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的崛起,真的是靠1999年的《生死諜變》一部片麼?

2020-12-09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李嘯天

對於韓片,陸陸續續,已經寫過幾篇長文,縱向或者橫向,將有關大家關心的話題,大致介紹了一下。

《韓國電影中的中國人:辱華還是自辱?》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2001-2002年的這兩部電影,成為了中韓電影的分水嶺》

原本想換換口味,不再寫了。但「分水嶺」這篇發布之後,引發諸多討論,跟帖甚多。原想在跟帖中簡單回復下,後來發現還是有必要再多寫一篇,把韓國影片崛起的節點這一話題解釋清楚。

一、韓國電影的崛起根源到底是哪個?

「分水嶺」那篇文章的緣起,是想就中國的《英雄》與同期的韓國的《武士》,做一個橫向的對比。因為這兩部片都是古裝動作片,具有很強的可比性。對比的結果,是中國因為《英雄》而進入了大片時代,韓國的《武士》則折戟沉沙。開啟韓國電影新時代的是《生死諜變》,古裝動作片在韓國沒有形成風潮。

很多讀者,覺得我沒有把話說透,提出了很多問題。因此,這篇文章針對《生死諜變》前後的情況,做一個補充。

韓國電影,在進入2020年之後,在國際上全面開花。先是《寄生蟲》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接連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四項大獎,韓國舉國歡慶。再接著是洪尚秀憑《逃走的女人》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再然後是沈恩京憑藉《新聞記者》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影后。國際上四處拿獎的背後,映襯的是韓國電影的全面崛起,成為世界影壇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回溯往昔,當代韓國電影的崛起,公認的起點是1999年的《生死諜變》,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當然,也有人說是源於2003年的《殺人回憶》,也能說得過去,不能算錯。還有人說,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其實也沒有錯。

那具體是怎麼回事,今天就來為大家掰扯掰扯。

1.《生死諜變》不可承受之重

按說,能夠掀起一代風潮的影片,都是經典之作,經得起再三審視。像《阿凡達》掀起了3D電影的大潮,《鋼鐵俠》掀起了漫改影視的大潮;《獨臂刀》掀起了港臺武俠潮,《醉拳》掀起了成龍動作喜劇潮,《殭屍先生》掀起了殭屍片的高潮;《英雄》掀起了國內大片潮,《戰狼》掀起了軍事動作片潮......這些影片,每一部都是經典,都擔當得起領航者的名頭。

但是,《生死諜變》如今再看,怎麼都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諜戰片,算不上多經典,禁不起審視,just so so。韓國電影的崛起的「劃時代作品」的名頭,是後來者賦予的,而不是《生死諜變》自己承擔得起的。甚至,是不可承受之重。

概而言之,韓國電影的崛起,靠的不是單一起點,而是多元起點,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始,到《生死諜變》開始裂變,至《殺人回憶》完成復興。一系列事件的合力,共同促進了韓國電影的崛起。而不是一部《生死諜變》馬上就能完成的。

2.軍政府的倒臺是一大根源

往更早裡說,在1979年,隨樸正熙被刺身亡,韓國進入了民主化運動。這一影響韓國政治格局的大事件發生後,已經為韓國電影的振興打開了一扇大門,儘管門開的並不大,但足以使得「韓國電影教父」林權澤、以現實主義批判見長的李長鎬、關注底層民眾的裴昶浩等一代電影導演崛起,開啟了韓國電影的「新浪潮運動」。

之後,韓國電影經過了幾次迭代,像1984年第五次修改《電影振興法》,廢除了電影業許可證,電影製作的自由化得以實現。這個法律在1986年再一次進行修改,放開了院線投資。這些措施,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3.漢城奧運會的促進作用

大的轉變來自於1988年的漢城(首爾)奧運會,包括之前的1986年漢城亞運會。

一般人很難理解,何以一場運動會的召開,會影響電影業的發展?這種邏輯關係需要以更大的眼光來看待。應該說,漢城奧運會改變了整個韓國,進而改變了韓國電影。

插一個中國的例子,中國融入世界是中國加入WTO開始的,這個我們都知道。不過,加入WTO,首先感知到的是學界與經濟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種感覺不是那麼直接。直到北京奧運會的召開,才一下將所有中國人的眼界都打開了。

通過奧運會,普通百姓也能通過美國代表隊的優異的表現來感受到美國的強大;通過博爾特感知到了之前僅僅存在於地理課本上的牙買加;通過菲利普斯及「鯊魚服」了解到了現代科技的強大。這些活生生的人及技術,直觀地呈現在了中國普通人的眼前,即便是最偏遠的地區,也能直觀感知到。這種機會不是很多,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打開了國人的眼界。北京奧運會及之後的上海世博會,兩個大型活動的舉辦,徹底將世界推到了中國最普通人的面前,標誌著中國人全面融入了世界。

這還沒完,奧運會及世博會背後,普通人還有更多無法感知的事,那就是整個城市超強的組織與運作能力,就此得到了提升。一次大型活動,將整個城市的規劃與管理都得到提升,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新冠肺炎來提升武漢的城市管理水平,這種被動提升帶來的代價實在太大,所有的犧牲都過於沉痛。而管理的提升,必然牽連到政治關係的調整,政局就此發生變化。

漢城奧運會的召開,就徹底為發展中的韓國打開了眼界,甚至是打開了國門。甚至,深刻影響到了韓國民主化的進程。漢城奧運會的召開,逼迫韓國與中國、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恢復交流。眼界被打開的韓國民眾對政治的要求更加高漲,韓國政治格局發生改變,軍政府難以維繫下去,民選政府開始上臺。與此同時,韓國經濟迎來高速發展時期,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這所有的改變,都被折射到了電影行業之內。尤其是電影製作的自由化,以及劇本事前嬸查的廢除,都加速了韓國電影業的發展,大量人才湧入電影製作行業,積聚並培養的大批新人。

1986年到1989年之間,韓國電影開始屢屢獲得國際大獎,也進一步激勵了韓國電影人才,迸發出更多的創作力。1986年,林權澤執導的《重逢是第二次分手》參展柏林電影節,備受好評,並在芝加哥電影節上榮獲大獎。1987年,韓國女演員姜受延憑藉《種女》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影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種女》在當年的亞太影展上,也榮獲多項大獎。1988年,林權澤執導的《阿達達》則將申惠琇送上了蒙特婁電影節影后,李長鎬的《浪子途中不休息》則在柏林電影節大放光彩。1989年,威尼斯影后姜受延再次憑藉林權澤執導的《上升》獲得莫斯科電影節影后,裴鏞均執導的《達摩為何東渡》則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並在洛迦諾電影節上榮獲大獎。這些獎項,大大小小,都提升了韓國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韓國電影已經展現出了一定的競爭實力。

4.韓國影史的「革命年」是1996

1996年,是韓國電影史上的「革命年」。這一年,韓國電影嬸查制度受到了違憲制裁。就此,束縛電影創作的嬸查制度終於失去了效力,這成為了引爆韓國電影的「革命性」大事件。取而代之的,是電影行業的自律性質的「分級制」,還有等級之外額影片可以在專門影院上映的規制。

制度束縛的取締,加上1996年釜山電影節的啟動,全面推動了韓國電影的高速發展。制度的終結,讓更多電影人才湧入行業之內,並發揮創造性。電影節的召開,則將更多普通人吸引到了電影院之中,更多關注與電影有關的一切。兩項結合,韓國電影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

5.《生死諜變》及之後的小高潮

時間到了1999年,韓國電影終於迎來了《生死諜變》。

《生死諜變》改變韓國影史,在於這是一部大片,是當年的大製作,製作費用在20億韓元以上,場面壯觀,視覺衝擊力超強,上映後共吸引了224.8萬人次的觀眾,創造了韓國影史最高紀錄。

韓國電影由《生死諜變》的確是帶起了大製作的高潮。不過,就整個韓國電影來說,2000年才是真正的收穫之年,這一年裡,大製作方面有樸贊鬱的《共同警備區JSA》,金知雲的《犯規王》,金榮俊的《飛天舞》,樸濟賢的《聖劍傳說》,以及梁允浩的《救救我們》等,紛紛出爐,表現都比較搶眼。同時,文藝片方面也有李滄東的《薄荷糖》,林權澤的《春香傳》,洪尚秀的《處女心經》,金基德的《漂流欲室》,都成為經典作品。小成本方面,奉俊昊的處女作《綁架門前狗》,金正權的《同感》,乃至柳昇完的《沒死好》,也都挺不錯。這其中,有不少是在《生死諜變》上映後不幾個月就上映的,論製作周期,不可能受到影響。這些片集中爆發,是韓國電影到此時已經聚集起了力量,在等待一個爆發點,《生死諜變》恰到好處地最先上映了。

2000年,才是韓國電影大爆的一年,「忠武路三傑」奉俊昊、樸贊鬱、金知雲都有重要作品出世,林權澤寶刀不老,金基德、李滄東、洪尚秀都貢獻出了最佳狀態,柳昇完等導演也開始嶄露頭角。

但是,歷史是後人總結的,當韓國電影史需要節點的時候,就追溯到了更早的《生死諜變》。不是說它有多好,而是恰到好處地佔據了正確的時間,搶先了一步。

6.《殺人回憶》一錘定音

這也就是,對於韓國電影的奠基作用,很多人對於《生死諜變》來擔綱這一作用有些不服的主要原因。畢竟,《生死諜變》不夠經典。比它晚一年的《共同警備區JSA》就更經典,足以擔當這一職責。《生死諜變》只能起到發軔的作用,真正完全奠基作用的,要到2003年的《殺人回憶》才完成。

2003年,奉俊昊攜手宋康昊奉出了《殺人回憶》,它已韓國真實存在的兇殺案為底本,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編。最終,貢獻出了世界影史都是經典的大作。這部片,才真正成為足以改變韓國的第一部影片。

一部電影足以改變一個國家,奉俊昊與《殺人回憶》做到了。奉俊昊,這位當今韓國電影導演中頭號大咖,在2000年才剛剛出道,拍出了試水性質的《綁架門前狗》,之後的第二部作品即《殺人回憶》,就完成了蛻變,一下就成熟了,拍出了經典。

但是,《殺人回憶》足足比《生死諜變》晚了4年。歷史,總是強調第一的位置,這就使得《殺人回憶》的地位被無形中矮化了一些。

7.萬流歸宗

總得來說,韓國電影的起點,有好幾個節點,不是單一的。從漢城奧運會,到嬸查制度的終結,再到《生死諜變》的出爐,最終由《殺人回憶》完成所有的蛻變。韓國電影,最終成熟起來。

而且,在2000-2010年代之中,韓國電影也在不停地探索。除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批判現實主義之外,韓國電影在純愛領域,那段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像《我的野蠻女友》《日出城市》《觸不到的戀人》《情事》等等,喜劇領域有《色即是空》《我的超人男友》《非常主播》等不錯的片子,黑幫片有《馬粥街殘酷史》《下流人生》《朋友》等,古裝動作片有《飛天舞》《武士》《無影劍》等,類型非常寬泛,到後來反倒是有些收窄了,但影響力卻越來越大了。

這種變化,最主要的還是電影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單純的大明星、大製作為主,或者及喜劇為主打,它顯示的是電影消費市場主要還是20歲上下的「幼齒」階段,依舊處於電影發展的前期階段。而理性繁榮的根本表現是年齡層的拓展,30-40歲之間的成熟男性成為觀影主力,只有這樣,有現實社會意義和年代痕跡的影片才能散發出自己的魅力與價值。目前看,韓國電影已進入成熟期,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

二、中韓電影的區別越來越大

反觀中國,不得不說,我們目前仍處於「幼齒」階段,觀影人群依舊是20歲上下的年輕群體,相當不成熟。中國電影,看起來表面繁榮,但實際上依舊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所以,中韓電影的對比,我們是全面落後的,不僅是題材製作的深度,還是技術層面,還包括觀眾層面,每個層面上都技不如人。我們的票房在猛漲,但只是表面的虛假繁榮,尚未進入深水區,尚處在電影發展的摸索期。

很多人說我們發展的慢,主要是嬸查的原因。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技術層面的差距,不能賴嬸查,核心觀眾的幼齒化也不能賴嬸查。非要說嬸查,那伊朗的嬸查比中國更審,還要嚴格很多倍,但是伊朗電影近些年在國際上屢屢獲獎,取得的成就異常亮眼,我們又該怎麼說,總不能無視吧?

主要還是人的因素!韓國的電影人才,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一茬又一茬。導演屆前有林權澤,後有「忠武路三傑」奉俊昊、樸贊鬱、金知雲,更有金基德、李滄東、洪尚秀在文藝片領域的深耕。演員方面,韓國有「三駕馬車」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還有「四大天王」李秉憲、黃政民、李政宰、河正宇,還有更年輕的劉亞仁等在崛起。

再看國內,導演領域,在國際領域能夠說得上話依舊是張藝謀、陳凱歌,外加上一個賈樟柯,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至於他們的身後,空無一人,壓根沒有接班者。演員領域,早些年我們有葛優,現在也是一個都沒有。黃渤?還是嫩了一點,沒有得到更寬泛的認可。至於其他演員,廖凡與王景春倒是得到了國際電影節的影帝,但他們在國內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弱了,得影帝反倒成了小概率事件。至於青年演員裡,更是一個拿不出手,有一個是一個,全都陷入了錢眼裡。

還能說啥?作為一種電影現象,能夠支撐起來的,一定是人才。好萊塢太發達,且不說了。其他地方,像墨西哥電影有「墨西哥三傑」(阿方索·卡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吉爾莫·德爾·託羅),印度寶有「寶萊塢三大汗」(薩爾曼·汗、沙魯克·汗、阿米爾·汗)。

西班牙自阿莫多瓦之後又湧現出了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佐米·希爾拉、亞歷桑德羅·阿曼巴、奧裡奧爾·保羅等優質導演。伊朗自阿巴斯之後,也有馬基德·馬基迪、賈法·帕納西、阿斯哈·法哈蒂一批優質導演的崛起,在比中國更嚴酷的環境裡創作不少佳作。即便是泰國,也有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這樣的國際大師,還有託尼·賈這樣的有影響力的明星。

看國內,小鮮肉有不少,論演技,卻沒有幾個。至於導演,更是人才凋零。不說也罷。

三、《生死諜變》到底演了什麼?

回說《生死諜變》,本文說了這麼多,一直在講有它來做韓國電影的啟蒙之作,有些不可承受之重。但話說回來,它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作為韓國大片,《生死諜變》並不是第一部。在之前,1998年號稱韓國影史首部高投入的大製作影片《退魔錄》就折戟沉沙,上映後並未影響影響力,票房不甚理想。1999年,在《生死諜變》上映的同一年,也有《幽靈號潛艇》《怪獸大決戰》《赤色生死戀》《無處藏身》等大片上映,票房也不錯,但都沒有被當做啟蒙之作。只有《生死諜變》才真正掀起一股旋風,成為韓國公認的第一部真正意義的韓國大片,開創了韓國影史的新紀元。

那麼,《生死諜變》到底講了什麼呢?

故事層面,《生死諜變》講得還是南北的統一大問題,既韓國人內心對統一的渴望,又有對北方政權的恐懼,內心存在一種撕裂感。它講述一位北方的超級間諜金明姬(金允珍)潛入到了韓國,韓國的頂級特工柳忠源(韓石圭)和李常吉(宋康昊)束手無策,一直在苦苦尋找她的蹤跡。隨著一場南北雙方的足球友誼賽的舉行,金明姬將要展開一場新的刺殺行動,而且他的上級方武英(崔岷植)也已趕來,將行動升級為了恐怖襲擊,欲在首爾製造一場毀滅性的爆炸。為了阻止金明姬他們,柳忠源和李常吉需要與時間賽跑,找到金明姬的影蹤。但在柳的每一步行動中,金明姬總是能夠早他一步。

真相是殘酷的,因為金明姬就是柳仲源即將成婚的未婚妻李美玉。最熟悉的人恰恰是最陌生的人。李美玉(金明姬)在潛伏期間,說是有意接近柳仲源也好,但她也已經愛上了柳,內心發生了變化,對南方的文化形成了認同感。

所以,最終柳仲源與金明姬都要面臨內心的抉擇。是聽憑自己,還是追求國家正義。當然,金明姬只能死,以悲劇的形式來完成人物形象的升華。

整個故事,現在再看,夠狗血,夠無釐頭,絲毫經不起推敲。但它也有可取之處,就在於訴諸人性,將國家大事,最後演變成了一對愛人之間的內心抉擇上。讓大反派擁有了人性,不再是單向度的壞。在追問之下,形成反思。

《色戒》在國內上映一陣時間之後又被下映,然後成了禁片,就是因為有領導發話,說怎麼可以讓反面人物擁有人性?怎麼可以為反派進行開脫?

我們不能的,韓國可以,《生死諜變》由此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一點上才是最主要的。之後的《共同警備區JSA》《實尾島》《太極旗飄揚》,無不是在走這條路線,對民族傷痕進行深入刻畫,對國家政策進行深入反思。不僅僅是大製作,而是在故事上,在人性上的追問上,有了深度,向縱深方向進行了拓展。相比中國的大片,最缺的就是這一點上,畫面可以很漂亮,但人物形象有欠缺,深度更是缺乏,大而空,缺少靈魂,缺少反思。

現在來說,對於韓國電影,我們只有仰望的份,短期之內,是沒有辦法追趕的了。

最後,說一下《生死諜變》的卡司。

首先是導演姜帝圭。現在,這個名字暗淡了好多。當初,《生死諜變》之後是《太極旗飄揚》,風頭之盛,無出其右者。可是,他志在必得地去籌拍了同樣反映朝鮮半島南北局勢的《登陸之日》,演員陣容上有韓國的張東健,日本的小田切讓,中國的範冰冰等,標準的國際一線大牌,原以為會大爆,火遍東亞,結果一敗塗地。姜帝圭就此消沉,至今沒有緩過來。大家可能想不到,他的將要上映的電影是什麼?居然是吳磊主演的《鬥破蒼穹》。

對於這版《鬥破蒼穹》,自2014年即宣布開拍,結果6年過去了,好不見結果,成了一代失蹤,怕不是什麼好事。

至於《生死諜變》的主演們,宋康昊、崔岷植與韓石圭三位,其實在之前的《勝者為王之阿三》(也叫《黑幫3號再上位》 )中已經聯手合作一次。這也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影片,開創了韓國黑幫喜劇的新局面,在當時也引起了一些轟動。《生死諜變》是他們第二次聯手,在配合上默契了很多。

至於《生死諜變》 男一號韓石圭,當時已經是當紅的大牌明星,曾主演過《銀杏樹床》、《綠魚》、《風流醫生》等影片,妥妥的一線大牌。而崔岷植則正從電視劇領域往電影領域轉型,尚屬於新人。而宋康昊則是不折不扣的新人,臉還沒長大,尚非「臉叔」,還是一名嫩小夥。

韓石圭在《生死諜變》之前,有感人至深的《八月照相館》,再加上《勝者為王之阿三》,一下成為最具號召力的大腕。但是,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轉身投入了小屏幕領域,在銀幕上亮相的次數越來越少,儘管日後也不乏諸如《紅字》《那時候那些人》《淫亂書生》等代表作品,但其票房號召力卻也日漸低落。倒是在小屏幕上開創一個全盛期,但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宋康昊,《生死諜變》中的表現其實並不算太好,頂多算是中規中矩,形象呆板,他的標誌性的笑容還沒有展現出來。但憑藉本片的大爆,他接近著在2000年上映的《共同警備區域JSA》中扮演了朝鮮人民軍中士「吳京弼」,這一角色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再之後,他又在《犯規王》中飾演了小心謹慎的上班族「大浩」等,都極具辨識性。再之後,宋康昊遇上了他的伯樂奉俊昊,形成了固定搭檔,一步一個腳印,走的極其踏實,慢慢奠定了自己在韓國影壇的一線明星地位,成為了韓國演員中的扛鼎人物。

崔岷植,在《生死諜變》中的表現也一般,也是角色形象單一,沒有什麼曲折變化,但他此後也逐漸成為了韓國影壇最具代表性的演技派演員。從《安靜的家族》、《生死諜變》,到《白蘭》、《醉畫仙》、《老男孩》等作品,每一部影片崔岷植都能把觀眾帶入到影片現場。

還有在《生死諜變》中打了個醬油的龍套演員黃政民,當時出演的還是個只有兩句臺詞的龍套——他在男主人公柳仲源接受組織內部調查時,飾演了一名對其進行審問的調查組成員。沒曾想,最後他也慢慢成為了韓國最具影響力的實力大咖之一。

好了,介紹就此結束。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南北朝鮮永遠的敏感話題《生死諜變》
    我看過的韓國電影不算少,不過也不多,除了金基德的作品外,最早看的是《JSA》,也因此開始留意韓國電影,後來陸續看了象《LOST MEMORY》、《飛天舞》、《一個朝鮮軍官在韓國》、《颱風》、《R-POINT》等等,還有其他一些娛樂片。這其中,還是覺得《JSA》是最好的一部。
  • 韓國電影崛起要因分析
    前面講了好多韓國的電影,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韓國電影崛起的原因,其實繼《太極旗飄揚》之後,韓國電影《王的男人》以1230萬名觀眾數再次刷新了國內上座紀錄,進入21世紀的韓國電影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給人以驚喜和衝擊。
  • 二十年的不懈努力 157部影片 創造了韓國電影的高光時刻
    二十年前的韓國電影,還只是模仿好萊塢電影的「小學生」,但是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現在的韓國電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無論是災難片、科幻片、懸疑片、愛情片、黑幫片等等,各型各款的電影百花齊放,細數了一下,這二十年來,竟有百餘部精品,尤其不能錯過的,是這157部韓國電影。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韓國大尺度懸疑犯罪電影
    作者:西西里的朗讀者2020年的奧斯卡註定會被銘記為韓國電影之年,《寄生蟲》狂攬4項大獎取了得歷史突破,但是韓國電影今天的成就是逐步取得的,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韓國電影的崛起之路。1999年的《生死諜變》打破《鐵達尼號》票房紀錄,成為當時韓國最賣座電影,但是《老男孩》的出現才真正打開韓國懸疑犯罪電影的大門。
  • 韓國電影為何這麼牛?《寄生蟲》的背後有整個國家的支持
    政策篇:政府保障,財團投資韓國電影能夠達到今天的高度,除了導演因素,也離不開政策的扶持。曾幾何時,好萊塢影片牢牢統治著韓國的電影市場。1986年,《電影法》第六次修訂案取消了"進口配額制",外國片商可以直接發行電影,韓國電影市場的大門徹底被打開。
  • 韓國南北題材影視劇颳起搞笑風
    作為一部涉及朝鮮的南北題材電視劇,《愛的迫降》在人物設定和劇情方面添加了不少幽默搞笑元素,讓原本較為沉重的題材看起來輕鬆了許多,這在之前的同題材韓國影視劇中十分罕見。2019年12月開始在tvN有線頻道播出的《愛的迫降》,講述了一名韓國富家女因事故迫降在朝鮮後,與朝鮮官二代墜入愛河的搞笑浪漫劇。
  • 迄今為止,朝韓題材最好的五部韓國電影
    很多韓國電影人都曾把視角放在朝韓關係上,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幾部其中的精品。1《生死諜變》上映時間:1999年2月導演:姜帝圭主演:韓石圭、崔岷植、宋康昊、黃政民等豆瓣:7.3分《生死諜變》在韓國電影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當年在韓國本土超過了《鐵達尼號》的票房紀錄,標誌著韓國商業電影的開端。影片講述了藍色基調下的傷痛愛情,朝鮮女殺手隱藏於反間諜特工身邊,兩人相愛相殺,終究只能活一個。
  • 韓國電影「振興史」
    在韓國歷史截止目前的101年歷史當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韓國電影誕生期(包括早期發展),第二個階段為解放後韓國電影的興起,第三個階段為韓國電影的崛起,第四階段是韓國電影全面走向世界市場。
  • 從忠武路看韓國電影20年流變
    從地鐵站出來,大幅電影海報和知名藝人的照片掛在牆上。街道口,大韓劇場的招牌尤為顯眼,這座1956年啟用的劇場,共9層、有11個電影放映廳,時至今日仍在運營。回眸歷史,忠武路的興衰折射了韓國影業的變革。在韓戰後,以明洞為代表的新商圈在首爾崛起,一些咖啡廳便順勢在周邊的忠武路「落地」,成為早期電影人交流的公共場所。
  • 中韓電影的分道揚鑣,自2002-2003年這兩部片開始
    之前,一直是中國電影壓著韓國電影;之後,中國電影逐漸迎來票房大爆炸虛假的時期,迎來了繁榮的表象,而韓國則接連出現現象級的作品,拿出了一部又一部爆出足以改變國家的佳作。中韓電影的差距,或者說中韓電影分道揚鑣的開端,的確是在2000年前後發生的。韓國在1996年,《電影振興法》第七版修訂完成,正式結束了嬸查機制。從此之後,韓國電影就走上了快車道,迅速迎來黃金時代。
  • 從《寄生蟲》看韓國電影的探索之路
    畢竟他的《殺人回憶》和《母親》都是韓國現實主義底色的類型片登峰造極之作,而《漢江怪物》《雪國列車》以及《玉子》等,每一部影片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從對標美式科幻大片到創作出代表國際水準的「網絡新電影」,奉俊昊導演的每一步都走在前面,而且功底紮實,他的舞臺亦越來越大。《寄生蟲》在坎城的勝出意義非凡,它是韓國電影有史以來最輝煌的瞬間。
  • 《漢江怪物》:豆瓣評分7.3,號稱韓國史上第一災難片!
    《漢江怪物》:豆瓣評分7.3,號稱韓國史上第一災難片!《漢江怪物》是以一個傳統韓國家庭面對漢江怪物為題材,講述了由於美軍停屍房違規向漢江中倒入大量變質甲醛,導致漢江水質受到汙染,水中生物發生變異。東方細膩的劇情在這部怪物電影中得到了不同尋常的體現,從而避免了劇情落入好萊塢怪獸影片的俗套,還突破了以往韓國影片的套路,不走愛情路線。而片中關於怪物的特效製作,已達到好萊塢級的水準。這個怪物就是強權和美國文化,從奉俊昊的所有電影裡,你都可以看到他強烈的反美情緒。在整個亞洲文化都成為弱勢之時,奉俊昊依然在西方文化的洪流中逆流而上,為本土文化可悲地搖旗吶喊。類型不是問題,技巧才是關鍵。
  • 硬數據分析韓國電影男演員:三巨頭不可撼動,河正宇被高估,劉亞仁...
    韓國電影近些年發展確實迅猛,這主要得益於韓國早早實行的電影分級制度和國家對文化電影產業的支持。近些年也湧現了很多走向世界的韓國電影人,今天我們就用硬數據來看一下韓國男演員過去20年在本土三大獎項的獲獎情況。
  • 憑著玄彬的顏值和動作,2017年這部片子贏了九成的韓國電影
    《共助》這部影片在2017年票房僅次於《The king》,成為韓國年度最賣座的影片亞軍,然而在國內,這部影片卻淪為一部相對冷門的動作片,在豆瓣上僅有兩萬五千多人看過,我認為喜愛犯罪動作片的觀眾都可以去看看這部影片。
  •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其實,論拍大片,韓國導演裡姜帝圭起步很早,《太極旗飄揚》就創造了歷史,《生死諜變》也非常棒,可惜他沒能堅持住自己,最終讓賢,沒能躋身進入「三駕馬車」之中,沒能成為「四駕馬車」,殊為可惜。話說,中國導演們目前只有姜文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平衡上做的不錯,但姜文近兩年也屢屢失手。韓國的三駕馬車,則極少有失手的時候。這就是差距。
  • 進擊的韓國電影
    1993年金泳三上臺,進一步給韓國電影解綁,同年制定了《電影振興法》並於1996年第一次修訂,規定韓國行政審議制度即日廢止,同時電影分級制度正式施行。解綁的效果同樣得到了韓國電影人的積極響應,1993年韓國電影教父林權澤重拳出擊,《悲歌一曲》創下首爾100萬人次觀影記錄。
  • 奧斯卡剛落幕,韓國電影又牛逼了
    韓國電影問鼎奧斯卡。不管你認不認同《寄生蟲》是部神片,它都創造了韓國電影的歷史,也創造了奧斯卡的歷史。感覺走上人生巔峰。對奉俊昊,慶功酒可以喝一年了。但對韓國電影。1999年荒蕪陰森的大宅和2019年看似溫馨乾淨的安樂窩,到底有什麼神秘的關聯?為何一通電話,就能穿越時空?難得的女性奇幻懸疑電影,或許有驚喜。
  • 17部負能量爆表但又非常好看的電影, 韓國片因沒有底線佔比較高
    我們捨棄了像《索多瑪120天》《肏我》這些極度奇葩甚至噁心的電影,也放棄了《熔爐》《信任》這一類娛樂度不高的社會問題片,《七宗罪》這些知名度太高的電影和《黑暗中的舞者》等文藝片,也不在我的盤點之列,此外,《猜火車》《夢之安魂曲》這種全片讓人不愉快的片子,我們不予推薦。
  •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前十名2019 韓國r級限制電影2019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
    一起來看看韓國電影分級制度 版本吧!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2019     韓國電影,簡稱韓影,韓流文化代表之一,20世紀70年代,韓國電影逐漸走向興旺,但當地電影院仍以放映外國影片為主。 韓國電影《生死諜變》拉開了韓國電影振興的序幕,把韓國老百姓對好萊塢電影的喜好重新調整成了對韓國本國電影的關注。
  • 2020最好看的韓國電影都在這裡了
    所以,我看來,河正宇某種程度上就是當今韓國電影的縮影,看他今年要上映的片,有韓國傳統的懸疑動作片,有純正恐怖片,有運動題材,有玄幻題材,還有正經的科幻片。多產,豐富,拓寬邊界。《太極旗飄揚》及《生死諜變》的導演姜帝圭。河正宇在片中飾演教練。影片故事講述了在1947年,韓國選手們參加二戰後首次舉行的國際馬拉松大賽。男二號是去年高分韓劇《他人即地獄》的男主任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