉,這個一出場就鋪墊出他立志於為國捐軀的男子,這個開場為數不多的臺詞中摻雜了一句「保護好你的腳」的男子,最終還是在戰場上失去了自己的雙腿,並且,由於阿甘的拯救,他最終還是沒能如願地死在戰場上。

細看丹中尉的人設,其實不難理解他被救後為何會有著那麼大的火氣。首先,在一心抱著赴死沙場的心態下,想要擁有活下去的勇氣是很艱難的。我們常說面對死亡並不是最艱難的,丹中尉就是一個例子。面對著失去行動能力,無法再為國效力,甚至連後半生的生活都要靠著國家的補給才能苟且下去的灰暗前途,他一度崩潰,被命運逼到了暴走和絕望的邊緣,無力掙扎。

但所幸,在電影的後期,丹中尉通過阿甘買船這個在他看來是奇蹟的行為,逐漸找回了自我,並接受了肢體殘缺的自己,找到了願與之共同度過餘生的另一半。所以說,實際上,命運有時只是為你虛掩上了門窗,真正桎梏住你的腳步的,其實正是你自己的心。當你有勇氣接受當下的自己,並願意為走向更好的自己而邁出腳步的時候,明天,未來,將會是掌握在你手中的光輝燦爛。

巴布,作為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除了承擔了電影中部大部分的笑點,也是一個見證了阿甘過人毅力和堅實情誼的角色。

巴布被設定成一個蝦子生意的家族後代,在他的世界裡,參軍只是被迫,而蝦子則寄託了他所有的愛和熱情。但最終,巴布死在了戰場上,沒能如願地回到自己家裡去繼承蝦子的生意。在他的心中,蝦子或許意味著家的象徵,代表了和戰場截然不同的寧靜祥和。

巴布死前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我想回家。很難想像巴布說出這樣一句話時,內心會是怎樣的死寂和悲慟。面對阿甘這樣一個智力低於常人的兄弟,他用生命護住了阿甘逃跑的路,他用樹葉遮住了自己胸口的致命傷,笑著騙阿甘自己沒事。在生命的最後,究竟有多少人能為了不讓同伴擔心而硬擠出笑容這一點暫且不提,巴布在意識朦朧間,仍試圖用善意的謊言去瞞過自己的朋友,僅僅是這一點,就足以使人敬佩。

有句話說,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情誼,便是我願陪你相伴一生。而我想說的是,刻在靈魂之中下意識的反應和保護,往往才是使人禁不住淚溼青衫的原因。

除去這些主要人物,電影中的「聽眾」也是耐人尋味的。作為一個以回憶作為時間線的電影,阿甘的聽眾也在不斷的變化,從未婚少女到新手媽媽,再到中年婦女和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隨著聽眾年齡的攀升,聽眾的興趣也從愛答不理,變成了淚流滿面。

是的,阿甘的一生是具有相當的傳奇色彩的,未曾有過豐富閱歷的人,理所應當的將這些當成了胡謅,沒有耐心去細細的體味這些感人片段背後蘊藏著的那些驚天浪濤;而歲月的流逝,卻可以帶給人一顆易於感動的心,和一顆逐漸溫和平靜、能夠傾聽他人並從中有所感悟和收穫的心。

總的來說,阿甘正傳是一部帶著黑色幽默、帶著大量血淋淋的現實,卻仍能治癒人心的電影。透過這一部經典而又傳奇的影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時代向我們遠遠招手的縮影,我們也能在阿甘的身上,看到我們每個人的倒影,並陪著阿甘一起,體悟過一程;跟著阿甘母親的指引,走過一段不平常的啟迪人性、啟迪心靈的道路。

相關焦點

  • 看完《阿甘正傳》影片,才能真正地理解「奔跑的生命」的含義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是美國的影片中在國外傳播影響力特別大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塑造了阿甘這麼一位勇於挑戰悲慘的人生,故事最後還獲得了尊嚴、友誼、愛情、榮譽和錢財的人物形象。阿甘,一直用一個單純的角度為我們展現出不一樣的世界。每一個人生命運動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這樣走出完全屬於他自己的奇蹟。從智商測試只有75分到跑遍了美國,他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上天是公平的,往往,它會收走東西的同時還給你另一些東西,這讓阿甘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
  • 《阿甘正傳》|一直在奔跑
    這是《阿甘正傳》的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想借這部影片告訴我們的道理之一。這部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先天殘疾,智商只有75的孩子阿甘的成長故事,即使這樣,阿甘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好運氣成為了橄欖球星、越戰英雄,甚至億萬富翁。他不斷奮鬥,最終創造了人生的傳奇故事。首先影片的色調安排有秩序。在描寫阿甘和珍妮的生活時用到了不同色調。
  • 《阿甘正傳》:生命就是一場終有盡頭的奔跑
    「人生就像一塊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這是電影《阿甘正傳》的經典臺詞,這部影片由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講述了一個先天患有疾病,智商只有75的福雷斯·甘的一生。影片的開頭,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利用長鏡頭拍攝羽毛,隨著風在天空飄蕩,最後落在主人公福雷斯·甘的腳下,一個特寫鏡頭將羽毛和阿甘髒兮兮的鞋子形成對比,長鏡頭的運用使其故事氛圍更加濃厚,也為影片下面阿甘像路人講述自己的故事鋪墊氣氛。
  • 深度解析《阿甘正傳》:從3個角度探究阿甘成功的因素及現實意義
    《阿甘正傳》的敘事手法分析電影《阿甘正傳》講述的是發生在二戰後美國的事情,主人公阿甘是一個低智商的人,身體上也有缺陷,但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通過奔跑來獲得更好的人生。從影片敘述的內容上看,主要分為四個部分:阿甘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事業。最每一個方面都通過阿甘的不斷努力,而達到了巨大的成功。這四個部分可以說是生活的全部,所以這樣的敘事也使影片的內容更加完整。通過這樣的敘事,讓人更加感受到努力的意義,人生就還是要一個不斷奔跑的過程,需要不斷努力去探索,才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 《阿甘正傳》:人生是一場奔跑,阿甘證明了後天努力也能成功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所以,阿甘不是傻子。如果沒有同學的追趕,可能阿甘也不會因為要躲避他們的追趕而一直跑,最終擺脫自己的病魔,恢復正常。在這個世界上每一件事情的存在都是有必要的,也許它們是上天對你的恩賜。所以,面對同學的嘲笑和排擠,阿甘帶著媽媽的期望,珍妮的鼓勵和心中的愛和堅持,一直奔跑著,只為了自己的純真的夢想。
  • 《阿甘正傳》不斷向前奔跑的人生,卻一直在原地堅守一個女人
    阿甘穿著一雙破舊的運動鞋,手上拿著一盒巧克力,阿甘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坐在木椅上等車的過程中,旁邊坐著一個陌生人,阿甘這便講起了他的過往。阿甘小時候身體有缺陷,於是便有一隻腿被固定住,才得以正常走路。阿甘媽媽想讓阿甘去上學,於是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與校長進行了不可描述的交易。
  • 《阿甘正傳》:阿甘的成就,是幸運加成還是他自己勇往直前的結果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影片是《阿甘正傳》,一名天生弱智、腿部殘疾的兒童阿甘,卻幸運地成為了橄欖球運動員、戰爭明星和商界大佬,他的成就到底是幸運的加成還是他自己不斷「奔跑」的結果呢?「阿甘,你長大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難道我不能成為自己嗎?」
  • 《阿甘正傳》觀後感
    接著是對電影的解讀首先參考尹夢瑤的《雄心勃勃的現代社會史詩——淺析阿甘正傳》阿甘正傳體現了保守主義思潮的回歸「電影《阿甘正傳》的歷史背景設置於二戰後三十年的美國,這段時期也是美國歷史上最為風雲激蕩六七十年代,美國人的頗多激進瘋狂行為都轉移到了珍妮和丹上尉身上,他們「誤入歧途」,只有阿甘一直安分守己,遵循著傳統的生活與道德準則,服從權威和法律。他從來不受外來的侵擾,一切「瘋狂」都與他無關,他懷揣著夢想,用自己的執著反覆地做自己應做的事,並最終收穫成功與幸福。忠誠、善良、寬容、勇敢,頭腦簡單的阿甘對功名利祿沒有概念,他豁達、坦蕩地以一顆平常心度過生命中每一個耀眼的時刻。
  • 《阿甘正傳》:走近「愚人」的光輝一生
    出身平凡的阿甘雖然只有75的智商,卻奇蹟般地成為橄欖球明星、越戰英雄、桌球使者、捕蝦能手,在他的事業成功之後,竟然還擁有了美麗的愛情。《阿甘正傳》看似是一部包含著悲劇色彩的個人傳記電影,但它更深層次上,是一部通過普通小人物映射出的對歷史風雲的描繪和民族精神的時代性表達。
  • 細讀《阿甘正傳》,從別人穿的鞋子,感悟不同的人生!
    在電影《阿甘正傳》裡,阿甘穿過很多雙鞋子,也走過很多的路,他穿的第一雙鞋子是腳撐,阿甘因為小時候自己的頸椎不好所以媽媽去醫院給阿甘定製的一雙特製的鞋子,這也是阿甘人生中第一雙鞋子。就像阿甘一樣,上帝給他缺失了很多,但是上帝給了他一個非常完美的媽媽,但他媽媽的指導和愛護之下,阿甘茁壯的成長,並且超越了周圍所有的同齡人,雖然阿甘的先天條件不好,但是阿甘後天的努力足以彌補自身的所有不足。後來阿甘因為和別人不一樣,經常遭到同伴的排斥和欺負,有一次三個小男孩兒騎著腳踏車在後面追阿甘。珍妮也在奮力呼喊讓阿甘趕緊跑,她大喊一聲跑,福雷斯。
  • 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享年77歲,他寫的《阿甘正傳》成為一代經典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具有持久強大的生命力,在那個時期的美國《阿甘正傳》給太多處於人生低潮的人帶來力量和勇氣,這部作品不僅是一個勵志故事更蘊含了濃厚的時代色彩。格魯姆的作品大多都是來源於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故事,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關於美國軍隊歷史的故事也是真實的,《阿甘正傳》於1994年被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搬上螢屏,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一火就是是幾十年。
  • 《阿甘正傳》:只要「跑」得快,傻子也會有春天!
    ——題記有人生來在雲端,有人出生在溝壑,世人千千萬,白駒過隙瞬息萬變,正如《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所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得到什麼。」也許是上天憐憫阿甘本就悲慘的命運,在一次面臨欺負的時刻,阿甘第一次奇蹟般地邁開了雙腿,原本羸弱無力的雙腿在下一刻居然變得健壯有力,越跑越快,阿甘遠遠地甩開了那些找麻煩的同齡人,那一天他跑遍了整個小鎮,欣喜若狂。阿甘奇蹟般的奔跑天賦,讓他一路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地,被橄欖球教練看中,破格錄取進入了大學,成了一名橄欖球員。
  • 《阿甘正傳》:美國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哪種相信大家對於這句話都不陌生,這是出自美國的一部電影——《阿甘正傳》,《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阿甘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上,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他的腿也有些問題,需要用金屬支架來矯正。阿甘的媽媽是個很堅強的人,總是不斷的鼓勵阿甘。正常的學校要求智商要80以上才能上學,阿甘的媽媽想讓阿甘上正常的學校,就滿足了校長的一個要求,終於把阿甘送進了正常學校。在影片中阿甘沒有爸爸,是母親一個人養大阿甘。
  • 《阿甘正傳》僅僅是部影壇巨製?我更在乎的是它非凡的教育意義
    《阿甘正傳》這部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導演的神作《阿甘正傳》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5分,當之無愧的神作。被稱為當今好萊塢電影的典範,同時《阿甘正傳》奪得了當年全美十大票房影片的首席之位。《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都是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兩部電影都在角逐最佳影片等獎項。最後,《阿甘正傳》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共7項大獎,而《肖申克的救贖》卻顆粒無收,以上總總表明它就是當之無愧的影壇巨作藝術作品,此外,筆者它的教育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 《阿甘正傳》的「阿甘」確診新冠,他迎來了一塊苦澀的巧克力
    還記得《阿甘正傳》嗎?當年的它打敗了《肖申克的救贖》,捧得奧斯卡,至今仍是有口皆碑的經典佳作。還記得電影裡的阿甘嗎?他是那麼老實,那麼願意聽媽媽的話、聽珍妮的話。似乎每一次,他都能用奔跑解決問題、化險為夷,他還用奔跑成了全民英雄。
  • 《阿甘正傳》為何說阿甘的母親對阿甘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阿甘正傳》主要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阿甘自強不息,最終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情節看似簡單,但是其實裡面的內容是多維度的,本文主要講述阿甘的母親對阿甘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影響阿甘的,對他成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
  • 解析《阿甘正傳》下的美國精神:自由獨立
    在豆瓣Top250排行榜之中,阿甘正傳排進了第3名,評分高達9.5,創造了一個令人矚目的神話。具體的劇情講述的是阿甘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的一個小鎮裡面,他從小智力不高,但是他有一個性格堅強的母親,總是在阿甘失落的時候鼓勵他,希望阿甘能夠自強不息。
  •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成為一部難以磨滅的經典,這點不可忽視
    文/芳芳 校正/中正《阿甘正傳》這部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導演的神作《阿甘正傳》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5分,當之無愧的神作。被稱為當今好萊塢電影的典範,同時《阿甘正傳》奪得了當年全美十大票房影片的首席之位,並在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都是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兩部電影都在角逐最佳影片等獎項。
  • 從「洛克定律」談《阿甘正傳》,學會SMART原則,實現跨越式成長
    《阿甘正傳》在美國上映於1994年,故事改編於美國作家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漢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六項大獎。20多年過去了,《阿甘正傳》豆瓣評分依然保持在9.5分的高位。
  • 用心看一部好電影,今日推薦電影《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身穿藍格子襯衣白西服的福瑞斯特甘坐在站牌後面的長椅上等待公交車的到來,阿甘盯著一位女士的鞋子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的人生經歷。幾個壞小子經常欺負阿甘,只有珍妮是真心把阿甘當朋友,從那時起阿甘為了擺脫壞小子的欺負只能選擇奔跑,跑的時間長了就停不下來了,無論去哪裡都是跑著去,擺脫了腿箍的束縛,跑出了自信。阿甘在大學因為跑得快,被校隊發現並邀請加入,之後阿甘憑此順利完成學業。畢業後阿甘應徵入伍,憑藉其自身特質在軍隊幹得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