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舉年:臺北市長選舉前瞻

2021-01-10 李東海評論

本文首發於《兩岸視點》2018年第2期,轉載須獲得《兩岸視點》同意

臺北市是全臺政經中心,有「天龍國」、「首善之區」之稱,政治能見度、媒體曝光度無出其右,更因三任地區領導人都曾擔任臺北市長而成為政治人物必爭之地。一般認為,即使經過2014年「反國民黨旋風」翻轉政治版圖,臺北市的基本盤仍然是藍大於綠,更隨著民進黨當局施政不佳、泛綠陣營內訌不斷加劇而愈加回歸往常。2月底對於臺北市藍綠板塊最新的評估是52.5%:47.5%,顯示國民黨仍然奪回的可能,而泛綠陣營若整合得當,在掌握臺當局、臺北雙重執政權的優勢下也可蟬聯成功,臺北市長選舉廣受關注,也逐漸顯現精彩程度。

國民黨仍有機會

國民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可謂是狀況迭出,首先是民調次高的熱門候選人蔣萬安宣布不選,其次是前「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因母親疾病暫停選舉,再考慮到此前領導人官邸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前「閣揆」張善政、新北市長朱立倫紛紛否定參選可能,似乎只剩下前「立委」丁守中獨佔鰲頭。恰在此時,兩位落選深藍選區的「立委」,即桃園八德的孫大千以及高雄鳳山的張顯耀宣布參選臺北市長,形塑三位落選「立委」戰臺北的局面。丁守中聽聞兩位同事轉戰臺北,也感慨柯文哲3年下來真的做很糟,國民黨才有這麼多人要出來參選市長。

參選人眾多首先說明國民黨氣勢回升,黨內諸多人馬看好臺北選戰,也從另一層面說明桃園、高雄選情艱困,候選人只好避走他方。但是,由於明星級戰將朱立倫、蔣萬安、張善政都表明不參選的態度,可以預見,國民黨的選情熱度和媒體版面都將弱於話題味十足的泛綠陣營,光高知名度又敢言的前副領導人呂秀蓮與現任市長柯文哲,就足以邊緣化國民黨人的聲音。

類似情況曾在2016年發生過,臺北第四選區「立委」蔡正元宣布放棄連任,四年前競選高雄第七選區「立委」落敗的邱毅以及雲林第二選區「立委」落敗的許舒博扎堆參選臺北第四選區,最終由市議員李彥秀出線,也在「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的反彈聲浪下艱難保住這一席。而且,該選區的藍綠基本盤與全臺北的基本盤類似,因此就有人認為國民黨氣勢回升、臺北市可堪一戰。順帶一提,高雄第七選區和雲林第二選區從此「綠化」,幾乎沒有翻盤可能,張顯耀離開的高雄第三選區也很難再拿回,唯獨孫大千長期蟬聯的桃園第六選區因為眷村人口龐大仍然對國民黨陣營有利。

三位落選「立委」拼臺北,明星級戰將紛紛不選,會讓選民質疑國民黨的誠意,與泛綠陣營的將領相比也明顯實力不足。泛綠媒體譏諷國民黨縣市長布局「滿地回鍋肉」,這樣不亮眼的名單,泛藍沒有樂觀的本錢。唯一的利好是,親近洪秀柱的「中華泛藍聯盟」確定留在國民黨內,也支持黨籍縣市長候選人,國民黨沒有分裂,再圖整合泛藍陣營,選舉日長也未可知。

國民黨長久以來的「醬缸文化」導致臺北市長提名「牛步化」,兩級黨部希望明星戰將參選,卻對於已表態參選的黨內同仁缺乏關注,近期國民黨中央和臺北市黨部的表現並不合格。國民黨地方黨部主委直選後,一些縣市黨部和黨中央有所不合,因此在提名、募款及人事安排上屢次分歧,但是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是吳敦義的親信,這樣的理由不能成立。

在蔣萬安宣布不選後,黃呂找上「失聯黨員」、臺大教授李錫錕,要對方參加國民黨提名整合,以同樣「政治素人」的方式對上柯文哲。身為黨部主委,黃呂本應保持中立,在沒有候選人的情況下可以主動徵詢潛在候選人意見,但是國民黨參選人馬始終介於「桌球雙打」和「一個籃球隊」的人數中間,一度高達「一個足球隊」的人數,黃呂此次動作對於其他候選人並不公平,又由於李錫錕的民調遠低於柯文哲而被認為是「不智之舉」,更有候選人質疑市黨部的公正性,加之國民黨中央對於臺北市長提名並無時間安排、協調或初選動作,令已表態的戰將頗感不悅。不過,國民黨的縣市長提名逐漸開始,最遲三四月,臺北市應當有所動作。不僅是國民黨戰將在等提名時程,民進黨也在等。

泛綠陣營怎麼辦?

柯文哲公開講出「兩岸一家親」、堅守雙城論壇令深綠選民非常不滿,又在臺北農產公司人事等問題上公開槓上民進黨中央及新潮流系,在「前瞻計劃」、「勞基法」修改等議題上公開表達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引來泛綠基層的反彈,「2014年民進黨已經讓過柯文哲,這次應當是柯文哲讓給民進黨了」。民進黨面對泛綠陣營最大對手柯文哲,民調一直拉不起來,因此基層普遍希望「天王」級別的戰將參選。賴清德尚未接任「閣揆」時,黨內曾有希望賴清德參選的聲音。賴清德升任「閣揆」後,此種可能性變得很小,在賴清德本人及幕僚多次否認後,賴清德已經不可能「御駕親徵」。高雄市長陳菊的呼聲逐漸大了起來,但近日有消息稱陳菊將接任領導人官邸秘書長,但要等到三月份才會明朗。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宣布參選臺北市長時,新潮流臺北市指標人物段宜康站臺力挺。由於姚文智有謝系背景,新潮流和謝系關係不好,又曾公開稱新潮流戰將賴清德志在大位而引發段宜康回嗆,因此被外界視為新潮流支持姚文智參選。這也從某種意義上說明,新潮流對柯文哲非常不滿,甚至是願意聯合次要敵人(謝系)來圍剿柯文哲。與之同時,2014年輔選柯文哲的「三駕馬車」之一、總幹事姚立明公開表示願意幫姚文智策劃選舉,姚文智的選情進一步升溫。正當外界以為姚文智篤定代表民進黨時,前副領導人呂秀蓮公開表達參選意願,為民進黨潛在候選人寫上問號。呂秀蓮向來不支持民進黨禮讓柯文哲,甚至認為民進黨2014年派出自己人也能當選。呂秀蓮輩分夠高,但缺乏派系奧援,多年未選舉,被外界譏笑為「祖母綠」,她未必是真要選,而是不希望黨中央有模糊空間禮讓柯文哲。新潮流與謝系合流、老資格的呂秀蓮「屈尊」參選,剛好突顯了民進黨精英對柯文哲的強烈反彈,即使蔡英文主觀上仍然以禮讓柯文哲為先,但是來自基層和跨派系、老一輩的聲音讓她不得不考慮,「哪有一個堂堂執政黨在首府不推出自己候選人,卻去禮讓一個跟自己政黨理念背道而馳的柯文哲?」

2月14日,英系智庫發布民調,近8成民眾主張自提臺北市長候選人。在「三強鼎立」時,柯文哲以44.2%領先,丁守中、姚文智分別為26.6%、16.1%。由於該智庫的人員中不乏蔡英文的心腹及幕僚,因而被視為民進黨的風向球。另一方面,「獨派」對柯文哲愈來愈不滿,「臺聯」黨主席劉一德就無法接受柯文哲「兩岸一家親」的主張,表示即使輸掉臺北市長選舉也無所謂,寧可給國民黨當選,也不要給柯P。深綠教授施正鋒則認為,如果臺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沒有自己的「母雞」,市議員選舉可能會掉到只剩下13席。

民進黨會否禮讓柯文哲的關鍵其實不在於柯文哲的兩岸論述,以及柯文哲炮打民進黨中央。首先是基於柯文哲的民調,只要柯文哲一枝獨秀、民進黨無人能及,禮讓從技術層面還是能說得過去的。其次是考慮到臺北市議員及其他縣市的外溢效應,柯文哲擁有全臺知名度,中南部選民甚至愛惜柯文哲到痛罵「臺北人欺負柯文哲」,如果與柯文哲合作對於其他縣市的選舉有幫助、甚至可以邀請柯文哲站臺輔選,這對民進黨仍然是有利的。2014年選舉中,柯文哲拉抬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上演史上最好戰績,這也是本次柯文哲與民進黨再次合作的可能原因所在。以柯文哲過半滿意度來看,力挺民進黨議員仍然比提名本黨人士來的划算。但是,隨著民進黨各派系、基層與柯文哲的觀點分歧越來越大,市議會黨團多次怒懟柯文哲,雙方漸行漸遠,能否再創輝煌還要再觀察。

柯文哲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有組織的圍剿後,民調還是一枝獨秀,願意反對柯文哲的已然在民調上有所體現,剩下的要麼不願意投票要麼已經成為「柯粉」的一部分。在民進黨全臺滿意度不高的情況下,號召選民反柯也會呈現反作用力,亦即原本不挺柯的選民因為民進黨的打壓選擇與柯文哲站在一起。這也從實際層面決定了,柯文哲如果在與民進黨候選人比拼民調,獲得反民進黨勢力以及部分綠色選民支持的柯文哲一定會在互比式民調中贏過檯面上的對手。當然,柯文哲本次競選連任,不太可能「屈尊」與他人協調,必然參選到底,這也被柯文哲長期以來的表態所印證。

深層次的原因是,柯文哲如果連任2018年市長,參選2020年地區領導人的可能性較低,而如果失敗,非常可能以親民黨或者時代力量的入場券參選大位,這對蔡英文來說衝擊很大。因此,柯文哲連任2018年市長,再競逐2024年地區領導人對蔡英文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結果,因為那時蔡英文已經沒有連任的問題。而且,2018年的首要任務仍然是不讓國民黨拿回執政權,在民進黨沒有足夠強勢的候選人的情況下,提名柯文哲只是無奈之舉。如果沒有夠強的候選人還要硬上,可能造成泛綠分裂、國民黨得利,民進黨要承擔敗選結果,柯文哲更是可能直攻2020,對民進黨來說是雙輸的結果。

「柯文哲熱」將持續下去

民進黨的政黨認同度已經跌落到28%,與2008年下臺時的數字差不多,這就為民進黨年底的選舉帶來陰影。國民黨則有金脈、人脈危機,內有黨中央與地方黨部、「立法院」黨團不同調,對外也有泛藍整合的問題。最新民調顯示,檯面上泛藍最強的丁守中對上泛綠最強的柯文哲,前者以44%輸給後者的56%。在google人氣比中,柯文哲更以81%領先,顯示網絡族群和年輕勢力仍然偏愛柯文哲。

面對越來越多的人表態參選,柯文哲表示,臺灣花太多時間在準備選舉,選舉時間應壓到最低,才能多做實事,每天處理選舉對市民也不公平。這話一出,立即贏得滿堂喝彩。「柯文哲熱」有深刻的背景,其直接原因就在於「藍綠皆不可信任」成為思維定式,藍綠對立又惹人反感,甚至是造成臺灣長期空轉的重要原因。柯文哲「非藍非綠」的社會形象被界定為「白色」,兩岸立場相對柔和、基本價值觀又偏綠,給了民眾很大的想像空間。儘管柯文哲犯錯、說錯話不斷,民眾還是樂於原諒,關鍵就在於他直白而樸實,與動輒政治腔調的傳統政治人物不同。也正因此,柯文哲模式不可複製卻極為強勁,國民黨將面臨苦戰,民進黨則可能不得不禮讓。

相關焦點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柯文哲或是 「關鍵力量 」
    所以說,柯文哲的民眾黨成為左右2022年臺北市長選情的「關鍵力量」。民眾黨在臺北完全可待價而沽!臺媒日前傳出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決定參選2022年臺北市長,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蔣萬安出戰,國民黨將重奪臺北市執政權。
  • 蔣萬安跨區設據點,備戰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
    為迎戰島內2022年地方選舉,藍營臺北市長呼聲最高的蔣萬安,近期已啟動跨區服務,分別在士林、內湖設立法律諮詢據點。蔣說,目前重心以「立法機構」為主,但考量服務案件增加,考慮擴充團隊,盼能擴大服務。早在2018年地方選舉,蔣萬安就被視為出徵臺北市長的黑馬,但蔣認為自己初入政壇,仍有待歷練,因而放棄參選,不過今年擊敗異軍突起的對手吳怡農後,蔣態度更趨積極,在「立法機構」第一會期搶下黨團幹部爭取媒體聲量。
  • 國民黨布局2022年縣市長選舉,蔣萬安參選臺北市長呼聲高
    黨內預估,這一年黨不僅要拿出改革成績外,更要全力拼市政,2020地方首長「保位戰」也關係著國民黨2024年能否重回「執政」。2022地方選舉,國民黨在新北市、新竹縣、苗慄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金門縣、嘉義市等十二個縣市長都將爭取連任,其他三縣市包含南投縣、馬祖、苗慄縣也將選出接班人選力拼「保位戰」;另外桃園市與基隆市也是國民黨想要拿回主導北臺灣的重要縣市。
  • 臺北市長選舉民調變動:蔣介石曾孫蔣萬安從落後轉為領先
    (原標題:臺北市長選舉民調變動:蔣介石曾孫蔣萬安從落後轉為領先)
  • 臺北市長候選人「吳萼洋」選舉成了幽默節目
    臺北市長候選人吳萼洋電視辯論的發言讓「蜂蜜檸檬水」意外走紅。據中時電子報11日報導,臺北市長選舉辯論於11月10日舉行,共有5位參選人進行辯論。但除了柯文哲細數四年的政績外,其他人候選人毫無新意地對柯文哲輪番轟炸,質疑其四年來的施政成果。無黨籍參選人吳萼洋在現場大力推廣「蜂蜜檸檬水」,並清唱《愛江山更愛美人》,成為整場辯論亮點。
  • 臺北市長選舉前哨戰?蔣萬安、吳怡農近一周聲量對決出爐
    綠營「新境界智庫」副執行長吳怡農7日投入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選戰,但隨著戰局演變成同額競選,吳怡農將成為新任主委,並可能在2022年地方選舉中,與國民黨參選臺北市長呼聲最高的「立委」蔣萬安對決。臺灣網絡輿情統計網站「聲量看政治」指出,近一周的各項聲量指標統計結果顯示,吳怡農的聲量竟然是蔣萬安的2.43倍。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民調:蔣萬安支持度勝過陳時中
    中國臺灣網9月7日訊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6日證實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蔣萬安將參選2022年臺北市長
  • 2022臺北市長選舉最新民調:蔣萬安小勝陳時中
    據臺灣中時報導,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各政黨已著手布局,根據「ETtoday新聞雲」民調顯示,若2022臺北市長由蔣萬安與陳時中兩人藍綠對決,則蔣萬安小勝,但若民眾黨派出黃珊珊,時力黃國昌也加入戰局,蔣萬安與陳時中將陷入膠著戰。
  • 被看好角逐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蔣介石曾孫回應
    對於被外界看好是2022臺北市長選舉強棒人選之一,蔣介石曾孫、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今天在「立法院」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目前全心全意專注在「立法院」幫助所有民眾爭取紓困,其他的事情都不是他目前關注的焦點。
  • 網友分析臺北市長選舉:蔣萬安出戰,韓國瑜就出局
    @銳看臺灣報導 2022年臺北市長選戰民調最新出爐,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支持度遙遙領先臺當局「衛福部長」陳時中、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和前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對於這個民調結果,網友認為臺北市藍營盤保底,蔣萬安必拿,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沒戲了;陳時中雖然民調高,但選舉是在2022年;黃珊珊被藍營「棄保」機會大,可能拿不回保證金。ETtoday新聞雲民調顯示,如果臺北市長選戰是在一對一情形下,蔣萬安以43.7%的支持度勝過陳時中的支持度39.1%,兩人差距4.6個百分點。
  • 蔣萬安安排陳時中備詢 臺北市長選舉提前過招?
    由於蔣、陳都是被媒體關注的2022臺北市長選舉的熱門人選,外界將這場備詢比喻為臺北市長選舉提前過招。 蔣萬安也說,成功大學的風險評估報告載明,目前沒有針對萊克多巴胺長期攝入的致癌性研究,只針對非致癌性評估,會不會20、30年長期攝入之後會有致癌風險?且專家建議,因臺灣飲食習慣,應調低豬肉內臟的安全容許量,但衛福部門最後僅將豬腎的萊克多巴胺殘留量從0.09ppm降至0.04,豬肝則未變,根本是無視專家意見。
  • 2022臺北市長選舉又出新人選!民進黨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加入
    不過,黨內多人都表示,後蔡英文時代,鄭麗君雖離開公職,仍會留在政壇,鄭這次終於下決心擬參選2022臺北市長,也已開始有所準備。事實上,2018臺北市長選舉,在基層強烈反彈現任市長柯文哲情況下,民進黨被迫自提人選,雖然最後提名姚文智,事實上高層屬意的應戰人馬就是鄭麗君,當時蔡辦秘書長陳菊曾親自出馬相勸,但鄭並未首肯,最後民進黨被迫讓姚文智出戰,也讓黨內眾高層頗感挫折。
  • 加入臺北市長選舉戰局?基隆市長林右昌挖角柯文哲前發言
    距離2022臺北市長選戰還有2年,不過有意爭取參選者陸續布局,也展開搶人大戰。民進黨內參選呼聲同樣高的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據傳最近將延攬柯文哲市府團隊前發言人林昆鋒加入市政府團隊。據了解,林昆鋒預計月底將加入林右昌團隊。
  • 加入臺北市長選舉戰局?基隆市長林右昌挖角柯文哲前發言人
    距離2022臺北市長選戰還有2年,不過有意爭取參選者陸續布局,也展開搶人大戰。民進黨內參選呼聲同樣高的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據傳最近將延攬柯文哲市府團隊前發言人林昆鋒加入市政府團隊。據了解,林昆鋒預計月底將加入林右昌團隊。
  • 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提前開打?蔣萬安、陳時中、黃珊珊今晚同場
    @銳看臺灣報導 臺北市醫師公會今天晚上舉辦醫師節活動,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臺當局「衛福部長」陳時中、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基隆市長林右昌等多位被視為2022臺北市長熱門人選的政治人物都出席,不過大家都巧妙避開選舉議題。
  • 2022年臺北選舉,民眾黨各區都會推人選議員
    [新聞頁-臺海網]被視為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接班人的副市長黃珊珊,在TVBS最新民調支持度只有9%。民眾黨在臺北市議會唯一一席議員林國成認為,選舉還早,現在看民調都不太準。不過他透露,2022臺北市選舉,民眾黨會在各選區推出人馬參選市議員,臺北市6個選區「全壘打」的機會很高,也看好能挑戰臺北市議會副議長寶座。TVBS9月最新民調,當三人競逐2022臺北市長時,50%臺北市民表示會支持中國國民黨蔣萬安,37%表示支持民進黨陳時中,支持現任副市長黃珊珊的比例為9%,另外4%則尚未決定。
  • 桃園市2022年市長選舉恐是國民黨內部競爭最激烈的地方
    2020年即將過去,面對2022年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內部已經開始布局。預計最激烈的可能就是桃園市了。所以國民黨各方面人物蠢蠢欲動,浮出水面的人物主要有現任桃園市「議長」、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邱奕勝、前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前臺東縣縣長黃健庭、以及2018年國民黨黨內初選失利而新當選「立委」的魯明哲,前「立委」挺韓大將孫大千、還有就是外界傳言國民黨內部有部分人士力拱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參選桃園市市長。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在觀望、評估。
  • 真就只會選舉?民進黨布局2022,要搶柯文哲臺北市長的位子
    不久前,臺北市長柯文哲也看不下去了,在媒體鏡頭前公開指責民進黨當局辦事不力,他表示民進黨當局把從大陸回來的臺胞和從歐美地區回來的區別對待,從大陸歸來的都集中一個地方隔離,然而歐美地區歸來的人卻不用。要知道現在歐美地區可是更危險的。
  • 淺析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以2018、2020年選舉為例
    同期參選的親民黨餘湘指出:「臺灣選舉不再是民主活動,而是成了產業,政黨理想性消失,絞盡腦汁只想永遠獨自享受權力」。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也指出,民進黨與商界的關係是「白金政治」。通過分析2018年以來臺灣選舉開支數據,發現每一場選舉均有一隻無形的政治之手在操控,得益的永遠只有懂得精算、煽動民粹與利益捆綁的政黨及極少數政治人物與相關企業。
  • 2022選舉民調將啟動?基隆市長:我沒在注意
    2022臺北市長民調將啟動?基隆市長林右昌則妙回「我沒在注意」。(吳康瑋攝/中時新聞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 2022臺北市長選舉各政黨熱門人選蠢蠢欲動,民進黨、國民黨與民眾黨都各有支持,更有不少民調已經開始調查,其中,有一個亮點引起熱議,就是各個民調皆把民進黨內呼聲很高的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納入調查選項,對此,林右昌於22日受訪時指出,他只把力氣花在市政,其他跟選舉有關的議題,他沒有在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