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以前是重名最多的"梓涵",如今更誇張的是生僻字的名字。陳媛是一所幼兒園的教師,她最近接手了一批幼兒園新生,但是上學就讓她頭疼不已,原因是,班裡20多個學生幾乎有一半的孩子,名字都是念不出來的,不是字醜,而是這些父母給孩子取得名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師也未必念得出來,每次念名字的時候陳媛都感到十分尷尬,他們的名字不僅是生僻字,而且筆畫還多,有些甚至查不出來念法,很多都是父母從一些古典經文裡面找出來的繁文冗字,讓人眼花繚亂。
這些父母取名字的方法固然高超,但是"高手"過度的結果,就是孩子根本無法被人正常識別,長大以後也必將因為名字而變得困難重重。如今,"梓涵"已成過去式,新的爛大街名字又重現江湖,父母們不長心的起名法,實在讓人頭疼不已。
新式"爛大街"取名法
這個爛大街不是我們理解的用同樣名字的取名法,而是普遍使用"生僻字"作為孩子姓名的選擇性取名法這些父母舉著讓孩子名字充滿內涵的想法,自以為是地幫孩子取一個難寫又難叫的名字,讓人十分難堪,這種爛大街的方法,無法讓正常人閱讀和接受。
名字過多生僻字的弊端:
名字是用來叫的,不是用來欣賞的,如果一個人的名字連發音都成困難,又如何讓人記住呢,不僅老師不敢念,同學也會嘲笑孩子,不和孩子玩,這樣孩子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就出現嚴重的弊端。
一個名字的影響力有時候是很大的,尤其是孩子還很小時候,在集體中更渴望的是別人的關注和重視,如果老師經常不叫孩子的名字,同學也不叫自己的名字,孩子的存在感就會出現問題,從而自尊心下降,影響正常的發育。
名字伴隨人的一生,如果孩子的名字連他們自己的偶寫不出來念不出來,那麼名字的存在也許真的沒有意義,孩子反過來孩子會埋怨父母為什麼給自己取一個這麼難寫又難聽的名字,從而增加彼此親情的裂痕。
父母要正視取名
1、取名字以好聽又好念為主
畢竟名字是用來叫的,也是某個人身份的象徵,所以名字一定要好聽也好念,這樣能夠增加他人對這個名字的印象,從而提升好感度,一個念不出來的名字,存在感是極低的,某種程度上來講,其實也是毫無意義。
2、重視內涵,但也不可過度
不是一定要生僻字才有內涵,其實也有很多字是既好寫又好念,內涵又十分豐富的,因此重視選擇內涵的同時也要兼顧多種考慮,不可過度鑽牛角尖,這樣取出來的名字才是真的好名字。
3、尊重孩子的意見,結合孩子的因素考慮取名
取名這件事雖然是由父母做主,但是畢竟也是孩子的名字,所以父母也要多從孩子角度考慮,看看孩子是否喜歡這個名字,只有孩子喜歡,這個才能與他們產生關聯,從而更有契合度。
取名字畢竟是一件重要的事,有時候考慮的不僅是父母的個人感受,更多的應該是集中在孩子身上,考慮名字的實用性和價值性。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